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的东晋时期,社会经过发生过著名的八王之乱,那时候中原地区的土地被分成了一块一块地。在这场战乱之后,紧接着又进入了更为混乱的五胡乱华时期,可想而知当时的社会对百姓来说是多么的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中原地区许多有权有势的贵族纷纷搬迁至南方,开始寻找更加安定的生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选官制度依旧是九品中正制,这导致整个官场充斥着腐败之风,身处寒门的有才能的有志之士没有上升的渠道。好在东晋的皇帝看到了社会的这个现状,下定决心要整合力量整顿世家大族,为的是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可以参与到政治之中来,为朝廷效力。

在整顿世家大族的时候,东晋的势力有了很大的消耗混乱的局面再次降临,就在此时,刘邦的后代刘裕出现,很大的改变了社会的现状。

南朝第一帝—刘裕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总共出现过四百多位皇帝。说起来刘裕也算是一代明君,他是一个江苏人,在大诗人辛弃疾的诗句中也曾描写过刘裕的出身。虽说刘裕是刘邦的世孙,但是他出生后并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一直住在陋巷里,家里连一个佣人也请不起。因为生母去世的早,刘裕被伯母收留,一直到长大。

正是这样的生活条件磨炼了刘裕的心性,寒门出贵子说的就是他。他从小身材高大,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对待继母也是十分的孝顺。是一颗好种子就必然会在破土后茁壮成长,他就是这样一颗种子。刘裕在从军后就立下赫赫战功,二十多年的征战中,他的手下败将是数不胜数。

在世家大族称王称霸的时代,刘裕只是一介草根,但是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个小兵到了天下的权臣。刘裕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一部分也取决于晋安帝,他是一个白痴,身为一个皇帝没有实权,而天下又是一番乱局,这样的乱局给像刘裕这样的有志之士提供了一个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夺取司马政权

刘裕不仅会带兵打仗,还会安抚人心,所以在社会中有很多拥护他的人。在刘裕平定桓玄之后回到了东晋,晋安帝认为他有恩于朝廷,于是就封赏他为宋王。刘裕一下子就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在他得到一定的权力之后,自然就不会满足于受一个白痴皇帝的驱使。在不久之后,他就命人把晋安帝给杀了,可是没有让人想到的是他不仅没有立马称帝,反而还拥护司马德文为帝。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据说是当时有一个说法,说“昌明之后有二帝”,刘裕非常迷信所以不得不拥护司马德文。

这个时候的刘裕已经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当上皇帝,于是便让自己的心腹写下了禅让的诏书,并让司马德文抄写。司马德文知道自己的实力是不能与刘裕抗衡的,便非常识相地对刘裕低了头,并说自己是心甘情愿地把皇帝之位禅让给他。

在刘裕登上皇位之后,刘裕封给了司马德文一个称号,叫作“零陵王”,并且让他到封地去居住。司马德文并没有像曹奂那样安然度过了晚年,在司马德文去往封地的路上就有很多人监视着他,他刚出生的儿子也被刘裕杀死了。刘裕不想给司马家族任何可以谋反的机会,甚至不允许有后代的存在。

司马家族的腥风血雨

大家猜测刘裕容不下司马家族中后代的原因,总的来说分为三点。一就是刘裕的儿子年纪非常小,众所周知刘裕是在四十多岁才有的儿子,为了防止在自己死后司马家族复辟,所以他必须要对司马家族的后代赶紧杀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就是刘裕是一个草根皇帝,他在位后进行了一些改革,触碰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他害怕在自己死后世家大族会亲近司马家族,联合夺取自己建立的政权。第三就是刘裕的篡位谋反是以恶治恶,不像曹丕他们一样出生于世家大族,经过几代的谋划才夺取政权。考虑到自己的政权并不稳定,所以选择赶尽杀绝。

结语:

有一个词语用来形容刘裕称帝再合适不过,那就是“波澜壮阔”。经过长时间的斗争,加上他因为迷信而耽误的时间,到他称帝的时候已经他是六十多岁了。因此,他不得不把司马家族给赶尽杀绝,以免对刘氏的后续政权造成影响,也正因为他的狠毒,司马家族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参考文献:《南史》《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