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吴亦凡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些别有用心的博主利用人们八卦、猎奇的心理,将所有听来的故事添油加醋,断章取义,全部变成了所谓的“事实”!

甚至对评论区进行控评,通过对舆论的操作,让很多单纯的吃瓜群众居然开始质疑官媒、公检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篇文章我来清晰的告诉你为什么官媒在整个事件中没有站队,没有发声!

我们先来看下所谓的官媒有哪些,其中正部级单位有2家:人民日报与新华社;副部级单位有9家: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科技日报、求是;正局级单位有7家:中国纪检监察报、 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中新社。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分别是人民日报、新华社与中央电视台,被称为中央三大喉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新闻周刊发表评论

我们发现在这每一次社会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官媒都是滞后的,因为他们身为官媒就需要发声谨慎,消息权威;而我们反观下娱乐圈,今天是冬瓜,明天是西瓜,对于一些道德性的问题官媒鲜有发声报道,而对于涉及行政刑事犯罪的艺人才有诸多评论封杀。

在吴姓演员的这起事件中,根据公开发表的信息中透露该演员不仅是生活不检点了,而且有诱奸未成年少女的违法犯罪行为,属于公诉事件,大家就没好奇公安机关为何还未立刻展开调查?

我先说我的结论,因为都姓当事人对此举报没报警,或者没有提供相关证据,而在前几日wyf方面以造谣诽谤罪报警后警方立刻展开调查,随后的事你们都知道的——都美竹被请喝茶

警方在了解基本事实真相后,官媒才终于发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件曝出后一个月后,官媒第一次发声

但官媒依旧保持了严谨的特点,没有直指wyf有任何犯罪或不道德的行为(八成有了),只是告诫相关机构对艺人的道德约束,把做明星的门槛提上来。事情闹得这么大,双方总有一人会被处罚,在事情没调查清楚前,官媒不会轻易发声,所以这才有了滞后性。

从大家急迫地希望听到官媒的发声,正说明官媒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在资讯横流、信源纷杂的当下,在听闻重大事件发生后,受众依然会主动寻找官方媒体来验证。只有在官方媒体上看到该事件的新闻发布,受众内心才会消除怀疑、报以确定。这正是官方媒体长期以来建立的公信力、权威性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自觉呈现。

当然,对于拥有众多社会资源和信息优势的官媒来说,整合信息、还原真相、消除不确定因素,是其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也是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理应承担的分内之事。

所以让我们静默以待,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波接一波的猛料,让吴亦凡事件从娱乐新闻变成了社会新闻,甚至是法治新闻。从都美竹的爆料来看,已经不单单是关于个人情感方面的纠纷,而是包含着实实在在的违法指控,比如迷奸、诱奸,甚至还涉及多名未成年人。
触碰法律的问题,还是要回归法律的轨道。任何涉法事件都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炒作噱头来达到目的。而且,料越猛,公众越是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尽早让这件事脱离“口水”。说到底,这些猛料到底会不会牵扯出违法犯罪的事实,终究靠的不是网络爆料和悠悠众口,而是要依据事实和真相。
——法制日报

某些营销号利用人们对八卦、舆论的好奇和猎奇感,仅通过“听说”、“据说”来将他人的言论肯定是事实,以讹传讹, 甚至策划煽动群众对国家相关机构单位开始不信任对待,严重影响了国家公检法的权威性,不信谣不传谣是我们社会主义良性发展传播的价值观。

就像融媒体编辑部所说:说到底,我们真正关注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社会的善与恶、美与丑,是法治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真相背后双方的法律责任认定。这场撕扯会如何收场,期待法律会给出公正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在某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爆料,收到总局通知,下架所有吴亦凡参演的电影,综艺,短视频,一天之内全部删干净。所以,端好小板凳吃瓜,不要信谣传谣,相信法律!静待真相......

网友们,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