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一宣告,掷地有声、振奋人心,昭示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通过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走上了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关键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格外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十三五”时期,我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城乡残疾人民生保障和服务状况明显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共同迈入全面小康。

助力脱贫攻坚 保障基本民生

“自从搬到这里,我不仅住上了新房子,平日里生活也都方便得很。”操着浓重的乡音,住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的残疾人郭有发笑着介绍起自己搬迁之后家里发生的种种变化。郭有发今年49岁,因病导致左侧手脚不能活动,他的大儿子也因有听力残疾,长年困守家中,加之郭有发一家原先所生活的村镇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全家人只能靠他的妻子外出打些零工勉强度日。2018年,遵义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郭有发一家搬进了安置小区。在了解到郭有发一家的情况后,当地残联与街道及时为郭有发家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并帮助他的大儿子申请了公益性岗位。住房更宽敞,收入有保障,现在用郭有发自己的话说,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太多了。

郭有发是我国众多在脱贫攻坚中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的残疾人中的一位——经过八年的持续奋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十三五”时期,我国710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实现突破,困难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三五”时期,我国710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共同迈入全面小康。

统计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贫困残疾人家庭收入增长了2.7倍,从2015年的2824元增长到2020年的10384元。616.4万残疾人得到产业扶持,684.5万残疾人获得扶贫资产收益,69.2万残疾人享受易地搬迁政策,873.7万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为65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全国农村残疾人家庭危房全面“清零”。与此同时,各地也相继创造出如产业助残扶贫、电子商务助残扶贫、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等一系列帮扶贫困残疾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以先富。脱贫攻坚焕发了残疾人的自强精神和创造能力,他们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之中,不但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还带动身边的贫困群众一同脱贫增收。在他们当中涌现出的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到的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张顺东等一大批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残疾人脱贫典型,成为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消除残疾人绝对贫困的同时,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的安全网也在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从2016年起开始全面实施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以下简称“两项补贴”)已实现全覆盖,并建立起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十三五”时期,我国累计投入1300多亿元,为1212.6万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为1473.8万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制度成为实现残疾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目标的重大制度保障。

我国残疾人社会救助也进一步得到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险参保率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十三五”时期,107.5万残疾人得到特困救助供养,1076.8万残疾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与此同时,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水平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托养服务机构已达8370个,486.3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各种形式的托养服务。

增强发展能力 完善公共服务

“对于残疾人来说,一个适合我们的工作岗位,能够让我们获得社会认同,帮助我们更好融入社会,这是单纯的金钱和物质的帮助无法做到的。” 说起自己工作以来的感受,家住在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的马艳青这样说。马艳青是一位肢体残疾人,由于行动不便,马艳青难以外出工作,家中生活压力很大。就在去年,在当地残联的推荐下,马艳青参加了一家助残企业举办的居家就业岗位培训,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始从事电话客服工作。经过一个月的实习马艳青顺利转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坐席员,她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

“十三五”时期,我国相继制定扶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自主就业创业、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扶持和保护。图为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岗嘎镇残疾人民族手工业专业合作社培训藏族残疾人学习编织缝纫。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残疾人减困脱贫、自强自立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时期,我国城乡新增就业残疾人180.8万人,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规模每年均超过800万人。残疾人就业人数持续上升的背后是就业扶持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相继制定扶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自主就业创业、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扶持和保护。与此同时,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得到加强,“十三五”时期,我国为449.3万人次残疾人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为301.6万人次农村残疾人提供了实用技术培训,并通过发展辅助性就业,帮助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重度肢体、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已建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2000余个,安置各类残疾人14.3万人。

就业赋能只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的第一步,要使残疾人享有更多获得感,还要从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出发,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细致的公共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复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十三五”时期,我国有4330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96.7万人次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图为陕西省延安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十三五”时期,国务院制定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为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并将每年的8月25日定为“残疾预防日”,以树立全社会、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意识。“十三五”时期,4330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96.7万人次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1252.8万人次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超过80%。

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2017年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部、中国残联等共同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促进更多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到“十三五”末,我国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95%,全国特教学校达到2244所、在校生88.1万人、特教专任教师6.6万人。与此同时,我国为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提供便利措施,使5.8万名残疾学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并研制推行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使其成为服务特殊人群语言文字需求的规范。

“十三五”时期,我国残疾人体育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了冬残奥比赛大项全覆盖,冬季项目运动员发展至上千人。图为在平昌冬残奥会上我国轮椅冰壶队夺得轮椅冰壶金牌,实现了冬残奥会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

伴随着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残疾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也更加友好便利。“全国残疾人文化周”、“书香中国·阅读有我”、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等残疾人文化服务示范活动的开展,让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的残疾人体育也得到快速发展。开展的冬残奥项目由2个拓展到6个,实现了冬残奥比赛大项全覆盖,冬季项目运动员发展至上千人。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在“十三五”时期共参加160项国际赛事,取得1114枚金牌。我国将残疾人作为全民健身服务的重点人群,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发展,帮助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康复健身,重拾了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体系的日益完备,残疾人平等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城乡无障碍环境明显改善,关爱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也日益浓厚。

巩固脱贫成果 促进全面发展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已经开启。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成就,迈上新的发展台阶,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但同时应当看到,面对8500多万残疾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十四五”时期,其保障和发展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残疾人仍然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让残疾人掉队,就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坚持弱有所扶,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为主线,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着现代化迈进,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

当前残疾人的返贫致贫风险依然较高,还有相当数量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在“十四五”时期,要将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稳定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放在首位,通过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保障,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提高残疾人保险覆盖范围和待遇水平,完善帮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优待政策,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落实残疾军人和伤残民警优恤优待,加强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残疾人的保护,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品质。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活动,成就自我理想与尊严的关键。“十四五”时期,要将帮扶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完善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法规政策,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改进残疾人就业服务,维护残疾人就业权益,帮助残疾人通过生产劳动更好更有尊严地生活。

残疾人经济社会参与能力的增强与专业便利的公共服务密不可分。“十四五”时期,需要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通过加强残疾人健康服务,提升康复服务质量,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服务,强化残疾预防,健全残疾人教育体系,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升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残疾人体育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和服务产业,加强残疾人服务标准化和行业管理,从而不断扩大残疾人公共服务供给,使残疾人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残疾人受身体条件所限,在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境。要让残疾人取得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构建一个更为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就尤为重要。这既需要继续提高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创新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权益维护,还需要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发展信息无障碍,同时通过营造自强和助残的文明社会氛围,鼓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完善的支持保障。在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领导体制的同时,要健全多元投入格局,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残疾人事业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积极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使残疾人事业基础保障条件明显改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中国残联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重要载体,推动解决残疾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制定出台和实施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措施,对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升康复服务质量、筹办和备战北京冬残奥会、拓展残疾人事务国际交流合作等做出重要部署,推动工作落实,从而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人事业各项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与推动“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开好局起好步紧密结合,引导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群众把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推动新阶段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心怀新憧憬,肩负新使命。踏上新的征程,唯有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方能使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进而使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