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明:本文系中国中药杂志微信号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否则一经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赵佳烨(佛山市中医院儿科中医师)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

编辑:文冠果

审核:小也

中医的咳嗽分型

中医认为,小儿咳嗽的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是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内因在于小儿肺脾虚弱。小儿咳嗽从中医角度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

风寒咳嗽:干咳,或者痰白清晰,可伴随有鼻塞、流清鼻涕。

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粘稠不易咳出,鼻涕黄浊,口干咽喉痛。

内伤咳嗽

痰热咳嗽:咳嗽痰多,痰黄,口唇红,舌苔黄腻。

痰湿咳嗽:咳声重,痰多色白,舌苔白腻。

气虚咳嗽:咳嗽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多汗。

阴虚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声音沙哑,手足心热。

长期咳嗽,应及早查找病因

经常有家长反映,孩子咳嗽反反复复,一直不好。赵佳烨表示,小儿由于发育未成熟,肺脾肾不足,所以容易感受外邪导致咳嗽,再加上小儿不知冷暖,不会表达,家长不知如何处理,造成咳嗽反复难愈。

因此,如果孩子长时间咳嗽,应及早查找病因,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造成儿童反复咳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甚至是因为抽动障碍等等。

孩子反复咳嗽,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肺炎,或对肺功能有影响,即中医所指的肺气虚、血瘀等,同时也会影响睡眠和生长发育。

治疗反复咳嗽,中医药有祛邪扶正的作用,可以在治病的同时帮助调理体质,另外还可选择一些外治法,如穴位贴敷、季节灸、耳穴、小儿推拿等。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喉咙痒、干咳怎么办?

赵佳烨表示,喉咙痒、干咳——从中医角度讲,就是外邪里面的风邪在作怪,所以用中药治疗时,会从风入手,用到像荆芥、防风、蝉蜕这一类祛风药。

在家里,家长不懂中医,有其他办法可以缓解吗?可以给孩子多喝温水,滋润喉咙;或者可以备一些祛风止咳的穴位贴,贴在天突穴,即喉咙凹陷的位置,也可帮助缓解症状,但在必要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敏性咳嗽是什么?会传染吗?

过敏性咳嗽是一种俗称,临床上把这种状态称为气道高敏或气道高反应,它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性的咳嗽,比较顽固难好,大部分会长达2、3周以上。

这种咳嗽经常是在接触某种过敏原后诱发,比如粉尘、刺激性气味、某些特定食物以及冷空气等,或者在运动后也可以诱发。它有一个特点,就是经常在夜间或凌晨时咳嗽会加重,这也是医生问诊时经常会问家长小孩什么时候咳得多的原因。

过敏性咳嗽一般是接触了过敏原后诱发的症状,而不是因为感染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而导致的,所以一般不会有传染性,但因为有时候小孩过敏性咳嗽可能是呼吸道感染诱发,或者并发有其他病原体感染,所以还是建议咳嗽期间不要跟其他健康的小孩离得太近,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手帕,或用手肘掩住口鼻。

另外,过敏性体质有一定的遗传性,但不一定会表现为过敏性咳嗽,也有可能是鼻炎、哮喘、慢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小儿咳嗽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小孩子咳嗽期间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像海鲜、生冷水果、甜食、煎炸油腻的食品都建议暂时不吃。三餐不要吃得太饱,即使平时不生病时,也是要少量多餐,每餐七八分饱就好,把身体养好,就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了也容易痊愈。另外就是适量喝水,保证充足睡眠,参加适量运动。

小儿咳嗽往往伴随有痰,如何排痰呢?医院里的排痰机可通过振动小孩背部,将痰液松动后更容易排出体外。而在家庭里,也可实施一种简易的手法,就是用空心掌拍打小孩的背部、两边肺部的位置,从下往上、从内向外,沿着气管的走向拍打,力度可以稍大一点,空心掌的方式不会让孩子感觉疼痛。

小儿咳嗽的认识误区

在咳嗽的治疗上,赵佳烨提出家长首先要认识两个误区,第一个是“一咳就马上用药”,这方法很不可取,尤其是随意就用抗生素或者镇咳药,这样可能会因药不对症,导致病情加重等不良后果。

第二个是“一药百治,没有辨证”,有些家长会听别人说吃什么药好就买来给小孩吃,其实是不对的,每个小孩的情况不同,用药会有区别,乱吃反而适得其反。

治疗上,中药西药各有所长,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治疗上除了祛邪,也要扶正,针对小儿的用药尤其强调顾护脾胃,在治病的同时也可以帮助调理体质。另外,可用于咳嗽的中医外治法有很多,儿童常用的有穴位敷贴、耳穴贴、足浴、小儿推拿等等,大部分外治法没有或极少出现毒副作用,小孩和家长都比较喜欢。

对于碰到像肺炎支原体感染、严重的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有必要的时候,中西医结合疗效更佳。

如何预防小儿咳嗽?

想小孩免受咳嗽之苦,平时就要注重预防,建议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规律,食谱多样化,少量多餐,避免过饥过饱;

(2)早睡,保证充足的睡眠;

(3)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

(4)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但也不要因为怕着凉就给孩子穿太多;

(5)传染病高发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地方,以免相互传染。

— END —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不代表本刊观点,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投稿:cjcmmxinmeiti@126.com(邮箱)、chunfeng52566(微信);商务合作tcmrun(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