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天在美国遇到一个认识却并不熟悉的华人佛教徒,他听闻我在哈佛读书觉得非常赞叹,但同时也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担忧:“波士顿这边没有寺庙,您这一年是如何修行的呢?”

没有寺庙,没有佛堂,该怎么修行,这真的是一个好问题。

为何不修行

修行是一个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词,常常感觉近在咫尺,又仿佛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可我们遇到烦恼想修行的时候,才发现无处着手、无处发力,甚至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

一位禅者看到一个人在绕塔,问他:“你在干嘛?”那人回答:“我在绕塔。”禅者说:“为何不修行?”绕塔结束,那人坐在塔下诵经,禅者又问他:“你在干嘛?”那人回答:“我在诵经。”禅者说:“为何不修行?”那个人一脸懵圈,难道我这不是在修行吗?

太多人自以为是地以为自己在“修行”,但是如果不能降伏自己的心,再多的外在形式也不能称之为修行。

《西游记》看真心妄心

说到修心,《西游记》是再好不过的一部著作了。很多人把《西游记》当成神话小说来看,实际上它是一部指导修行的书。唐僧是取经人,孙悟空是唐僧的心,而取经的过程就是降伏这颗心的过程。开始是凡心,后来就是道心。

孙悟空刚开始跟着唐僧的时候经常惹祸,而且动不动就回花果山,但是在经历了真假美猴王的风波,亲手打死六耳猕猴后,孙悟空就一心一意地保护着唐僧取经了。这个变化的过程就是消除妄心的过程。

六耳猕猴,照妖镜照不出来,阎王认不出来,就连观世音菩萨也难以分辨,最后是如来佛道出了真相。

这个六耳猕猴到底是谁?如果孙悟空代表的是道心,那么六耳猕猴代表的则是凡心。六耳就是六识,就是我们修行必须要戒除的东西。其实凡心与道心都是我们的心,是心的一体两面罢了,无所谓真假,这就是为什么照妖镜照不出来六耳猕猴的原因。照妖镜照的是外形,而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区别是内心。

地藏王菩萨的坐骑“谛听”可以分辨出来,但是他不肯说,因为谛听知道,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说出来的真假定非真假。就像原著中作者说的:“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猜疑……禅门需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人如果有二心不统一,那么就会导致灾祸,只有去除各种杂念,像婴儿一样的“无心”才能结养圣胎。

失了心的唐僧无法上路,而光有心而无身的孙悟空也无法独自取经,只有两者合为一体才能修成正果。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误会消除,返回唐僧那儿,师徒二人重新相认,道心归体,这才能重新踏上取经的正途。自此以后,道心战胜了凡心,唐僧就再也没有怀疑过孙悟空。

如何对待修行中的魔障

很多人刚开始修行就觉得魔障好大,这也不顺那也不顺,就经常问师父,是不是自己修行感召了天魔。其实这都是想多了,只有快成佛的时候,像佛陀在菩提树下马上要证悟的时候,才魔宫震动,感召魔王前来阻挠。

一般人修行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别说魔王,就连个魔兵都未必能招来,所以都是自己的心魔。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坚定不纯净,万千杂念就会化成心魔反过来欺压自己的道心。

比如生活中,我们明明知道很多事情很重要,但是就是不愿意去做。明明知道很多事情坚持就有效果,但是就是坚持不下来,比如减肥、戒酒、学习无不如此。有句话说,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修行是与心做斗争

修行中真正致命的事情不是遇到的磨难,而是舒服的生活境遇。因为再多的困难只要意志力坚定都能克服,但是舒服了,人就不想去修行,从而轻松自废武功,吃喝玩乐得荒废这一生。

人的七情六欲给我们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这一切的选择,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心。

修行就是一个与自己心作斗争的过程,降伏了自己的心就是降伏了一切。

慢下来,冷静安住。不要焦虑慌张。相信修行的过程定会通往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