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版:

1.美国大萧条爆发前,美国是一个非常繁荣的社会,几乎家家户户有汽车,这是一个人人消费、甚至借贷消费的时代。但大萧条一来,股市崩盘、工人失业,很多人甚至变成了乞丐。没钱了,奢靡的风气也就转变成节俭光荣,你不穿一条破裤子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美国人。
2.在经济衰退时期,民众越节俭,越不利于经济恢复。为了唤起民众的消费意识,“美国梦”开始获得推崇。美国梦鼓励大家多消费,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伴随着美国梦的热销,美国经济走出了大萧条。
3.2000年,小布什总统提出新的美国梦,实现居者有其屋,有房子,就代表你的美国梦成真了。买房和爱国扯在了一起,买了房,才代表你忠于美国。
4.房子不便宜,美国人本来没什么储蓄,哪里来的钱买房呢?华尔街的聪明人通过复杂的金融设计,让美国人可以不花钱就能买到房子,华尔街把房价增值部分进行再抵押,通过证券化打包成理财产品,卖到全世界。只要房子永远上涨,那买了房的美国人就不需要还月供,华尔街也赚到丰厚的佣金,买了这些理财产品的人也分享到了美国房价上涨的红利,皆大欢喜。
5.次贷危机爆发后,买了房的美国民众不仅房子被收走,还欠了银行一屁股债,美国梦变成了噩梦。美国政府开启印钞机模式,用天量美元来拯救经济,有钱了,就可以继续消费了,就能刺激经济了。不断印钱的后果,是美国国债不断膨胀,到特朗普下台,美国国债已经高达30万亿美元。当美元不能再在全球买买买时,这些钱就会只在美国国内打转,美国的通货膨胀就来了。

01

大萧条,让美国人从奢靡的生活转为勤俭持家

美国人把1920年代称为“喧嚣的20年代”,那是美国经济的大繁荣时期,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

当时的普通美国人,富裕到什么程度?

1929年,美国家庭的汽车普及率为90%,也就是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辆车。

这个汽车普及率,哪怕放在今天,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国家能达到。

美国人的富裕,领先全球一个世纪,一点也不夸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样的繁荣之下,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的社会风气开始形成。

当时有一句流行语叫做“赶上琼斯家”,也就是千万不能输给隔壁老王。

在1920年代,消费信贷也已经成为美国人的日常,当时有四分之三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的。

但是,大萧条一来,无数人失业、欠下一屁股债,甚至还有很多人流落街头、沦为乞丐。

这时候,再攀比炫富就显得不合时宜,而且容易遭人嫉恨。

当时的一位作家这样写道:“如果琼斯家继续举办大型派对、穿名牌时装,人们会觉得他们对别人的苦难麻木不仁、无动于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是不能输给琼斯家,现在则要反过来。

大萧条时期的社会风气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炫富变成了炫穷,贫穷第一次成为了时尚。

比如,人们不再开车上班,而改骑自行车。

人们不再出门聚餐,为了打发晚上的时间,廉价的纸板拼图开始流行。

不再穿正装,而改穿用粗布做的牛仔裤,这还不够,还要故意拉几条口子来做旧。

特别是,人们开始理直气壮地说:“我买不起这个!”

甚至口气中还带点骄傲的味道,似乎是在暗示:我曾经买得起,只不过在股市里损失掉了。

02

提倡消费主义的美国梦,帮助美国走出大萧条

按理说,节俭风气替代了奢侈风气,本来是好事。

但是,在大萧条的背景下,节俭意味着减少消费,减少消费意味着经济会更加萧条,造成更多失业,这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比如,由于大部分人都决定不买新车,福特公司的汽车销量在1929~1932年之间陡然下降86%。

如果这种“贫穷时尚”一直持续,那么大萧条的复苏会遥遥无期。

去年疫情期间,国家通过发放消费券鼓励大家消费,这是一样的道理。

在经济处于衰退期时,不管政府还是民众,最好就是逆周期而行,政府信贷放水,民众多消费,这样经济就能刺激起来。

经济好了,就业形势就会好,那老百姓也就有钱,有钱了就可以继续消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经济不好,大家也不去消费,那经济会更加不好,失业更加高企,民众更加没钱,更不敢消费,这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为了拯救大萧条的美国经济,“美国梦”开始被推崇。

“美国梦”这个词诞生于1931年,正是大萧条最严重的时期。

当时,有个叫詹姆斯·亚当斯的畅销书作家创造了这个词,然后,这个词就获得了病毒式传播,直到今天都还是美式价值观的代名词。

亚当斯定义的“美国梦”是指:每个人都应该过上更美好、更富足、更圆满的生活,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挣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美国梦不只是汽车,也不只是高工资,而是一种英雄不问出处的社会秩序。

这段话,悄悄地回归了1920年代的消费主义。

虽然“美国梦不只是汽车,也不只是高工资”,但其中的潜台词是,汽车和高工资是实现“美国梦”的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先为消费正名,人们才能理直气壮地消费。

“美国梦”这个词一发明出来,就马上传开,到1932年底,社会风向开始倒转,消费主义重新盖过了“贫穷时尚”。

也是这个时候,美国经济走出了大萧条的最低谷,开始慢慢复苏。

当然,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大萧条的原因很多,不能把功劳都归于“美国梦”,但至少它起到了鼓励大家消费、刺激经济的作用。

03

美国梦的宏大愿景:让居者有其屋

消费能救国,这事也太好了吧。

这样美国民众就把消费当成了爱国,消费越多越爱国,当然,人通过消费也能获得满足感,毕竟谁都喜欢吃喝玩乐嘛。

就这样,消费主义成了美国民众的信条,你好我好大家好。

有钱就花掉,存啥钱,没钱也消费,借就是了。

任何事情都会物极必反,一国的民众储蓄率不高的话,就容易爆发危机。

但幸运的是美国是中央国家,美元是世界货币,全世界的钱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美国也能毫无成本地印钱花。

政府没钱了,印就是了。民众没钱了,发就是了。

日常消费还是太小儿科,美国梦得有更宏大的梦想。

于是,2000年之后,“美国梦”的含义又有了新的变化。

小布什总统上任之后,直接把“美国梦”和买房子绑在了一起。

他说:“在美国,如果你拥有自己的房子,那么你正在实现美国梦。”

小布什总统签署的购房补贴法案,名字就叫做《美国梦首付款法案》。

美国梦,就是居者有其屋的梦。

为了能让民众放心大胆地买房,和大萧条时期宣传消费就是爱国一样。

在这个时期的媒体宣传中,买房也和爱国扯到了一起。

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你买了房,才是社会中流砥柱,才是爱国。

你不买套房,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爱国吗?买房吧。

那时,房产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打出的广告是:“美国梦,我们的梦”。

04

华尔街通过精巧的金融设计,让美国人不花钱就能买到房子

房子可是大件物品,大部分美国人连日常消费都要刷信用卡,哪里有那么多储蓄买房哦。

没关系,华尔街有办法。

我们常说钱生钱,而华尔街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无中生有,凭空生出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买过房的人,都知道,我们要给首付,一般是三成或两成,然后银行评估你的还贷能力,通过了,你就每个月还房贷。

而在小布什期间,美国人底层民众买房可不一样。

他们不需要首付,也不需要每个月还月供。

正常情况下,房子只能抵押一次。

而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把美国民众的房子的增值部分也进行了再抵押。

举个例子,一套100万美元的房子,美国民众可以零首付买下来,每个月可能要还3000美元。

这个时候,房子只需要每个月增值0.3%就足以覆盖月供。

华尔街金融机构就把房子的增值部分证券化,打包成理财产品,再让评级机构给个五星好评,放在海内外销售。

就这样,形成了一个人人获益的金融链。

美国民众不用花钱就能得到房子,实现美国梦。

美国政府得到好评,实现居者有其屋政策。

金融机构通过卖理财产品,得到丰厚的佣金。

买了这些理财产品的人或公司,分享到了美国房价上涨的红利。

你看,这多么美好的多赢局面啊。

但维持美好局面的前提,是美国房价永远上涨,只要房价跌了,这条金融链就会断裂。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美国房价肯定永远上涨,怎么可能会跌呢?

买房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一个家庭买好几套房,反正不用钱。

而华尔街造出来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总金额累计越来越大,这些产品被卖到全世界各个角落。

05

美国政府再次用印钱的方式来拯救美国经济

终于有一天,房价开始下跌了,一块多米诺骨牌倒下,后面爆发连锁反应。

美国梦破灭了,买了房的美国民众不仅房子被收走,还欠下银行的钱。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失业率高企,民众本来就没什么储蓄,工作没了,房子没了,又欠一屁股债,美国梦变成了恶梦。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很快也走出来了。

原因无他,就是仗着中央国家地位,大而不能倒。

美国倒了,全世界都要跟着遭殃,此时,救美国就等于救自己,其他国家纷纷买入美国国债,支撑天量美元满世界飞。

有了钱,就能继续消费了,美国再度通过消费来刺激经济。

奥巴马接过小布什的烂摊子,就任总统初期,美国的国债总额大约是10万亿美元。

八年任期满后,奥巴马将美国国债扩大到了19万亿美元。

特朗普想让美国再次伟大,伟大就要花钱啊,特朗普上台4年,美国的国债规模就从19万亿膨胀到了30万亿。

现在拜登上台,致力于改善美国基础设施,这又得花钱,不知道拜登任期满后,美国国债会涨到多少。

梦想很贵,要花钱。美国梦,需要美元做支撑。

当美元不再是世界货币时,当美元不能再在全球买买买时,天量的美元就会在美国国内打转转,诱发美国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美国人在不久的将来,会被他们毫无节制的美国梦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