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肯定左宗棠是民族英雄,他抬着棺材收复新疆是一个壮举,立下了丰功伟绩,历史将永远铭记。

但是,如果是个二选一的题,你也会赞成要海防不要塞防。

海防、塞防对大清同样重要,最好是两者都兼顾。

但是当无法兼顾的时候,只能放弃塞防,原因非常简单:新疆距离北京4000公里左右,威海到北京800公里,塘沽距离北京更是只有15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疆好比人的手足,而沿海相当于人的心肝脾肺。

新疆暂时不收复,不会影响到大清统治,而海防一旦失守,京城立即就会唇亡齿寒。

所以,依照当时的现状来说,海防比塞防重要得多。

而且收复新疆战线很长,取胜把握不大,军费开支巨大(每年1200万两),那里又是贫瘠之地,不能创造税收,占领它还要付出巨大经费(每年驻军军费三百万两)。

如果二选一,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海防。

那我们看看,左宗棠收复新疆,有没有危害海防?

众所周知,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主要原因是北洋水师军舰的防护能力和火力都不如吉野号为代表的日本海军舰船。

吉野号的造价为30万英镑,约120万两白银。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花费的军费,可以买20艘吉野号。如果有了这么多军舰,甲午战争大清不一定输,或者说会打个平手。

要是仅仅从甲午战争造成的损失来看,丢掉台湾比丢掉新疆损失小得多。

可是根据《马关条约》,中国不仅割让了台湾岛,还要赔款2亿两白银。

不仅如此,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也是一个巨大损失。

这也间接造成了八国联军侵华时,大清没有海防,在庚子之变后签订更屈辱的《辛丑条约》。

庚子之变还有个重大损失,那就是让俄罗斯军队侵占东三省。

如果不是及时雨一般的日俄战争,东三省现在是谁的,还很难说。

反正在历史上,被沙俄占领的领土没有吐出来的,普大帝说,俄罗斯没有一寸领土是多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东三省没有丢,我们觉得收复新疆是丰功伟绩。

如果东三省丢了,沙俄的黄俄计划就会加紧实施,后果不堪设想。

无论怎么说,收复新疆跟甲午海战大清失败有一定因果联系。

但我们并不是否定和贬低爱国英雄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也不是在赞扬李鸿章的爱国精神。

因为李鸿章跟左宗棠的海防之争,有一些因素,更多是个人名利之争。

左宗棠年长李鸿章12岁,虽然二人都出自于湘军,但左宗棠资历老于李鸿章。

1861年的时候,左宗棠已经在曾国藩的推荐下出任浙江巡抚,到了1863年,左宗棠已经升任闽浙总督,算是封疆大吏、位极人臣。

此时的李鸿章却只是曾国藩的幕僚,地位上与左宗棠霄壤之别。

可是李鸿章文韬武略、才华过人,后来居上,咄咄逼人,一点也不跟前辈左宗棠客气。

1864李鸿章选择率领淮军南下攻入浙江,去平定浙江一带的太平天国势力等。

这样一来,左宗棠怒发冲冠。

李鸿章擅自率军跑到浙江平定叛乱,不仅是在和左宗棠抢攻,也让人觉得左宗棠能力不够,无法完成保境安民的朝廷使命。

左宗棠上奏朝廷,告李鸿章“越境掠功”。

由此开始,二人长达20年争斗拉开帷幕。

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左宗棠和李鸿章又在平定捻军一事上发生冲突。

公元1867年(同治六年)末,捻军由陕入晋,继而入河南、直隶,京师震动。朝廷派遣李鸿章和左宗棠共同围剿,1868年4月,两人将捻军全歼,但是却让其头子张宗禹乘夜突围而出,隐居起来,直到死去。两人相互指责是对方的责任,矛盾进一步加深。

所以说,李鸿章反对收复新疆,表面上是“海防”和“塞防”之争;实际上是打着国家的旗号,争夺个人利益。

李鸿章耗费巨大的资源筹建北洋水师,自然希望得到更多的军费。

而大清经过太平天国和捻军20年左右的折腾,已经国力衰弱、不堪重负。

如果收复新疆,自然要耗掉大批军费,海防建设肯定会受到影响。

而且如果左宗棠打赢了,个人威望更高,自己就会活在他的阴影下、没有出头之日。

如果取消收复新疆计划,首先可以让左宗棠威望降低,其次是他自己就可以掌握更多资源打造北洋水师,提高自己的地位。

所以李鸿章从个人政治前途出发,极力强调海防作用,反对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1年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之后,个人威望达到顶峰。

四年后,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筹措军费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却黯然落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称,当胡雪岩收购蚕丝积压,汇丰银行将胡雪岩给朝廷借的一笔80万两贷款很快到期的机密消息告知李鸿章。

当时朝廷也打算将这笔钱拨付给胡雪岩来偿还汇丰银行。

可是有人却从中作梗,将这笔钱直接扣下,胡雪岩拿不到钱只能四处发电报求助,而电报局的总办盛宣怀却扣押了他的求助电报。

胡雪岩发往各地的电报内容,盛宣怀了如指掌,所以胡雪岩十分被动。

最后盛宣怀抓到了胡雪岩的把柄,发现胡雪岩有次替朝廷向洋人借款,他给朝廷报的利息是4厘,实际上支付给洋人是3厘,吃了1厘的回扣。

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即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大清名臣,两人各有千秋,左宗棠刚烈,李鸿章圆滑。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也非常到位: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