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那就是做好事该不该留名。

其实这个问题是少数人故意制造出来的,按照传统古训,做好事不但要留名,而且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事的人也应该心安理得地拿到自己应有的美名和回报,关于这一点,圣人孔子和智者了凡都有过明确而又准确的阐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标题,读者诸君肯定想到了德云社的郭德纲、于谦、郭麒麟、岳云鹏、秦霄贤、张云雷,尤其是那个捐了四十万还花了十三块五手续费的演员,更是被很多网友纷纷善意调侃,同时也坐实了他那个绰号实至名归——咋不用网银转账?一顿早点钱没了,这还不心疼得三天睡不着觉?

数十万元、百万元眉头都不皱就捐出去了,为了避免有人说他们对河南大水漠不关心,相关工作人员晒出了捐款凭据(很多人都以为明星的社交平台账号是自己打理的,这显然不太准确),结果招来一些指责之声,而那些不捐的主流、乱扎的牙签,好像并没有多少人去指责。

不捐没事儿,捐了还不许说,这事儿好像有点颠倒黑白,但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这就是网络喷子在搞怪,如果孔子和了凡活到今天,一定会对明星捐款后晒出凭证大加赞赏:此为舍财作福、救人危急,不但应该得到回报,而且应该广泛传扬,自己更不应该秘而不宣。

孔子是千古圣人,这不用解释,很多人称了凡为高僧,这显然是望文生义产生的错误——了凡姓袁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曾在明军总参谋部工作,基本相当于总参谋长(职方司郎中)麾下的一个局长(职方司主事,正六品),还曾经参加过万历抗倭战争。

了凡是军事家,也是思想家,更是一位智者,他的《了凡四训》被称为“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第一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了凡四训》确实是有一些禅意的,这可能就是很多人误以为从未出家的了凡是高僧的主要原因:庙里的未必是真僧人,有头发的未必不是真和尚。

在《了凡四训》第三章“积善之方”中有这样两句话:“何谓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痌癏之在身,速为解救。”“何谓舍财作福? 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德云社很多演员去年和今年都没赚到多少钱,尽管郭德纲坚持按照正常情况的标准一点没减地发放了工资,但是读者诸君都知道,演员的工资只够吃饭不够穿衣,不做商演不参加活动,那就是入不敷出,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至少有十七个人(不完全统计)捐了几万几十万到一百万,总数已经接近一千万,这捐款的十七人中,得有十人这一年白干了。

对照《了凡四训》,我们发现赚到大钱捐款,没赚到钱也捐款,这就是将河南灾情感同身受,比起那些勉强也不捐的人,他们可算是“荡涤私情,祛除执吝”。

捐款这种事情,没有人强迫,也强迫不得,主流不捐,牙签被拒,这都是正常现象,那么捐款之后晒出付款凭证应不应该呢?咱们还是来看看孔老夫子是怎么说的吧。

在《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一篇中,记载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子贡赎人”,另一个是“子路救人”:子贡赎人不求回报,被孔子批评了——孔子认为不求回报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子路救人收谢礼,孔子大加赞扬——效仿你的人多了,社会风气就好了。

子路名仲由,子贡名端木赐,都是“孔门十哲”中人,他们在做了好事之后的不同态度,恰好可以拿来作为今天明星捐款必须亮出凭据的理论依据:“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在其它诸侯国给人当奴仆),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鲁国国库给报销)。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子贡这件事做错了)。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溺水的人),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那个人用牛来酬谢他,子路收下了)。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认为:如果赎人而不报销赎金,那就没有多少人肯去赎人了;如果救人收下一头牛,那就会有更多的人去救人,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就在于是不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孔子思想中有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他从未说过要“以德报怨”,而是对那种迂腐观点进行了严厉批驳:“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类似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德报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在《论语》子罕篇和宪问篇中还说过这样两句话:“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夫子不愧为千古圣人,他短短两句话,就给当前的三种人画了像:不好德之好色者,被削成了牙签;展示捐款凭据的有言有德;只说不练喊“加油”和冷嘲热讽的,是有言无德。

至于孔子画出的这三张面孔,分别对应时下哪些人,读者诸君想必心中都有一杆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