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看社会,带你看尽社会百态人生

网络上有几千万部电影,社会哥只推荐你想看的

32岁的阿布,贵州人,在北京小有成绩的剪辑师。

从十几岁开始,读书、工作、生活,阿布都习惯了在外漂泊。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她独立、能干,喜欢熬夜、抽烟、养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逢年过节,也躲不过长辈的催婚:你事业有成,我们都很为你自豪,但就是希望,你能成个家…

阿布总是笑笑,当耳旁风就过去了。

她说:我习惯了自己一个人,家里有别人在,我总是不太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一个人久了,加上老是被催婚,阿布心思也有点活跃了…

她并不想找男人,而是想自己,生个孩子。

前几年,阿布身边有单身的朋友,独自前往美国,进行冻卵手术。

她着手去了解这个手术的风险和要求,发现对自己来说,冻卵想法的实现,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天,亲戚都在的饭桌上,阿布举起酒杯宣布:这是我今年最后一次喝酒,因为我决定了去美国冻卵…

她又补充:我去冻卵,不代表我马上要生,也不是要结婚,我就是,为将来做个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保证卵子健康,阿布进入备孕状态。她开始戒烟,戒熬夜,做运动,好好休息…

有亲戚劝她:要是现在去冻卵,就像保了底,你再也不会找对象了!

还有人说:干脆,你这次去美国,找个老外,好好谈个恋爱,直接结婚生娃,不两全其美?

但阿布都想好了:伴侣可遇不可求,她并不特别在乎;

但孕育一个新生命这件事,她想有条后路。

郭蕾,自媒体从业者。

平常的生活,郭蕾总是在直播和自拍,这是她谋生的方式。

在镜头前总是光鲜亮丽、活得随心所欲的她,人生规划却谨慎有序。

她说:无论什么事,我都必须有两个方案,才能心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有一个男友,但每当提及婚姻,对方总是躲闪…

对于冻卵,郭蕾很早就听说过,但她并没有想过会和自己扯上什么关系。

但年岁渐长,经历了漂泊、感情失败,冻卵这个念头,成了郭蕾生活规划的一部分。

她坦言:这是我的plan B,我要保证以后,自己可以有选择。

然而,当男友知道她要冻卵后,却提出了分手…

这天,阿布和郭蕾,去奔走前往美国的签证事宜。

工作人员告诉她们:单身女性拒签率太高,你们要做好准备。

两人忐忑地签下文件,为了卵子,她们坚定又踌躇…

以上的故事,出自箭厂出品的短片《生育纪事:跨国冻卵的单身女人》

冻卵,是一项新技术。每当一项新的科技面向社会时,总是咬面临无数的拷问和敲打。

对于传统观念仍然深厚的,许多中国家庭来说,这项技术毫无疑问充斥着争议和疑惑。

就算是当事人自己,在进行冻卵之前,也会有自己的顾虑:

以后的伴侣,会不会介意?

就算现在冻卵了,到生的时候,心态和体力又是什么情况?

但做这个决定时,她们都义无反顾。

因为,对于生育这件事,她们有自己践行的方式。

短短的30分钟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女性为了实现生育的自主性,种种的犹豫和遭遇:

比如,为了保证卵子质量和数量,阿布和郭蕾,每天都要在肚皮上打针;

比如,工作时习惯抽烟的阿布,决定冻卵之后,每次想要从烟盒里抽出烟的手,把玩几下香烟,又放了下来;

比如,男友和自己分手,嘴上说着不在乎的郭蕾,眼圈分明红了一圈…但难过完,也不忘要保持心境平和,继续给自己打针…

难得的是,片子冷静、客观地记叙了两位女性冻卵经历的同时,并没有过多刻意的评价。

它更多的,是像一个朋友一样,记录下了两位女性的一小段生活记事。

片中有这样一幕:母亲早逝的阿布,在年少时,因为父亲再婚、不善于表达的关系,一直和父亲的隔阂颇重…

知道女儿的决定之后,父亲也一直没有表态。

直到阿布出发去美国前两天,父女俩回到老房子,回忆起小时候的事…

父亲说:按我对你妈的了解,她要是还在,肯定不赞同你去(冻卵)…但你从小就有主意,我就是担心你自己一个,自己在外面辛苦…

像你养猫,一养养好几只,你工作又忙,但是你想养,就养吧…

话里话外,没有提手术的事,但是又听得出老父亲的担忧和理解。

一番折腾过后,两人终于前往美国,实现自己的心愿。

两人又回到了各自的城市,继续生活。

因为冻卵的决定,阿布和父亲的关系,拉近了一点;

郭蕾虽然分了手,但是依旧美丽,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

这几年,社会哥推荐了不少纪录短片:《职人魂》《凡人时代》《记录》…

虽然体量小,但是一部优秀的短片,总是能让观众轻易获取极大的信息量;

相比起长片,如何用短片讲好一个故事,让观众感知到主题和情感,更考验创作者的功力。

《职人魂》

《凡人时代》

《记录》

12月14日,社会哥有幸前往HiShorts!厦门短片周,在大银幕上,看到了这段短片。

而《跨国冻卵的单身女人》,也获得了最佳纪录短片的奖项。

颁奖词点评:成熟的纪录风格引出了新的纪录片概念—冻卵,以小命题的角度切入,在细节堆砌的瓦砾中辐射了广阔生活图景,涵盖女性主义、婚姻与爱、观念冲突等种种矛盾,情绪集中饱满,深入敏感话题,在冷静的旁观叙述中,画面也极具爆发力。

今年的HiShorts!厦门短片周设立了剧情、纪录、动画、实验、商业、MV六大单元。

除了观看竞赛作品,许多重量级的业内人士也到了厦门,和青年导演进行互动,给他们的创作,提出了不少建议:视觉艺术家叶锦添、导演李少红、《地久天长》编剧 阿美,CNEX创始人、《棒!少年》制片人 陈玲珍 Ruby、制片人徐小明、演员窦骁…

在这次的短片周上,社会哥看到了许多,未来可期的青年导演,怀着热忱和纯粹的初心,创作了令人难忘的短片作品:

获得最佳MV单元的作品《Watch Time》,用说唱的形式,冷峻的口吻,道出一个,环环相扣、细思极恐的,黑暗、心酸、无奈的故事;

最佳商业单元获奖短片《请回答2020-抖音》,以“29年后回顾2020年”的科幻前提,截取了疫情期间,普通人在家隔离时的活动:有人在阳台唱歌,有人在家里试验新菜,一大家子在家群魔乱舞…

欢乐又荒诞,令人感慨连连又忍俊不禁…

最佳动画单元颁给了易宝星辰的短片《蜉蝣日记》,短片讲述了一个朝生暮死的蜉蝣,在短短的24小时里,从出生到遇见,从迷糊到感知世界的过程;

最佳剧情单元颁给伊克拉木的短片《拼车》

片子只有17分钟,拍摄了一个年轻女孩拼车,却因为受不了车内过于活跃的气氛,而提前下车的故事。

片段虽然短,但是却带出了无数年轻人的真实恐惧:社交恐惧。

社会哥最想提及的,是本届社会创新SN特别奖颁给黄怡的短片《忧郁的房间》

短片记录了疫情期间,被隔离在武汉酒店的病人家属。

他们的亲人,有的在疫情中去世,有的仍在苦苦求生…

每个人都愁容满面,有的愁生计,有的担心亲人,有的郁郁寡欢:我老伴几次大病都没去世,偏被这次肺炎取了性命…

借着影像,我们需要被提醒:不管过去多久,请不要忘记离去的人,和经历的悲伤。

在短片周的论坛上,有一个这样的讨论:到处都是小屏幕,我们还需要大电影吗?

今年,社会哥去了几个电影节,除了被不同的优秀作品打动,更打动我的,是屏幕内外,为了办成一件事,忙里忙外、众志成城的人。

无论是青年导演,还是电影节的工作人员,还是只为了电影前来的志愿者,都为了心中的热爱,疲于奔命,敢于担当,排除万难…

虽然现如今,电影的放映方式,早已不如同上世纪一样,只有电影院是唯一的载体…

但电影的存在,就像一盏灯,无论是观众还是从业者,都会被照亮。

正如电影人王红卫说:只要人类社会还需要凝聚力,我们就需要电影。

一部经典的电影,你没有看过的,你没有看懂的,或者是由于自己的种种原因错过的,社会哥用一篇文章的时间,来给你讲清整个影片的故事情节。

好了,今天社会哥的介绍就到这里了,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就这样,我们下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