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就是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教育扶贫不仅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2021年7月14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入乡村,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走进当地村庄,切实感受到当地教育扶贫工作实施后的巨大成效。
在对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梁楼村教育工作的采访中,实践队队员李永帅采访了当地小学校长梁宏利,当提及教育扶贫问题时,他表示:“学校学生总数200余人,贫困生占10%左右。教育扶贫主要集中在建档立卡、低保、父母重大疾病、单亲家庭等类型的学生身上。具体措施是除了国家补贴之外,本校还对个人进行资金补助、给住宿生补助500元的住宿费,不住宿的学生补助250元、免除课本费用等。”从这位校长的回答中,实践队员李永帅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在国家的支持下贫困生在教育方面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当提及教育扶贫的成效时,能够很明显感觉到教育扶贫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践队队员白瑞龙在对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内在读生的采访中还了解到:贫困户及建档立卡户家庭的学生会有营养餐及每年800元的生活补贴。初中的贫困生享有每生每年10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但对于此类学生,学校不再提供营养餐;高中的贫困生享有每学期10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并免除学费及住宿费;大学的贫困生也会享有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实践队员白瑞龙感受到国家在教育扶贫方面确实做了很大的改善。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享受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补助的学生不能同时享受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实践队队员潘权斌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石榴镇象牙村象牙小学开展实践调查。该小学近几年在教育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教育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学校也开始注重发展体育教育,从以前体育器材缺乏,到现在拥有了小型足球场,办学质量蒸蒸日上。实践队员潘权斌感慨:现如今扶贫教育政策已经落实到了乡村,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乡村的教育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实践调查显示,我国的教育扶贫工作在持续发力,帮助越来越多的乡村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些在村镇中广泛推行的教育扶贫措施,给了贫困家庭的孩子们莫大的希望,托起孩子们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