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近七成被测者新冠血清抗体呈阳性

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主任巴尔拉姆·巴尔加瓦当地时间20日表示,根据印度第四轮全国血清调查报告,全国6岁以上的人口中有67.6%检测结果呈阳性。与核酸检测旨在确认检测时人体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不同,抗体检测的主要作用是确认被检测者是否曾经感染病毒。这表明印度已经有接近七成的人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

新药物可减少99%的新冠病毒载量

新冠病毒在进入宿主的细胞后,其病毒基因组会生产大约30种不同的蛋白,其中16种蛋白以“多聚蛋白”的形式存在,必须有两种酶(3CLpro和PLpro)的帮助才能继续感染细胞。《科学》一项新研究通过药物筛选,找到了8种抑制此类酶活性的分子,其中抑制效果最好的分子马赛替尼能特异性针对3CLpro,并可以无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突变,对各种突变株都很有效。在小鼠模型中,它能将肺部和鼻部的病毒滴度减少至1/200。治疗6日后,它就能减少99%的新冠病毒载量。

日本批准新冠疗法,可让轻症新冠患者住院风险降低70%

7 月 20 日,罗氏(Roche)和再生元(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联合宣布,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已经批准由 casirivimab 和 imdevimab 构成的中和抗体组合疗法,用于治疗轻度或中度 COVID-19 患者。这是首款新冠中和抗体组合疗法获得监管机构的完全批准,此前该疗法已在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临时获批。3 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接受静脉注射 1200 mg 或 2400 mg 中和抗体组合疗法的患者的住院或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 70% 和 71%,同时可将症状持续时间缩短 4 天。研究显示,该组合对 Delta 等新冠病毒变种仍保持良好的中和能力。此外,其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方面也获得了良好效果。接受一剂皮下注射中和疗法的志愿者,患上有症状 COVID-19 的风险降低了 81%。

研究显示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抗体可以在体内留存至少9个月

英国和意大利19日发布的一项联合研究结果显示,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抗体可以在体内留存至少9个月。

新冠疫情或使30亿人无法获得健康饮食

英国《自然·食品》杂志19日发表的一项模型研究指出,新冠疫情将对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的孕产妇及儿童营养不良(摄入能量和营养不足,无法达到个体维持健康所需)产生深远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在模型的最悲观场景下,全球将有30亿人口因疫情影响而无法获得符合健康需求的饮食。鉴于专家提醒,营养干预需作为全球疫情响应的重要部分。

因新冠疫情,全球超150万儿童至少失去了一位监护人

最近,《柳叶刀》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在新冠疫情流行的前14个月内,全球超过150万儿童至少失去了一位监护人(包括父辈或祖父辈亲属),这导致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其中情况最严重的国家包括南非、秘鲁、美国和印度等。此外,研究还发现新冠相关的死亡病例更多出现在男性群体中,儿童失去父亲的概率大约是失去母亲的5倍。这些监护者可能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去世,也可能间接因为封城、管制无法获得医疗支持,而死于慢性疾病。

新冠疫情或导致N95口罩垃圾剧增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针对医院场景就几种口罩使用策略进行建模,以研究相应的经济和环境成本。据分析,如果美国的每位医护人员在疫情前六个月每接触一个患者就更换一个口罩,那么所需的口罩总数约为74亿个,将产生8400万千克废弃物,成本为64亿美元。而任何重复使用口罩的策略都会显著降低成本和废物量,如果每位医护人员都能通过双氧水或紫外线消毒重复使用口罩,那么6个月内,口罩使用成本将降至14亿至17亿美元,废弃物产量降至1300万至1800万千克。另外,如果使用目前正在开发的可重复使用的硅胶N95口罩,成本将进一步减少。该研究发表在BMJ子刊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首富贝索斯成功完成太空之旅,10分钟破两项纪录

20日,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创始人贝索斯等一行4人,搭载“新谢泼德”号火箭,完成了一次短暂的太空之旅。同行者中两人还打破了“最年长登上太空”和“最年轻登上太空”的纪录。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创80万年以来新高

7月20日,中国气象局在京发布《2019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透露,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观测计划(GAW)站网观测到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在2019年突破410ppm(ppm为摩尔比浓度10-6,即百万分之一),显示全球大气平均CO2浓度上升到过去80万年以来的新高。

西藏冰川冰中发现15000年前的未知病毒

研究冰川冰的科学家在取自中国青藏高原的两个冰样本中发现了近 15000 年的病毒。这些病毒中的大多数因为保持冷冻而幸存下来,与迄今为止已编目的任何病毒都不一样。这项最新发表在《微生物组》杂志上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病毒在几个世纪以来是如何进化的。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还创造了一种新的超清洁方法,可以在不污染冰的情况下分析冰中的微生物和病毒。

《2019 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发布:2016 年后二氧化碳浓度增幅下降

7 月 20 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9 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16 年后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站观测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幅下降,大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平均浓度略高于当年全球平均值。我国其他 6 个区域大气本底站的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与 2018 年相比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二氧化碳年均柱浓度高于全国平均值,以华南地区最高。

中国科学院集中发布了三颗科学卫星取得的科学成果

7月20日,中国科学院集中发布了三颗科学卫星取得的科学成果,包括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我国首颗大型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

新技术使受损骨骼恢复速度提高了一倍

俄罗斯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使用生物活性磷酸钙涂层改进它们的方法,该涂层可以加速修复骨损伤。使用了涂层的患者骨骼和肌肉正常结构的恢复速度提高了一倍。

美国超 200 人因接触猴疱疹病毒感染者被隔离观察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报告,美国 27 州内超过 200 人因密切接触猴疱疹病毒(monkeypox)感染者被隔离观察。该感染者曾前往尼日利亚旅游,7 月 9 日经亚特兰大入境返美后前往达拉斯,15 日在达拉斯的医院确诊。被隔离的密切接触者主要包括在从拉各斯到亚特兰大航班上坐在患者周围 6 英尺(约合 1.8 米)距离内的乘客、曾与之使用同一个洗手间的乘客以及航班工作人员。

美国西部极端野火扰乱天气系统,可能导致罕见火焰龙卷风

在过去的两周里,俄勒冈州暴发森林野火,成为美国本季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场野火。其规模之大,已经扰乱了天气系统。

美国首个由人类活动导致灭绝的昆虫物种

据了解,加利福尼亚甜灰蝶(Glaucopsyche xerces)于20世纪40年代早期灭绝,是美国首个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的昆虫物种。但目前,科学家仍不清楚它是一个单独的物种,还是一种常见蝴蝶的亚种。据了解,加利福尼亚甜灰蝶(Glaucopsyche xerces)于20世纪40年代早期灭绝,是美国首个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的昆虫物种。但目前,科学家仍不清楚它是一个单独的物种,还是一种常见蝴蝶的亚种。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绘制全球微生物组转化网络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搜索的理论模型,通过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微生物组相互转化网络,来从多个尺度探索不同生态系统之间菌群的内在关联与演化规律。该研究于近日发表于mSystems(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刊)。

我国科学家实现“无噪声光子回波”量子存储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提出并实验实现“无噪声光子回波”,成功将背景噪声从1光子降低到0.0015光子,首次观察到单光子的光子回波并实现高保真度的固态量子存储。该成果7月19日发表于《自然·通讯》。审稿人认为,这是通往高性能量子存储器的一项重要进展。

“甲烷变甲醇”有望实现室温下工业化生产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深入阐述了一种催化剂的分子机制,利用这种机制有望开发出经济的工业方法,在室温下将甲烷转化为甲醇,这或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使用天然气的方式。

甲醇可以驱动新一代清洁燃料电池,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若能将甲烷以一种经济的方式转化为甲醇,将比天然气和纯氢更容易储存和运输,也将大大减少甲烷的排放量,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

基因工程让细菌生产出最强韧的纤维材料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的研究者了利用基因工程细菌生产出了极为强韧的聚合淀粉样蛋白纤维。该研究修改了蜘蛛丝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引入了新的特性,同时保留了蜘蛛丝的一些特征,最终使细菌生产了具有高达 128 个重复单元的混合聚合淀粉样蛋白,强度高于钢铁,韧性高于凯夫拉(Kevlar)纤维,机械性能甚至高于一些天然蛛丝纤维。

新方法无需增加光学元件,即可产生涡旋 X 光

涡旋光是具有轨道角动量的光,在数据传输、粒子操纵和精密测量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产生通常需要螺旋相位板或全息光栅等难以加工的光学器件。上海光源科学中心的自由电子激光团队提出了一种产生涡旋 X 光的新方法,仅通过增益失谐的调节,就能令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从输出传统的高斯光变为输出涡旋光。

华中农业大学“一石二鸟”,两种真菌病害遇“天敌”

华中农业大学科研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对两种真菌病害具有高抗性的作物。相关研究以“一石二鸟:编辑一个植物基因,防控两种真菌病害”为题,在线发表在近期的《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杂志。

可媲美哈勃的气球搭载望远镜

地球大气层会影响天文望远镜观测效果,如哈勃一样的空间望远镜可以避免大气的影响,但成本非常高昂。近日,多伦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全国天文学会议(RAS NAM)上公布了新型望远镜SuperBIT。由于低耗能、发射及返回过程相对简便,SuperBIT成本仅为类似巡天卫星的千分之一,且其拍摄设备可随发射周期不断更新。

深圳福田与香港大学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与香港大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以香港大学经管学院为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全球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打造深港两地教学融合、产研融合、人才互通等合作交流样板。

南京林业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据悉,碳中和研究中心将聚焦国内外碳汇计量监测、固碳增汇理论技术及相关经济政策问题的研究,从碳源、碳汇监测与计量角度出发,围绕林业固碳增汇技术集成、各类生态系统多种生态效益评估、林业经济管理与政策咨询等方向开展政策决策咨询,为林业碳汇监测与计量技术提供服务,做好固碳增汇技术集成与研发以及面向社会的科普宣传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布局海南,成立区块链研究院

13日,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生态软件园管理局、海南南海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在海南生态软件园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上海交大海南区块链研究院。

杭州大学团队发表“走姿识别算法”,大大提升寻人精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郑锦凯在不久前召开的IEEE国际电路与系统研讨会上发表研究论文介绍,通过可迁移邻域发现算法,可在跨域场景下的步态识别精度上,大大超过目前普遍使用的聚类赋伪标签识别方法,提高身份识别效率,从而在刑侦破案、寻找丢失儿童等领域一显身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科院15项大健康科技成果落地武汉 签约额超1.5亿元

7月20日,在“2021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中科院大健康专场”上,“针对重要病毒的治疗性抗体开发”等7个来自中科院的优秀项目依次登台路演,“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处理在医疗器械的应用”等15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超1.5亿元。

2020年度湖南科技奖揭晓 ,罗安获杰出贡献奖

7月21日上午,湖南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团队、人选)共265项,其中杰出贡献奖1项、自然科学奖83项、技术发明奖23项、科技进步奖152项(含专用项目8项)、创新团队奖5项、国际合作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