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有五子良将,蜀汉有五虎上将,明初开国元勋中也有六大天王——这六大天王并不是唱歌的,而是由大明天子朱元璋亲笔封赠的异姓王。

将驾前六大战将全部封王,《明史》总裁官张廷玉也表示了敬佩和羡慕:“明兴诸将,以六王为称首。非独功茂,亦由其忠诚有以契主知焉。中山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开平摧锋陷阵,所向必克,智勇不在中山下。亲莫如岐阳,旧莫如东瓯,而宁河、黔宁皆以英年膺腹心之寄。汗马宣劳,纯勤不二,旂常炳耀,洵无愧矣。”

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东瓯王汤和、宁河王邓愈、黔宁王沐英,这就是朱元璋的六大天王,从他们的结局中,似乎也能看到朱元璋对功臣们的态度——除了汉朝,没有哪一个朝代有这么多开国异姓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为什么要收拾异姓王,《史记》写得很清楚:他们绝大多数都不是刘邦真正意义上的臣子,说他们是大汉集团的创业合伙人似乎更合适,刘邦剪除异姓王,实际是诸侯争霸的延续——刘邦不杀他们,他们就会杀刘邦,尊奉皇帝总不如自己做皇帝来得痛快。

与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和异姓王之间的半合伙人关系不同,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与六大天王之间的关系,那是不折不扣的君臣。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朱元璋屠戮功臣”之说甚嚣尘上,其实我们细看一下清朝人修的《明史》就会发现大明建国之后,一直面临着两个严重的问题:其一为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与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之间的党争;其二为开国元勋们迅速腐化堕落,很多人抢占田宅欺男霸女,变得比他们推翻的元朝贵族还要凶残。

这可能就是一个历史的轮回:受欺压的团体取得江山社稷之后,好的不学坏的学,很快就活成了他们讨厌的样子——其实也未必是讨厌,而是羡慕嫉妒恨,很多人痛恨特权阶层,主要原因是恨自己不是其中的一员。

清朝为了表示自己入主中原是天命所归,自然是要抹黑一下朱元璋杀掉的功臣,所以朱元璋杀功臣的数量他们刻意夸大,但是为何而杀,那是坚决不肯写明白的,这是因为在清朝君臣眼里,功臣作威作福天经地义,贪污腐化司空见惯,《大清律》只适用于平民百姓,除非犯了谋反之罪,达官贵人是不可以诛杀的。

朱元璋杀了哪些公侯,且不去管他,咱们今天只聊这六位封王的大将——他们生前最小的也是公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驾前六大天王,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是徐达徐天德:“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徐达是大明开国第一武将,也是朱元璋的同乡小老弟(徐比朱小四岁),但是朱元璋却经常称之为“徐兄”:“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

徐达从不敢以“功臣大哥”自居,这一点要比后起之秀蓝玉和清朝名将年羹尧高明百倍。谦虚的徐达跟了朱元璋一辈子,那是真正的“义虽君臣恩若兄弟”。洪武十八年,徐达薨逝,朱元璋痛不欲生:“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朱元璋赐鹅杀徐达”,那是小说家言,不值一驳,因为说书人以为皇帝跟老百姓一样,最好吃的就是猪肉炖粉条子。

如果徐达是被朱元璋暗害,清朝的史官是不会放过这么好的猛料不爆的,但他们却不得不承认朱元璋与徐达的关系确实是铁磁:“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朱元璋给予了谦逊仁慈的徐达无上荣光,常遇春虽然有些残暴,但是朱元璋并没有把他怎么样,只是在出征前苦口婆心地规劝:“你往后别动不动就屠城,你把老百姓都杀光了,咱们得其地不得其人,那还有啥用?”

常遇春比徐达大两岁,比朱元璋小两岁,对老大哥的话还是比较听的,在攻克赣州后果然没有屠城,把朱元璋乐坏了:“太祖大喜,赐书褒勉。”

常遇春北征凯旋,带着一万人俘虏、一万辆大车、三千匹马、五万头牛和其他数不清的子女宝货准备献给朱元璋,没想到在柳河川得了急病故去,朱元璋同样是痛彻心脾:“太祖闻之,大震悼。丧至龙江,亲出奠,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生荣死哀,其余“四大天王”的待遇也不差,李文忠薨逝,朱元璋在痛心之余,怀疑有人下了毒,并进行了严厉追究:“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帝疑中毒之,贬中爵,放其家属于建昌卫,诸医并妻子皆斩。”

朱元璋将淮安侯华中夺爵并斩杀医生全家,这可不是为了杀人灭口——如果是他指使人毒杀李文忠,华中根本就活不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武十年,邓愈病逝于寿春,追封为宁河王;洪武二十八年,汤和病逝于家中,追封东瓯王。某本畅销书的作者不知道是不是穿越过,居然读出了朱元璋和汤和诀别时眼神的潜台词:“一个乞求活命,一个收敛了杀心”。

笔者不知道那人是不是躲在帷幕后面用读心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清人修《明史》,对那场会见的记载却截然不同:“诏以安车入觐,手拊摩之,与叙里闬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和不能对,稽首而已。帝为流涕,厚赐金帛为葬费。”

这就是两个正常的老头子、老伙伴之间应有的正常人的感情,但不知为什么这场情意绵绵的叙旧,在某些人眼里却充满了刀光剑影——读者诸君试想一下,有谁会对病得不能说话的老大哥(汤和比朱元璋大两岁)动杀机?

前面五位公爵追封的王爷,都是正常辞世,第六位天王,也就是朱元璋的养子沐英,则是把自己哭死了:“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

如果朱元璋是个刻薄寡恩之人,沐英怎么会跟朱家有这么深厚的感情?

朱元璋驾前六大天王,一个都没有被杀,这跟他们严于律己有关,而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都有取死之道,尤其是朱亮祖、蓝玉,嚣张跋扈不在年羹尧之下,换谁做皇帝,都是可杀不可留。

有人曾做过一个统计:明初有一百零四个公侯,被朱元璋杀掉的只有二十六人,其中有十六个死于“胡、蓝之案”,至于说朱元璋杀了十五万官员,那就更不靠谱了——明初官员编制只有三万,要达到这个数字,朱元璋岂不是要割五茬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