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1948年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全歼,接下来就是杜聿明兵团的覆灭了。这位“山林不忘忧国”的将军,在将要战败被俘之际还要给蒋介石提出上中下三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平津相持阶段,东北与华北林彪等未南下情况下,建议集中主力,特别是李宗仁、白崇禧手里没有战损的兵力,救援淮海,作最后一次主力决战;这是上策,一方面可以与国民党淮海战场的剩余兵力里应外合,另一方面借机拉桂系人马参战,从政治、军事上维护中央军队的权威;这是上策。

2,中策是固守待援、加大空投,待中央美援到位、国际环境变化后再谋突围;

3,下策:让蚌埠李延年、刘汝明的兵团向北同时全线突围,杜聿明向南突围,一起打通津浦线,做最后的努力;

可惜,蒋介石此时的处境已经在下野的边沿,李宗仁和白崇禧与他内斗正酣,不可能借兵给他;当时天寒地冻、大雪封住机场,空投也不行;至于下策,蒋介石更不会愿意,因为他要李延年向南突围出来好拱卫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哪一策蒋介石也没有办法采用,反而是手谕杜聿明和下辖的各军择机突围,否则就以身殉职。

进入1949年1月,杜聿明的官兵经过寒冷、饥饿之后纷纷偷跑投诚。

6日,我军10几个纵队总攻开始,杜聿明只能大醉不醒,不再想替蒋介石解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1949年1月21日下野躲在老家的蒋介石,回想起杜聿明的三策可能会后悔没有采用。

您怎么看?欢迎点赞关注、留言、转发,一起追剧追星读书。

不俗的观点,品味娱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