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恒大被再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情是这样的:7月19日,一份来自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突然曝光,广发银行宜兴支行向法院申请,对恒大地产和恒大地产子公司恒誉置业进行1.3亿的财产保全。

随后,恒大集团发布公告称,该笔贷款到期日为2022年3月27日,公司将对宜兴支行滥用诉讼前保全的行为依法起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件经境外媒体率先发布,随后引发了恒大系股票连续两天大跌,中国恒大、恒大汽车、恒大物业、恒腾网络累计市值损失近1000亿元。

恒大和广发银行之间的官司,到底孰对孰错,我们不做判断,相信法院会有公正的裁决。

但一起标的1.32亿的民事诉讼,竟在香港股市掀起巨大波澜,让恒大系股票损失了接近千亿人民币的市值,并带动整个地产板块的剧烈波动,这其中的异常迹象,值得我们关注。

先看下7月19日恒大系的股票成交大数据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读出了什么?

7月19日当天,中国恒大做空比例高达25.49%,股票成交量高达9.8亿港元,是平时成交量的3-4倍。

这种巨额抛压,一直持续到今天。

我们溯源这场风波就会发现,这起涉及1.32亿元人民币标的司法裁定文书是在7月7日发出的,可事件在历经整整12天、9个交易日后,被一家境外媒体率先“扇动翅膀”,才引发了恒大系股票大跌两天的“蝴蝶效应”。

这波“骚操作”,跟去年9月底恒大遭遇的那场风波,竟如出一辙。

2020年9月底,网络大量出现恒大经营危机谣言,根源也是境外媒体。境外对冲基金疯狂做空恒大,致使恒大股价接连暴跌。尤其是9月24日当天,恒大股票的做空金额是谣言流传前正常做空金额的130多倍,成交额是平日成交额的30多倍。

最终,1300亿战投力挺恒大,中国恒大股价三个交易日大涨40%,境外对冲基金铩羽而归。

国际对冲基金恶意散播广发银行贷款纠纷这件事,其目的和前几次类似,也在香港市场上做空恒大,以牟取暴利。

而此次境外对冲基金再次兴风作浪,恰恰是利用房地产调控持续收紧,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企业信心不足的机会,恶意做空牟利,这无疑对金融系统的稳健性带来挑战。

恒大的确曾是一个负债率偏高的公司,但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恒大集团业务重心几乎都在降负债上,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6月30日,恒大宣布,集团有息负债已大幅减少了3000亿元至5700亿,净负债率已降至100%以下,顺利实现一条“红线”变绿。

恒大还承诺,未来有息负债降要至3000亿元以下,今年底现金短债比达到1以上,到2022年末实现“三线全绿”,全面符合监管要求。

敢做出这样的承诺,理由很简单:恒大在基本面上是有充分自信的。

● 2020年恒大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恒大土地储备项目共计789个,规划建筑面积2.31亿平方米,土地储备原值4901亿元人民币,恒大还拥有100个旧改项目。丰富的土地储备外加价值不菲的旧改项目,恒大的家底十分殷实。

● 今年1-6月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额3567.9亿元,累计销售回款3211.9亿元,贴合市场的营销策略,为恒大带来业绩的同时,也为恒大降负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 得益于恒大提前布局,以民生地产为基础的“多元产业+数字科技”转型,为恒大“降负债”之路打开了另一通道。

●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恒大便通过相关举措增加权益近千亿港元,未来恒大旗下例如大健康产业、恒大冰泉等多个优质资产业还将继续分拆上市。

另据市场消息,恒大已于7月20日安排资金提前汇入债券还款账户,支付四笔美元债券利息合共约3.52亿美元(折合约27.3亿港元),这也是在风口浪尖上,恒大向外界“秀肌肉”证明自己的财务实力。

接下来,中国恒大的投资者还将迎来一个超级利好。

7月15日,据中国恒大公告,将在7月27日召开董事会,讨论特别分红计划。我们留意到,最近在雪球上有专业机构分析称,中国恒大很有可能向股东派发恒大汽车作为特别分红,这意味着中国恒大股东将收获“超级大红包”,这一重磅利好也为境外做空资金未来大溃败埋下伏笔。

梦想星辰大海,必定日夜兼程。

任由风暴再大,谣言再凶,也动摇不了恒大转型的决心和用实力说话的意志。年底,随着恒大新能源车正式量产,相信恒大最困难的时候就将过去,我们要给这个逐梦者以信心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