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林冲的出场给人的印象颇为深刻。他“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一副天生的魁梧凶悍的样子,而又举止谨慎儒雅、衣着体面精致。

这些特征放在一个人物身上颇有些不协调的感觉。现代影视作品中的林冲,往往摈弃了豹子头的相貌特征,而以斯文清秀的样子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歌川国芳绘林冲

从文学表现方法上,我们可以把林冲的肖像描写看作两种手法的拼接:他的体貌描写是早期小说带有神话夸张色彩的手法;他的服饰刻画则转向了明清小说的写实主义方式。其中的原因是由于林冲的绰号和人物形象产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

“豹子头”的绰号产生在宋代,他的故事和形象则创作于明代,其间相隔数百年,也就难怪在人物肖像与性格之间存在着矛盾。

可以说,林冲的“豹子头”形象集中了古代小说人物描写的代表性手法。我们不妨从这里入手,谈谈古代小说人物塑造手法的一些规律和演化特点。

一、“豹子头”与相貌非凡的小说英雄

《水浒传》第六回,鲁智深正耍禅杖,听到一声喝彩,抬头看时见一位官人立在墙缺边:“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一条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1] 因为生得“豹头环眼”, 林冲的绰号就叫“豹子头”。

这段肖像描写,包含着散文和韵语两个部分。衣着描写是散文,具有写实性和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韵语部分是对外貌的描写,是类型化的夸张手法,带有早期小说所残存的神话英雄的表现方式。何以见得呢?

邮票《张飞》

首先,“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是古代小说中一直沿用的,描写性格悍勇的英雄人物的固定模式,并非独特的个人肖像。

从元代《三国志平话》中的张飞,到清代小说《说唐》、《彭公案》中的人物,生着这等貌相的人物有十几位之多。

第一个生出这般相貌的是“三国”故事中的张飞,元代平话称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九尺余,声若巨钟。”关汉卿的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中张飞就有一句唱词说:“俺哥哥丹凤之具,兄弟虎豹头”。可见宋元时期张飞的外貌就是如此地独特而且深入人心了。

后来小说中的那些性情暴烈、勇猛善战的武将大多模仿张飞的肖像,个个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因为通俗文学中的英雄都必须是相貌非凡的人物,人物的肖像描写不是为了准确地表现人物容貌而是要确立人物的地位、身份。所以林冲长着“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是为了符合他天罡星的身份与超高的武艺,并非他容貌的写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林冲雪夜上梁山》

其次,林冲“豹子头”的悍勇相貌是早期小说英雄人物的外在标志。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章回小说,其中的英雄几乎个个相貌异常,英雄的结交往往是以貌取人的结果。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刘、关、张三兄弟初次见面,惊异于对方奇异的相貌。这三人中,刘备生得:“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非凡的相貌往往在英雄结识与建立友谊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比《三国演义》更早的元代《三国志平话》中,张飞是一个大财主,一天张飞在门首闲立,见关公街前过,“生得状貌非俗”,就纵步上前见礼,关公看到张飞“貌亦非凡”,就和张飞结为好友。

卖草鞋的刘备经过时,“关、张二人见德公生得状貌非俗,有千般说不尽底福气”,就上前敬酒,“公见二人状貌亦非凡,喜甚”,三人相见,言语相投,有如契旧。

在这一段“龙虎相逢日,君臣庆会时”的紧要文字中,“状貌非俗”成为关键词,外貌的奇异成为刘、关、张惺惺相惜的首要条件。

梁山好汉的结识,也往往以相貌不俗作为前提。宋江是梁山泊的灵魂人物,许多好汉都是由宋江发现、赏识,推荐上梁山的。

张伟泽雕塑宋江

宋江靠什么认识好汉呢?主要就是“以貌取人”。第23回宋江在柴进庄上第一次看到武松,就见他:“身躯凛凛,相貌堂堂。…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2]宋江看了武松这表人物,“果然是一条好汉”, 心中甚喜,两人结为兄弟。

宋江结交李逵也是如此。李逵在江州城狱中做个小牢子,生着“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李逵真勇悍,人号铁牛儿。”宋江一见之下,有意笼络,李逵就成了宋江的铁杆。

林冲和鲁智深的结交也是循着类似的模式。几乎每一位“三国”、“水浒”人物都有着非凡的相貌。林冲是大英雄,生着张飞般的相貌也就不足为奇。

二、雷同与夸张手法的运用

我们看“豹子头”的绰号,就能体会早期小说用夸张和雷同的手法塑造人物的套路。为什么这样呢?

首先是因为早期小说来自民间说话,是听觉艺术,夸张变形的人物容易使人印象深刻。

刘洪麟绘《林冲夜奔》

其次是为了区分人物。中国小说的一大特点是主人公众多,如“《红楼梦》中,花团锦簇之一群多情儿女,与《水浒传》中,寂天寞地下一群惊天动地之好汉,《三国演义》中一群肝胆相照之英雄,与《桃花扇》中,一群乱离之世之美人名士,《西游记》中几个求道者,《金瓶梅》中一群市井小人,自是各表现一种人间世界。”[3]

在一群气质、经历相近的人物中间,如何各写其声音笑貌,使之不雷同不混淆,让人一见之下就印象深刻成为考验小说家表现能力的一关。

先说雷同。

古代小说的各类人物在容貌体态上都有雷同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脸谱化”。在早期的小说,如《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杨温拦路虎》形容美女:“云鬟轻梳蝉远,翠眉淡拂春山。朱唇缀一颗樱桃,皓齿排两行碎玉。花生丹脸,水剪双眸。意态自然,精神更好”[1]就很有代表性。

后来的小说对美女肖像的描绘都不脱这样的套路。难怪脂砚斋在《红楼梦》里这样评论说:“可笑近之小说中,有一百个女子,皆是如花似玉、一副脸面。”[4]这样的肖像可以用在每一位美女身上,并不能传达人物独特的精神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栾淑娟剪纸金陵十二钗

是什么促使早期小说竞相采用雷同化的手法塑造英雄呢?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人的容貌体态与人的性格心理之间,有着一种神秘的隐喻、象征关系。于是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容貌体态也往往被用来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5]

张飞的形象深入人心,他的“豹头环眼”的外貌同英雄气概、超人的武艺紧紧联系起来,成为英雄的符号和代名词。

《水浒传》第四十八回林冲出马擒捉扈三娘时,书中有诗说“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小张飞”正是对林冲的褒奖。

因为张飞的形象简明生动、广受欢迎,就成为后来小说模仿的对象,古代小说中象林冲这样生得“豹头环眼”者,象《隋唐演义》中的秦琼“生得身长一丈,腰大十围,河目海口,燕颔虎头”[6];《说唐》中的尉迟敬德“豹头环眼,燕颔虎须”[7]、《小五义》中的艾虎、《绿野仙踪》中的林岱等等,都是让人敬慕的大英雄。

在这样不断重复的容貌特征描写中,就形成了固定的审美体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等同于勇猛暴躁、武艺超群。

邮票《林冲风雪山神庙》

不单是林冲,《水浒传》里的其他人物也有这种模仿雷同的现象。大刀关胜,据说是关云长的后代,他就生得“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髯,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俨然就是《三国演义》里关羽的翻版。

在关胜之后,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少生着关羽式的“丹凤眼,卧蚕眉”的武将,如《封神演义》中的黄飞虎、《说岳全传》中的关铃(据说也是关羽后代)、《荡寇志》中的云天彪等等。

病关索杨雄“两眉入鬓,凤眼朝天,淡黄面皮”,“因为他一身好武艺,面貌微黄,以此人都称他病关索杨雄”。关索是关羽的儿子,在元明时代的民间文学中很出名,据称他和关羽一样长得“丹凤眼长眉又黑”,只是皮肤很白:“胭脂捏就粉妆成。”[8]这些都是《水浒传》模仿前代小说塑造雷同化人物容貌的例子。

由此可知,古代小说有一套历代相沿的塑造人物体貌特征的规则和模式,它们不是为了细致准确地刻画人物相貌,而是为了传达人物的身份地位、体魄能量等信息。

戴卫绘张飞立马

再说夸张。“豹子头”的肖像描写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夸张是对人物形象的加工改造,使之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

早期小说对人物的描写,还带有神话极度夸张变形的味道,除了对人物的身高体重、五官特征进行放大描写之外,还把人物的形貌与凶猛的动物进行类比。

张飞的容貌中就提到了三种动物。“燕颔虎须”按字面讲,是说他长着燕子般的下巴,老虎一样横长的胡须。这个不太好理解。

大概是《后汉书》形容班超的话在流传中的讹误。《后汉书》说班超生得“燕颔虎颈”,相士认为燕子能飞,虎能吃肉,“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9],所以说他当封侯万里之外。民间艺人把“燕颔虎颈”改成“燕颔虎须”安在张飞身上。

以虎豹、熊罴一类猛兽比喻勇士的相貌是夸张的基本手段,让人未曾见面先自畏惧三分。《水浒传》把这种夸张的外貌描写应用在人物绰号上,如杨志因“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绰号“青面兽”;刘唐相貌狞恶故名“赤发鬼”;身材矮小的王英叫“矮脚虎”。

孙忠会绘杨志

林冲之名“豹子头”,除了把猛兽的外貌具象在人物身上,更有借助张飞的名人效应的意思,这是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常用的塑造人物的手法。

三、服饰描写与小说的写实主义风格

林冲的服饰描写,显示了《水浒传》由英雄传奇向写实主义风格的转变。

林冲出场时,作者用散文把他的头巾、战袍、腰间的银带、靴子直到手中的折扇,都一丝不苟地交代出来。玉环、银带、战袍和折扇很细致地展示了林冲的经济条件、职业、生活状况等信息。

从林冲的打扮看,他是武官、家境优裕;光鲜整洁的衣饰显示他家有贤妻照顾,手中“折叠纸西川扇子”是风雅之物,透露出他举家出游时从容闲适的心情。

小说静态地大段铺排人物的穿着打扮,起自宋元话本。话本是描写生活的文学,故事无一处不关切着人物当时的情境,它让各等人物在各自的生活背景里历历如生地活动者。精细写实的人物服饰就成为构成人物真实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敦邦绘图黛玉进贾府

《红楼梦》里“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段,荣国府里的主要人物依次登场,每个人的容貌、年龄、服饰都有详细的铺排,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描写尤其细密。

王熙凤一出场就是珠光宝气明晃晃的一片,让人目不暇接:“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这样的服饰妆扮才配得上王熙凤好强争胜的富贵骄奢,所谓“大凡能事者,多是尚奇好异,不肯泛泛同流”[10]曹雪芹也是用散文这种更具表现力和写实性的文字来表现人物服饰的。

从林冲衣饰的鲜明色彩还可以看到,《水浒传》很善于用人物的服饰描写为文生色。第2回史进和鲁智深先后出场,史进是“头戴白范阳毡(氈)大帽,上撒一撮红缨,帽儿下裹一顶浑青抓角软头巾,项上明黄缕带,身穿一领白纻(紵)丝两上领战袍,腰系一条揸五指梅红攒线搭膊,青白间道行缠(纒)绞脚,衬着踏山透土多耳麻鞋,跨一口铜钹磬口雁翎刀”;

鲁智深呢?“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紵)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乾)黄靴。”[11]

方成绘鲁智深

金圣叹评论说,《水浒传》“凡接写两人全身打扮处,皆就衣服制度、颜色上互相照耀,以成奇景。”[12]

“衣服制度”就是写实主义的手段,《水浒传》之后,在古代小说中广泛采用。而所谓颜色照耀,其实就是小说的美学追求,是于平常事物中生出审美的愉悦。

《水浒传》继承了宋元话本细腻丰富的衣饰描写,放大了琐屑之物的美感和日常生活的纹理与价值,很有质感地把读者引入了逼近实际人生的世界。

可以说《水浒传》、《红楼梦》等文学经典的成就之一,就是通过衣饰、器物的色彩、质地、样式的铺排描绘,流露的优雅从容的人生态度与温厚的人文情怀。这是它们能够长久地给现代人以心灵的启发和感动的地方之一。

注释:

[1]、会评本《水浒传》,陈曦钟等辑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2页。

[2]、武松、李逵相貌引文出施耐庵 罗贯中著百回本《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3]、唐君毅《中国文化之价值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7页。

[4]、脂砚斋评批《红楼梦》,黄霖校理,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48页。

[5]、郭英德《论元明清小说戏曲中的雷同人物形象》,《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4期。

[6]、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7]、《说唐》第四十七回,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09页。

[8]、《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9]、范晔《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第三十七》,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571页。

[10]、脂砚斋评批《红楼梦》,黄霖校理,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50页。

[11]、施耐庵 罗贯中著百回本《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40页、41页。

[12]、会评本《水浒传》,陈曦钟等辑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