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6.24”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塌楼事故中,美国人“考古式”的搜救,着实惊呆了全球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7月1日的时候,戴德县消防队长艾伦曾对媒体表示,救援人员在最初救援时听到废墟下一名女子呼救了十几个小时,但由于“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该女子救出。

直到7月9日,慢吞吞地折腾了十几天后,除了一只活猫外,救援队仍然没能刨出一个活人。

网民们都怀疑这只猫是自己“走”出来的,而非被专业人员救出来的

7月5日,迈阿密结合了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意见——考虑到废墟中失踪者的生存几率为零(埋了两个礼拜,就算饿也饿死了),决定对大楼进行爆破。

为此,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戴德县县长卡瓦还特意召开了一个发布会,表示救援小组在决定爆破大楼前“曾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动”,在大楼里寻找宠物。

卡瓦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也在养宠物,我非常理解那些担心宠物的人,不少人把宠物看成是家庭的一部分,我向你们保证,宠物的搜救工作一直在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大家纷纷为卡瓦的“担当”点赞。

迈阿密动物保护组织的负责人戴利亚·凯恩斯表示,大楼倒塌后,她的办公室就不断接到关于宠物救援的电话,并征集到了一份网上“请愿书”,请求尽快救出困在废墟里面的任何动物....

最终,佛州政府为了避免风暴造成公寓残余部分再次坍塌,移除了搜救人员和相关监听设备,选择了直接将公寓其它部分炸毁。

自此,搜救工作改为了搜寻遗体和重建。

不过,参考之前活生生的实例(清理911的遇难者遗骸,美国方面一共花了近6年),等这些遇难者的遗骸被挖出来时,估计都已经化为白骨了......

和上述情形正好相反的是——这么多年来,在咱们印象中,美国人好似向来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尤其是战争中,美军甚至能为了一个失踪的普通大兵或者人质,不惜成本,出动专门部队前去营救。

《拯救大兵瑞恩》里八人去救一人的情节,是个真人真事

讲真,无论是对国内民众见死不救,还是下本儿去敌后营救失踪士兵,这些看似矛盾的做法,其实,表达出的,都是美国特色的体制和价值观。

美国体制一向讲究“程序正义”,一切唯程序和法规至上,只要你按程序来、没有触犯相关法律条款,做错了也不会去追究你的责任,而凡事一旦不按程序来,再有道理也是错的。

于是,这就有了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迈阿密“考古式搜救”——在被拍下大量“磨洋工”的现场视频画面的情况下,美国媒体和美国总统,仍可以互相追捧,即便隔着屏幕,都能尴尬的让人起了鸡皮疙瘩。

而美军那些在域外很下功夫的营救行动,其实也有他们的一套规则和现实考量。

典型的,就是《拯救大兵瑞恩》的原型事迹,它的程序来源是二战期间颁布实施的《苏立文法案》。

1942年,苏利文兄弟5人,同时加入了美国海军,根据他们兄弟“手足不分离”的意愿,5人被同时编入轻型巡洋舰“朱诺”号,一起随舰奔赴太平洋战区。

五兄弟最后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惨烈的太平洋战场中,日军舰队与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第674特遣舰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最终,日军舰队被击退,但美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包括“朱诺”号巡洋舰在内的8艘舰艇被日军击沉击伤,700名水兵丧生。阵亡名单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苏利文五兄弟的姓名。

这一时间引发了诸多军人家庭的巨大恐慌,美政府和美军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和社会压力。

很快,美国国会顺利通过了“单独存活者政策”(苏利文法案)。

法案规定,一般情况下,同一家族的家庭成员不得在同一部队服役,执行同一作战任务;如果有违反此项法案的特殊情况,美军有义务保证相关人员的安危。

1944年7月,在101空降师506团E连(就是《兄弟俩》中诺曼底登陆打头阵的那支精锐部队)服役的弗里茨·尼蓝,被美军列入了失踪人员名单。

弗里茨·尼蓝

在这之前,弗里茨的母亲已经连续两天接到了三封儿子阵亡的电报,弗里茨成了家中唯一可能存活的孩子——诺曼底登陆中,他们的两个哥哥阵亡在滩头;又过了几天,弗里茨的另一个哥哥也被确认,在中缅印边界执行轰炸任务时丧生。

这位悲痛的母亲给组织上写信反映了这个情况,希望能保全家里下仅存的“香火”。

没成想,陆军指挥部的领导在日理万机之余,还真看了信件,按照《苏利文法案》的承诺,赶紧下令派专门团队将他从枪林弹雨中拎出来,安稳地送回国。

由此,美军树立了一个无比荣光的“人道主义典范”和世纪美谈,也给后世的影视娱乐业留下了大量发挥空间。

另外,不可忽视的还有,美军营救的一些官兵,属于高价值人员。

比如,越战期间,美军为了营救一个跳伞降落在北越控制区的中校汉密尔顿,出动了24架飞机深入北越领空,整整找了17天。

这期间,直升飞机被打下了好几架,当救出中校他老人家时,已经有13个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被费大劲救出汉密尔顿中校

汉密尔顿中校原本要执行的所谓“保密任务”,后来被证实,跟美军在越南播撒“橙剂”有关。

“橙剂”又叫落叶剂、枯叶剂,属于一种高效除草剂,因其容器和喷洒出的烟雾是橙色,而得名“橙剂”。

在当年的越南战场上,遮天蔽日的热带丛林成了游击队活动的最巧妙的掩护,美军的先进武器根本施展不开,空袭效果也大大减弱。

于是就有了美军的“牧场行动计划”——运输机经过特殊改装,飞至越南森林上空喷洒橙剂,迫使丛林树叶快速枯萎脱落,以试图让藏于密林之中的游击队无所遁形。

“橙剂”含有剧毒物质二恶英,可以破坏DNA的自我修复能力,进而损害人畜多种器官和系统,甚至在体内蓄积后,会传给后代,导致新生儿先天性缺陷,祸害好几代人。

2011年,越南某福利院的“橙剂”第三代受害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整个“牧场行动计划”一直是秘密进行的——不但隐瞒了对手和国际社会,甚至连一般的前线美军官兵都不清楚这个“喷药活动”,除了杀死茂密的雨林,使用的药剂竟然还属于一级致癌物!

显然,为了避免这位掌握“黑暗内幕”的中校先生落入北越手中,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国际负面影响,美军只得不惜成本,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了。

类似的,还有1962年2月,美苏双方在东西柏林交界处的一次换俘事件。

美国人用其抓获的苏联克格勃“谍王”——二战中曾经打入纳粹机要部门,后又在美国潜伏了近十年的鲁道夫·阿贝尔交,换了一个U-2高空侦察机飞行员弗朗西斯· 鲍尔斯。

在这之前,一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在勘察加半岛被苏联击落。飞行员鲍尔斯没舍得按照组织要求用分配给他的氰化钾“殉国”,而是弹射跳伞后成了苏军的俘虏——宁可在苏联吃牢饭,也不愿直接当“美国烈士”。

飞行员弗朗西斯· 鲍尔斯。U2作为高空战机,飞行员要穿戴类似于宇航服的连体抗荷服

此时,美国方面迫切地想要知道鲍尔斯到底跟苏联“说了什么”,还想搞清楚当年在空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苏联人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和战法击落了世界上飞得最高的侦察机。

最终,由肯尼迪总统下了“朱批”,决定用苏联老谍王,来换取这个拒绝当“烈士”的青年飞行员。

除此之外,美军的很多拯救行动,“作”的成分比较大。

长期以来,美国国内舆论对士兵伤亡问题特别敏感,那么,为了不影响政党和总统的关键选票,美国历届政府,在降低士兵伤亡率、营救士兵、搜寻阵亡遗骸方面,“表演欲”一直相当强。

实际上,别说美政府和美军,就连美国普通老百姓都自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强烈的表演欲。比如咱们开头说的那个迈阿密塌楼事故。

在“考古式”救援现场周边,美国热心群众们自发地搞起了各种活动——挂照片墙、献花、点蜡烛、手拉手围成一圈祈祷,而且祈祷的人还必须有白有黑有亚裔有LGBT,以保持政治正确。

一个“政治正确”的仪式

那么,美军的“营救秀”呢,更少不了媒体的各种“正能量”的宣传。

上世纪90年代的波黑内战,穆族武装和塞族武装打得不可开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出兵巴尔干半岛支持穆族武装,公然干涉南斯拉夫内政。

期间,美国一架F-16战机在波黑上空被塞族武装击落,飞行员奥格雷迪弹射跳伞后落在了塞族控制区域。

为了营救奥格雷迪,美军第一时间出动了40架直升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带着各色高精尖救援设备在失事区域不间断搜索,但没有搞到任何踪迹。

最后,美国高层拍板,不惜以损耗寿命为代价,强行改变了两颗侦查卫星的运动轨迹,终于在第六天的时候定位到了已经开始吃蚂蚁充饥的奥格雷迪。

随即,美国马上组成营救突击队,冒着塞族武装的炮火,将他从敌人手上给抢救了出来。

这次行动美军搭配着信息化装备和绝对优势的武器,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花销却是惊人的,据估计,各色飞机、卫星以及其他各项消耗的成本,加在一起大约在3—5亿美元之间,培养一百个奥格雷迪也不止这个价。

不过,美国拿到了花钱也买不到的东西。

整个营救的全过程,被媒体大肆渲染,西方各国民众们都被感动的打心里把美国当成了“灯塔”,几乎完全忽略了其武装干涉他国内政的真实嘴脸——奥格雷迪等人大老远的从美国跑到巴尔干半岛,图啥来了?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营救秀”,还当属美军“营救”被塔利班俘虏的大兵鲍勃·伯格达尔的经历。

被塔利班“绑架”后,鲍勃·伯格达尔频繁出现在塔利班的各种视频中,成了他们嘲笑和要挟美军的一个公开筹码。

美国这边深感受到了巨大侮辱,决定专门组队,深入塔利班的地盘,营救伯格达尔。

尴尬的是,前去营救他的战斗小组途中遭遇了伏击,反被300名塔利班分子包围,僵持了四个多小时后,才盼来空中火力支援,得以仓皇突围。

而且,整个激战还造成了8名美军的伤亡。

折腾了这么大劲,行动的“营救对象”伯格达尔连个影都没见着,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大兵还被穿拖鞋,拿着AK的游击队吊打了一番,让美军丢尽了颜面。

硬的不行,那就上软的。2014年,通过谈判,美国用5名塔利班指挥官换回了被俘虏5年多,被媒体广泛关注的伯格达尔。

此时的美国,已经陷入阿富汗战争泥潭十几年了,国内反战、撤军声音高涨的政治背景的需要。这种情形下,美政府高调换回一个普通大兵,非常到位地迎合了国内社会情绪,潜移默化地搞了一通“爱国主义教育”,让前线士兵心甘情愿的继续卖命,同时安抚民众的反战情绪。

喜极而泣的伯格达尔的爸妈,感激得恨不得直接给奥巴马下跪。一时间奥巴马和民主党在美国国内“好评如潮”

然而,事儿到这儿还没完。令人迷惑的是,伯格达尔貌似上演了真人版的《国土安全》。

据新闻爆料,伯格达尔在被俘时间里,竟然出现了被洗脑的行为——主动皈依了伊斯兰教,与绑架者“称兄道弟”,学会了当地语言,还曾自称是一名“伊斯兰圣战战士”,而更雷人的是,据他的战友推测,伯格达尔被“绑架”的原因很可能是他当了逃兵.....

回到家乡的伯格达尔

这么多年过去了,种种推测还衍生出了多个版本——伯格达尔自己的说法,战友的“推测”,美国不同党派政客们的各自版本,外加塔利班的“第三方解释版”。

毕竟,2009年6月29日晚,伯格达尔消失在阿富汗的黑夜之中,直到五年后才获释,期间没有任何美国人面对面见着过他。

这五年间中留下的“谜团”,至今仍是个令人尴尬的“乌龙”话题。

当年伯格达尔老家的欢迎海报,鼓动大家支持阿富汗战争——他为我们而战,我们也要为他而战

最后要说的,还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

按照相关规范,报称失踪的美军官兵,美政府会把大兵的工资直接发给其家属,并且根据军队调资,按同期现役人员水平上涨。同时,失踪人员的家属可以一直按现役军属待遇享受医保和教育方面的专门福利。

这样的话,如果某人一“失踪”就是好几十年,工资和各种福利加一起的话,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这么看,有时候,还是尽量把他/她救回来显得更划算。

不过,以上考虑并不占主要原因。毕竟,当今的信息化作战武器,随便拿出一个都比几十年的工资或者抚恤金要高得多。

实际上,在决定下本儿营救之前,美军也是要进行全面评估的,对失踪人员的价值、情报级别、营救难度和成本都有全方位的分析和推测。

像前面提及的《拯救大兵瑞恩》原型,寻找弗里茨·尼蓝,就是出于团结凝聚民心的考虑。弗兰茨平安回国的消息传回后,非常有效地安抚了美国国内军人家庭对战争的巨大恐慌。而且,作为“传世美谈”,还被电影激情演绎了一番,对美军国际美誉度的提升,影响深远。

还有越战中的汉布尔顿的中校,本身就肩负着重要的情报任务,属于一个高价值目标。他一旦落入对方手中,万一扛不住严刑逼供,开口招了的话,造成的人员、经济损失和国际舆论方面的不利局面,可比搜救和抢夺他的成本可高的多;

U-2飞行员鲍尔斯,他曾经向苏联“交代”了什么,当时的空战内幕,都属于非常宝贵的军事情报。

同理,奥格雷迪作为美国飞行员,如果被塞族武装捕获,美国的相关军事科技机密也难免直接给全人类的航空发展做贡献了。更何况,当年救援行动的成功,通过媒体的大肆渲染,可是收获了不少人心,又给美利坚人民倾情上演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那个伯格达尔,就更甭说了,在互联网发达的现代社会,被塔利班录成视频,反复拿出来挑衅,国际知名度可是不低,再加上美国国内高涨的反战情绪,美政府含泪也得去赎。

塔利班录像中的伯格达尔

更何况,美利坚民族素来有着强烈的表演欲——能不能救成人不好说,但是得先把气氛营造得感天动地,这么一来,似乎就已经成功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