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8日,深圳住建局明确提出要学习新加坡,实行房住不炒。并且透露了以下数据:

----------2020年深圳2200万人,1068万套(商品房190万套),70%人住城中村---------

1, 深圳的实际管理人口大约为2200万人,张局长用这个分母除以总居住面积6.12亿平方米,算出了人均住房面积为27.8平方米。常住人口大约为1350万人。

2. 深圳住宅住房累计数量达到1068万套,这个包含了农民房。农民房的住宅面积占深圳住房总面积54%

3. 深圳70%的人住在城中村。

------2020年-深圳1350万常住实际2200万人,保障房51万套,商品房190万套-------

-----2035年-深圳2000万常住人口(可能少于此数)保障房150万套,商品房260万套------

结合其他数据:

2020年:

深圳常住人口超过1350万人,实际管理人口约2200万人

深圳的1068万套住宅里,保障住房51万套,商品房约190万套。其他827万套住宅为军产房、城中村农民房、商住楼、集资房等等类型,以城中村为主。

2035年(学新加坡15年后):

常住人口增长到约2000万人(按目前每年40万增速);实际管理人口约为2800万
保障房增加到150万套,商品房增加到260万套,合计16年新增169万套住宅。

接下来的几个武断的猜测(纯属猜测,可以不认同):

1. 深圳最多足额完成截止到2035年新增169万套住宅的计划,实际可能还完不成。

2. 到2035年深圳常住人口不一定达到2000万人,但不会低于1500万(别问我为啥,纯属瞎猜)

-------------深圳商品房长期稀缺,保障性住房争取难度很大---------------------------

基于以上的数据对比和猜测得出三个结论:

1. 到2035年169万套的增量对安居人口而言,远远不够。房产稀缺性会持续20年。260万套商品房未来可能还会涨。

2. 保障性住房会优先配给公务员、事业编人员。现在深圳年轻公务员靠自己基本买不起房,城市又离不开他们。

3. 普通人排队申请保障性住房的难度极大。

假定您是这样的外来人口,建议留下来在深圳追梦:

  1. 比较高薪,年薪八十万以上;或者富二代之类:这样您负担得起深圳的住房,可以定居深圳。
  2. 学历大专及以下:反正您这个学历去哪都不容易,去二线也许就月薪三千。不如在深圳混一混,万一混不下去也可以存点钱再回老家。
  3. 行业所限,只能在深圳的。
  4. 特别能吃苦,在农民房里也可以安居乐业,生儿育女的。

假定您是这样的外来人口,我建议早做离开深圳的打算:

  1. 985以上的学历,所处行业还可以:多找找同学关系,早点撤到二线城市吧。一般有办法找份还可以的工作。有机会去欧美也可以,现在深圳房价比巴黎(小巴黎相当于深圳面积1/20,大巴黎面积是深圳的五倍多)高。
  2. 腾讯、华为之类员工:腾讯可调往成都,华为可调往若干二线城市及海外。
  3. 孔雀计划人才刚及格的:160万拿了也买不起房。我见过这个条件的人,相对选择比较多(在2020年新孔雀计划出来前), 都离开深圳回内地了。2020年中国国内博士招生规模是10万人,过几年每年毕业的博士够每个县分35个(中国大约有近2900个县级行政区域)。趁着博士下一波超级大贬值前,有条件的话去内地占个坑?

假定您是这样的外来人口,请继续纠结:

  1. 211或以下学历,所处行业也不好,在深圳月薪不到两万,回二线月薪几千块。
  2. 比如说年薪五十万,钱却只够深圳买个老破小,又不甘心。
  3. 也考虑深圳买不起房去惠州东莞珠海定居的。

另外我郑重提醒一些现在年薪五六十万,在互联网,通信行业工作的朋友:不要小看你们35-45岁这个阶段失业的风险。经验之谈,可以看看前辈。

另外对以下说法做一下反驳:

  1. 可以在东莞/龙岗买房,福田/南山上班:

反驳:每天地铁通勤2-3个小时,让你生不如死。2030年前交通不会有大的改观。

2. 一线城市长大的孩子视野高;

反驳:看情况的。在深圳老破小几十平米小房子长大的孩子,怎么会比成都大户型房子里长大的孩子视野高呢?可能前者心理素质要差一点。

3. 在深圳奋斗久了,人人都有机会。

反驳:过去几十年是这样的。现在不一样了,请参考香港。假定你是一个普通人,2005年去香港,应该2020年还是买不起房的,也不会有多好的发展。但如果你是1980年去香港,就机会很多了。时代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小产权,军产房做个说明----------------------------------

2020年,深圳1068万套房,看起来也挺多的。其中大多数为农民房。我是默认绝大多数农民房不适合安居乐业生儿育女。

有人说我是说气话。我有次坐出租车,司机主动说他一家四口租布吉农民房两室一厅,很快活,很知足。所以如果你能吃苦,在老破小、农民房、地下室也能安居乐业,生儿育女,那年薪10万都够留在深圳追梦了。还有些人心态超级好,在北环上堵个车半个小时,他能快活的唱起歌来。这种人也是无敌的。

但如果你在深圳大半辈子最多老破小,去二线却能过上品质生活,我当然建议你走。

在深圳最纠结的,大概就是税前年薪30-60万的人了。这批人其实还有个出路,我客观点说出来:

  1. 买小产权房。一般是同地段商品房价格的三分之一多点。缺点是不受法律保护,不能用房贷,不能用于抵押。小孩上学排位优先级低。但有些村委统建楼,看起来有正常小区,购买风险怎么样,自己看着办。一般要买租金年化5%以上的。
  2. 买军产房。一般是同地段商品房面积的二分之一多一点,普遍大户型,不能用房贷,也不受法律保护。深圳的军产房,以前是广州军区发房产证的,现在改战区了我也不知道最新情况。

这两条路有风险,但是能让你比商品房低50-70%买房,不能房贷,可以商业贷款。自己看着办吧。

-----------------------关于“二线城市”回不去的问题----------------------------------

首先本文的分析结论是“深圳房价可能会继续涨,深圳人口会继续增加,但是深圳生活对很多人来说是很艰辛很拥挤的,有些人如果有机会去其他地方是更好的选择”。这个不算唱衰深圳吧。

其次说一下二线城市的问题。

第一,一线二线城市并不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民间划分。

举个例子,二线城市里的天津是直辖市;成都、武汉、重庆、郑州、西安是国家级中心城市;深圳行政级别是“计划单列市”与大连、宁波、厦门等平级,在广东省内也比广州市行政级别低。要说不在四个“一线城市”,就没法追梦了,这个是不科学的。

中国四个“一线城市”人口仅占全国的6%多点,再抛开二线,中国还有78%的人居住在三线城市及以下。中国2018年底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约是60%,注意只是“常住人口”。要说离开了深圳,就只能回村放牛种地,这个是不科学的。

第二,看行业。中国是世界上工业种类最齐全的国家,自己适合呆在哪,得看行业。

目前在互联网上声音最大的群体,大概是互联网通信行业的了。但整个ICT行业的总从业人数,我有一个非官方的数据,大概只有500万人。金融行业从业人数号称800万人,但是证券、基金从业人员全国只有三四十万人而已。投行的就更少了。对比下中国卡车司机都有3000万人了,他们在网络上几乎没有声音。

所以说非得在深圳才能做的行业,其实没那么多;深圳从事信息技术和金融行业的人,也就各几十万,加起来也没过一百万人。这也是70%葡萄深圳人能忍受城中村农民房里的真实原因吧。

第三,去“二线城市”是需要重头开始,需要有根基的

毕竟人家要么是国家级中心城市,要么是省会城市。怎么会一个追梦少年在深圳混不下去了,回头回个成都、南京就过上好日子了?在深圳工作过,去武汉投个简历还能有降维打击的感觉?一个打工的从深圳回成都打工绝不是降维打击,回长沙也不是。

你得行业合适。你得年龄合适。你得学历和工作经验合适。如果是高管职位,你可能还得从头开始。

毕竟任何一行,任何一家公司,干什么都得有积累有根基。已经在当地耕耘了十年的同行,都不是吃素的。

既然要从头开始,就得趁早。毕竟深圳没了你还会越来越好,以后房价还可能越涨越高,别指望房价暴跌了。看看自己,要不要过上一辈子艰辛的生活,自己决定。如果下决心要走,不如趁早,早点在一个新地方开创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