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用的手机,是花多少钱买的?

福建泉州一个15岁女孩,为了买手机,向父亲索要了5000元。

父亲给了她3000元,她嫌少,便登上6层公寓的天台,欲跳楼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孩的父亲站在楼顶极力劝说,但显然毫无作用,女孩突然张开双臂,就这样毫不犹豫地一跃而下。

幸亏消防和公安人员救援及时,在下面铺设了救生垫,她才幸免于难。

据悉,这不是父女俩第一次因为手机的问题起争执。

此前女孩就因买手机跟父亲吵过一次,后来她离家出走了。

几天后女孩回到家旧事重提,父女俩又吵起来,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评论区里,大家都很心疼这位父亲,指责女孩不懂得父母的辛苦,不体谅父母赚钱的不易。

可是,当我们纷纷指责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能养出如此任性和不懂事的孩子,父母的养育是不是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呢?

我们经常在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我们一直都在标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一直都在宣扬,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于是,我们的每一位家长,从孩子出生起都毫无保留地选择给孩子无私的爱和付出。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仅不懂感恩,反而会变本加厉呢?

那如何才能让孩子对父母感同身受,才能避免把自私、任性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呢?

聪明的父母,大都会选择这样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学会懂得体会父母的不易

在物质充裕的现在,孩子们对钱的概念只是一张纸而已,他们也许知道生日可以得到,过年可以得到,平时跟父母可以得到,他们也许知道这些钱可以买他们想要的东西,但他们并不明白,这些钱是父母的劳动所得,是需要付出汗水和劳动的。

但我想说的是,有时候,孩子们不是不明白,而是做父母的没有引导他们明白,以至于孩子长大之后才不能感同身受,体谅父母的辛苦。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孩子能从日常的普通事件中体谅父母的不易,感受生活的艰难,而不是过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记得之前有一个朋友,家庭条件很好,家里几乎什么都不缺。

但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带儿子出去捡矿泉水瓶,然后用卖瓶子的钱给孩子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把这个叫做"体验生活”。

我为这位朋友的做法点赞,试想一个能放下身段,陪孩子去体验人生的父亲,他们的亲子关系也一定不会差到那里去。

还有一次,商场里一对父女的对话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爸爸问:“宝贝,这件衣服怎么样,我觉得你穿挺漂亮的!”

女孩回答道:“爸爸,这些衣服我都喜欢,都想要。”

爸爸有点生气了说:“你只可以买两件,买多了就是浪费爸爸妈妈的血汗钱。”

女孩转脸问爸爸:“爸爸,咱家不是很有钱吗?”

爸爸的回答很是震惊到我,说:“咱家的钱是爸爸妈妈挣的,所以是属于爸爸妈妈的,不是你的呀。”、

我们同样要为这样的爸爸点赞,因为他的做法能很好地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他们没吃过苦,没缺过钱,也没法理解父母日常的艰辛和不易,所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需要父母言传身教的努力。

看到文章的家长们正好可以借助这个暑假的契机,给孩子一次体验生活的机会吧。

体验式的教育,要远比日常苦口婆心的教育来得更有效果。

2、学会拒绝孩子,让孩子经历挫折教育

商场里,女孩看中一个洋娃娃,想让妈妈买。

妈妈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家里已经有很多这样的娃娃了,不能买;

孩子不依,妈妈装作生气扭头走开了,孩子开始哭泣;

商场里人来人往,难免有人议论,爸爸碍于面子就给孩子买了;

很显然,孩子的目的又一次达到了。

然而,这样的一幕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

因为父母各种各样的满足终将在某一天会因为无法满足而拒绝孩子,而接受过长期希望的孩子,很难接受这样的拒绝,这才是他们感到痛苦的根源。

任何坏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父母们一定要明白,一个在三四岁就能撒泼打滚,靠哭闹逼父母就范的孩子,一定能在十三四岁的年纪用离家出走、轻生的方式来要挟父母。

因此,学会拒绝,让孩子经受挫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3、让孩子体会不被重视的体验,杜绝自私习惯的养成。

又一次,给三岁的女儿一盒饼干,让她分享给爷爷奶奶一起吃,孩子刚开始有物权意识,怎么样引导都不肯,最后我也没有说什么,就让她自己一个人吃。

晚上吃饭的时候,女儿想吃她平时最喜欢吃的豆皮,让我给她夹。

然后我就心平气和地告诉她,今天的豆皮你不能吃;

因为这是爸爸做的,你的饼干不能分享给爷爷奶奶吃,那爸爸做的豆皮同样也不可以分享给你。

女儿听完后感觉特别委屈,但那餐饭最终也没能让她吃那份豆皮。

晚上睡觉前,我利用讲绘本的机会跟她说了关于谦让的故事,女儿慢慢地明白了,以后每一次吃东西,都会优先分给长辈,然后才自己吃。

当家长以孩子为中心的时候,孩子自然会感觉到唯我独尊,他的要求,父母必须满足,父母的要求,他学会抗拒,也就成了自然,久而久之,自私的习惯一定会形成。

因此,父母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家庭的首位,更多的应该让孩子明白,作为家庭成员,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

父母太多无私的爱,换来的不是孩子的体贴,而是孩子的自私任性。

《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中国父母给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向父母索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保质期的,这个保质期就是孩子最依赖父母的那段时间。这个时间也是培养孩子自律和习惯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未来就只有摇头叹息的份了,所以教育孩子要趁早,与其未来花十年时间去重塑孩子,还不如花十年时间去培养孩子。因为未来的十年对我们家长来说也同样重要,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时间做很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期待我们的每一位家长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改变。

教育的宗旨是把千万个孩子培养成千万个样子,而不是把千万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样子,我是果爸,关注我,与您一起享受养育孩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