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历史书上,通常将准噶尔部与清朝为敌定义为叛乱,在讲述这场战争的时候,大多也都用“平叛”来定义,认为准噶尔部挑战大清王朝是不自量力的表现。

其实,在葛尔丹的率领下,准噶尔部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蒙古部落,而是一个汗国,与清王朝没有隶属关系,至少他们是这么看的。

那么,为什么清朝官方要用“平叛”这样的字眼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要往准噶尔部的历史追溯了,元朝被推翻后,蒙古分为瓦剌和鞑靼部,瓦剌部还是挺猛的,在土木堡之变的时候,曾击败明朝二十万大军,生俘御驾亲征的明英宗。

到清朝时期,称瓦剌为卫拉特联盟,也称漠西蒙古,卫拉特联盟中又包括准噶尔部、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在清朝发展壮大的时候,卫拉特各部首领在顺治三年联名表贡,与清朝确立了从属关系,卫拉特部也划入了清朝的版图。

然而这里面出现变数的就是葛尔丹,葛尔丹在掌控了准噶尔部后,打败了卫拉特盟主和硕特部,将这个松散的游牧联盟逐渐改革为较为集权的体制,逐渐形成了准噶尔汗国的雏形,在葛尔丹的率领下,准噶尔汗国不断扩张,巅峰时期国土面积多达七百万平方公里,跟当时清朝实际控制的领土面积相差不多

而准噶尔部并不服从清朝的领导,这自然就是叛乱,到1690年,强大起来的葛尔丹开始向东部扩张,进攻当时的喀尔喀蒙古,因为喀尔喀蒙古早就已经归顺清朝,所以喀尔喀蒙古请求清朝出兵帮助,康熙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曾两次率大军亲征准噶尔,最终击败噶尔丹,取得了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第一阶段战争的胜利。

葛尔丹虽然失败,但并不表示葛尔丹就是一个无能之辈,恰恰相反,当时有人把葛尔丹、彼得大帝、康熙皇帝并称为东亚三大帝,可见葛尔丹的影响力。

葛尔丹在此时选择向东扩张,其实也是有着很好的机遇的,当时清军刚刚入关不久,中原地区的汉人对清廷的统治还有一些抵触,即使到康熙执政时期,也有以吴三桂为代表的三藩势力,以台湾郑经为代表的明朝残余势力对清廷的进攻,可以说,康熙的统治也并不是四平八稳。

此外,北部还有沙俄对清朝虎视眈眈,葛尔丹的东扩,很可能暗地里得到沙俄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让葛尔丹没有想到的是,康熙在短时间平定了国内的叛乱,在没有后顾之忧后,反而能够主动出击,这是葛尔丹所没有想到,结果两次都败给了康熙,最后兵败自杀。

然而,尽管清朝在平定准噶尔的过程中取得了胜利,并不代表完全的胜利,此后,清廷与准噶尔汗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在雍正时期,还曾在西北败于准噶尔,使得准噶尔获得一定的喘息,甚至还有崛起的趋势。

一直到乾隆时期,由于准噶尔内部统治出现混乱,才给了乾隆时机彻底击败准噶尔。

可以说,当时的准噶尔非常强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跟清朝叫板的资格,只不过倒霉的是,强大的准噶尔恰恰遇到了清朝的巅峰时期,在百年康乾盛世阶段,没有给准噶尔任何东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