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千军万马之中驰骋追杀,敌人丧胆溃退,凯歌把酒而还,你有过这样金戈铁马的遥想吗?

在成都,有一群人,将此变为现实,兵击(兵器搏击)圈于2014年在蓉悄然兴起,人数从最初的二三十人人发展到如今的三五百人。2018年,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还与其他城市的队员组队前往罗马,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诸国之战,这项赛事相当于是全甲格斗项目中的世界杯。

在成都兵击圈,大部分人玩的是无甲(轻甲)对抗,除了头盔和手甲、护膝外,身体着以棉服为主的武装衣为防护,进行一对一的对抗。其中还有10多个人参与了全甲格斗,他们身穿按照史实复原的金属重制盔甲,使用相应时代钝化处理过的兵器,进行一对一实战或多人团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成都兵击圈,冷兵器与热血对决

成都兵击圈,冷兵器与热血对决

轻甲及全甲格斗比赛

在冷兵时代远去的今天,他们为什么会爱上兵击这项运动?兵击比赛是如何对抗的?东西方的兵击技术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普通人可以入坑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拜访了一直在成都组织推广这项运动的亦禅道馆馆长马郁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从开馆到兵击之路

开馆于2014年的亦禅道馆,室外场地用作射箭飞镖练习,右边的室内空间用于现代徒手格斗的教学训练,正厅为古代武备展示空间。正厅里边两百余平的空间,是马郁惟自己练习古典武艺、会客和阅读的空间。

正厅

教学训练场地

推开马郁惟个人空间的屏风,迎面墙上有面镜子,上有“以剑印心”四个字。在这个宽敞的空间里,陈列有部分把玩的古代刀剑,有练习咏春的木人桩,有用作参赛的复刻古代刀剑、枪戟、弓弩、盔甲等,还有安安静静以不同角度躺在书桌上的各类书籍。

马郁惟穿了件宽宽大大胸前印了戴墨镜猫咪的T恤,坐在桌旁烫杯泡茶,茶好了,一口巨峰葡萄一口陈皮茶。他看上去和90后同龄人无异,并不太像习武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郁惟的练习场地和书桌

马郁惟出生在阆中,父亲从小习武,曾是一名警察。5岁时,马郁惟就在父亲的指导下断断续续开始练习武术基本功直到小学毕业。“我那时候觉得很苦,但不厌烦,可能是受李连杰演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影响,觉得学好武艺,便可成为受人敬重的侠之大者。”

6岁时马郁惟举家搬到了成都,整个初中都在俱乐部练散打和泰拳。个性使然加上会打,时长打抱不平使他成为了学校的孩子王。他说:“那个阶段比较好胜,现在觉得上了场输赢当然重要,竞技对抗就是为了赢,但一旦下场,在生活中也那么好胜就不太妥当了。后来我慢慢想开了,输赢没有多一个朋友划算,在过程中找到了精神的满足感就好。”

2011年,马郁惟由传统太极形意拳启发入门,开始系统研习古典武艺,并用传统拳劲阐述古代兵器劲力进行实操。“比起兵击,我更愿意称其为古典武艺,因为前者只着重技术的意思,而武艺一词义蕴深,且沿用了千年。”

2013年,马郁惟开始筹备亦禅道馆,选址科华路王府井5楼空中花园。2014年,亦禅道馆正式开馆,是国内第一个集兵器收藏研究、兵器格斗和徒手格斗为一体的武馆。武馆的运营并不容易,这些年来,这个馆亏了近千万。马郁惟只能用其他生意赚的钱来补亏空。“多年来,会员加起来有四五百人,目前长期来上课的就七八十人。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了解不一样的中国文化。

02

热爱兵击的人,爱的到底是什么?

从2014年开始,成都兵击圈开始在在百度贴吧和QQ群交流,现在也沿用QQ群的形式交流,除了线上的武艺和兵器探讨,大家也会组织线下的交流,且与全国各地的兵击圈交流频繁。大家在比赛中以武会友,既切磋武艺亦交流各自在武备、武艺、武学典籍方面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全甲格斗

这个圈是年轻化的,三十而立的马郁惟在里头算年纪大的。如今,每逢周天,马郁惟都会和20多个学生一起在馆内练习兵击,“我们这儿练得最好的,是一位川大历史系的学生,现在毕业了,职业练这个,从150斤练到200多斤。”额,还要长胖吗?马郁惟笑答:“兵击不分体重级别,练饿了就吃得多嘛。”除了体重扎实,据说兵击圈也不乏高学历高智商的年轻人。

这些年来,马郁惟从经营武馆的人逐渐变成研究古典武艺的人。入坑后,他便陆陆续续花重金收藏了两三百把古代刀剑。“研究之后,我的许多疑惑得到了解答。比如,我以前不明白中国武术为什么要练扎马步、扎弓步、站桩,认为这有悖于现代搏击的训练模式。其实在古代军阵训练里,扎马步是为了骑马稳的基本功,扎弓步是为了辅助拉弓的基本结构,站桩求稳是为了在战场上更稳定,军阵里死伤在倒下后几率无限放大。”

马郁惟的古代刀剑收藏

这些年,马郁惟想明白了,大家喜欢兵击,首先是为了娱情。娱乐性是指技术提升战胜对手以武会友的开怀,情怀当然是作为角色沉浸式体验古代剑客或战士的厮杀。其次,更重要的是大家通过兵击拉近了时空距离,以武艺为切口,重塑自己的人格精神,找到在现代社会中心灵的另一种归宿。

文通武备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意识中精彩的构成部分,出生武术世家的著名历史学家马明达便是这个思想的继承者。受他的影响,马郁惟认为,不能通文就不能真正通武,因此他广泛阅读,从古典武艺典籍到唐诗宋词到武侠小说再到哲学宗教书籍,不一而足。“老话说得好,文人通过习武去酸腐,武人通过习文去霸气。我以前就很有杀气,别个都不敢靠近我。这些年静下心读了些书,开始自我思辨,再加上戴了眼镜,慢慢柔和软化了。”

03

中国兵器格斗征战罗马

2018年,20多名中国“战士”前往罗马,参加一年一度的诸国之战,这项赛事相当于是全甲格斗项目中的世界杯。这是中国队第二次参赛。马郁惟是其中的运动员之一,亦是中国队的赞助者。此次参赛虽未取得最好成绩,但中国队通过参加比赛,展示了中国历史上的盔甲和兵器,让外国选手对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武艺武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罗马全甲格斗

全甲格斗运动从中世纪骑士老爷们的战争演变而来,近20年来,这项运动在俄罗斯兴起,在欧洲逐渐壮大。

除了马郁惟参与的罗马那场,中国队从2017年开始便每年都会参与。2017年在巴塞罗那,中国选手第一次参加诸国之战,当时由于人数较少,只能加入其他国家组成的战队参加30人队比赛。

2019年,中国选手联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选手成立亚太联盟,协商确定联合组建30人队,以中国队名义报名30对30。去年,由于疫情,比赛暂停。参与该比赛的中国选手每年都会有所调整,但每年都能看到成都亦禅队的身影。

全甲格斗规则并不复杂,要求选手身穿13到17世纪的史实复原盔甲装备,武器限制重量在1公斤以内且不得开刃。格斗中严禁刺击动作,禁止攻击脊柱、后颈,禁止反复击打同一部位。比赛形式可以一对一,也可以多对多。比赛结果有的是以打点计分计算成绩,有的以双腿以外第三点着地算输,多对多团体战以全部击倒对方,或所剩人数为对手三倍为胜。比赛设场裁,边裁,主裁。

2019年塞尔维亚全甲格斗

马郁惟介绍说,东方的兵器格斗主要以中式、日式武艺体系为主,对功力,身法要求较高。西方以德式、意式为主,复原得相对更早更完善,技术细腻、多变。在东西方主流文明特质的影响下,东西方的兵击技术,也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逐渐演化出了东方偏于团体协作,西方偏于个体武勇的分化。

如今,国内兵击圈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人数已逾万人,成都是人数最多的城市,大部分人玩的是无甲(轻甲)格斗,以击中主要躯干、头部等要害,以及击中的先后顺序来判分,点到为止,可以选择的兵器不分朝代,多元化,但做钝化处理。

轻甲及全甲武器

一般专业运动员两种格斗类型兼修,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全甲的投资比无甲贵出数倍,全甲配齐全套装备需三四万元,轻甲只需两三千元,门槛较低。普通人只要喜欢就可以开始兵击的学习,无需有武术功底,教学是从基本功训练开始。

采访的最后,马郁惟聊起了古代的侠和现代的侠。在他看来,古代的侠更多指的是私兵私剑,其行为特点是对某人效忠私自在法外使用武,他们的行为可能不符合正义也触犯律法。但他们身上让人钦佩的点在于,他们总是忠实于他们所说的话;他们所承诺的,他们总是履行。

我们又该怎样践行现代的“侠”呢?“以特定的一技之长为家庭肩负起责任,在搞好自己经济基础的同时行事有特定的风骨。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帮助应该帮助的朋友,做一个有侠义之风的人。”这是马郁惟的答案。

未来,马郁惟想在成都建一个古代武艺武备博物馆。每多收藏一把古代兵器,离梦想就又近了一步。目前,他要做的,是猛练内功,增加知识储备,学习运营思维。

三十而立的他,还有很多时间,急不得,慢慢来。

编辑丨范书图源丨受访者提供

CONTACTS

找到小都

APP丨微信公众号丨新浪微博丨今日头条丨一直播

小程序(YOU点咖啡/YOU成都)丨抖音(游成都)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