“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如果说什么最能够见证中国悠久灿烂的文明,自然是那些传承千年的文物了,玉玺作为皇权至宝,往往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起落,政局变迁,作为权力的最高象征,不由得想让人们一窥其真面目,遗憾的是,因为实物的缺少,却只能在种种影视作品中欣赏它的尊贵美丽。

然而在千年之后,一个男孩的人生,却也因为玉玺的发现而改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接下来要说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8年9月,位于咸阳的韩家湾公社,13岁的小学生孔忠良,正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此时正是阳光明媚的下午,孔忠良也难掩孩子的调皮,一路上蹦蹦跳跳,想要搜寻一些新鲜事物来打发路途的烦闷。

当路过一处坑坑洼洼的水渠时,孔忠良的眼睛,却突然被路边一处闪光给刺痛了一下,他追寻着光线望去,原来是水渠中的一块洁白光滑的小石头,在太阳直射下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孔忠良蹲下身子,从水中将其捞出,却吃惊的发现,这块石头上,竟然雕刻了猛兽,眼睛格外突出,复杂细腻的纹路,活像宣传画当中的石头狮子。

而在晶莹剔透的“狮子”下,还刻着几个孔忠良也不知道是什么的大字,孔忠良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捡到宝贝了。

咸阳不但是中国文化名城,更是始皇陵、兵马俑等著名遗迹所在地,已经发现的文物景点多达4951处,对住在附近的孔忠良等村民来说,偶尔从地里刨个瓶瓶罐罐,已经不是太新鲜的事情,有的要么被文物贩子搜走,而有的干脆被村民留下自己使用。

此时周围空无一人,而孔忠良仔细将这块白色的石头擦干净,放进了书包,他没有再做停留,快步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然而等回了家,孔忠良和父亲孔祥发却望着这块石头发起了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祥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的阅历毕竟要比儿子高一些,孔祥发推断,这很有可能是古人制作的印章,从石头的模样来看,搞不好材质还是玉石,价值不菲。可是该如何处置它呢?

20世纪初期,中国大量文物流失于民间或者海外,而在5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因此发起了征集民间流失文物的号召,鼓励群众积极上交,然而把石头悄悄留下来,说不定也能卖出一个好价钱,这在条件艰苦的年代,对生活不怎么宽裕的孔祥发一家人而言,也是一个十分诱惑的选择。

看着自己捡来的这块石头,想到种种利弊得失,孔忠良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上交给文物部门,让这块石头彰显它真正的价值,而深明大义的父亲,也支持儿子作出的这个决定。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孔家人当然也懂,为此孔忠良连假都没有向学校请,第二天一早,就和父亲急急忙忙出发,踏上了进城的路途,将这块石头送到了陕西碑林博物馆。

工作人员看见孔家父子递上来的这块石头,仔细一瞧,这的确是一枚印玺,从材质上来看,“石头”的成分,正是最好的和田羊脂玉,说明其主人绝非普通,而再看印章底下,上面是四个篆体,刻着“皇后之玺”四个大字,这不由得让技术人员大吃一惊。

皇后佩玉玺,这在过去还真是一件稀罕事,《文献通考》有云,“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此秦汉以来之事也。”从秦始皇登基以来,“玉玺”通常是皇帝所有之物,究竟是哪位皇后,却能配得上这块玉玺呢

根据学者的仔细研究,总算找到了答案,《汉宫旧仪》上提到:“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当孔忠良说出自己发现玉玺的地点,是在韩家湾水渠时,学者恍然大悟,这不正是在刘邦和吕后合葬的长陵附近么?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吕后是一个心肠歹毒,做事不择手段的妒妇形象,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作为封建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后和为数不多能够权倾天下的女子,吕后却也算是一位相对贤良的执政者,她在位期间奉行修生养息的国策,有效恢复发展了汉代的元气,为接下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公元前188年,随着汉惠帝刘盈去世,立刘恭为帝的吕后正式临朝称制,平日颁发公文诏书,无法使用天子玉玺,正是使用这一枚皇后之玺所替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测量发现,这一枚和田羊脂白玉玺,边长2.8cm,重达33克,而上面所雕琢的猛兽,为螭虎造型,象征着皇室的尊贵,显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国宝。

看到这一枚玉玺获得重视,孔忠良父子自然十分的开心,他们并没有索要任何的报酬,由于玉玺的价值还有待研究,博物馆相关方面给予了孔忠良父子20元的路费,这在当时也不算是一笔小数目,双方可谓皆大欢喜。

当孔家父子逐渐忘记这件事情的时候,玉玺的故事却还在继续,由于当时政策的缘故,玉玺又在1974年转移到了北京,一直到1976年过后,重新送回到陕西博物馆进行收藏,重新成为了陕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转眼间就是40年以后,作为研究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体资料,这一枚玉玺也已经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了《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再次说明了它的地位和价值。

也正是在此时,人们不由得想起了那个将玉玺上交到博物馆的少年。

2012年,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展开表彰大会,对那些在过去对文物保护作出过贡献的人群进行嘉奖,专家在45年之后,再次找上了孔忠良的家门,看见找上来的人群,孔忠良不由得有些错愕。

此时的孔忠良,已经是年过半百,头发花白,在上缴玉玺之后,他再也没有看见过那一枚传得风风雨雨的皇后之玺,而是和普通人一样,为了生活而奔波。

在表彰大会,孔忠来显得十分激动,他没有想到,还有人记得自己,他表示,自己从来没有为无偿捐出这样的无价之宝而感到后悔,而在此之后,还会为保护国家文物而做出贡献。

这样的一番言论,是孔忠良的肺腑之言,也是所有文物保护者精神的最好展现,而对于他们的付出,国家和历史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