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胆囊切除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

# 专家怎么说 #

· 胆汁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损伤是慢性胃炎较为常见的发病病因。胆囊切除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疼痛不适,恶心呕吐、烧心、反胃、右季肋部隐痛,胸骨后灼痛等情况,统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因胆囊被切除,胆囊的贮存、浓缩及排放胆汁的作用也因此丧失,患者十二指肠及幽门发生紊乱,胆管压力增高,胆汁无规律地大量冲击排入十二指肠球部,引起胃肠蠕动紊乱。胆汁经十二指肠逆蠕动进入胃部,反流食管,对食道、胃黏膜造成损害,造成反流性胃炎。

· 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随访(2009 年 11 月至 2016 年 8 月)846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中,新发胆汁反流性胃炎37例,发病率 4. 4%(《腹腔镜外科杂志》2018年2月第23卷第2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症状与诊断

# 都有哪些症状 #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一般症状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胃胀嗳气,上腹部胀痛不适 ;

2、胃食管反流,夜间卧床入眠时,有食物或酸性液体从胃部食管反流于咽喉部或口腔内,此症状多于胸骨烧灼痛或烧灼感发生前出现;

3、吞咽困难;

4、贫血或出血;

5、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其他消化不良及胃肠道疾病症状差异不明显,并无实际诊断价值,鉴别较为困难。目前,临床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尚无金标准。

致病原因

# 胆囊切除后发生了什么? #

1、神经体液调节异常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收缩素所依赖的器官消失,致使血液中胆囊收缩素相应增加。导致胃肠激素紊乱,造成胃底、胃体松弛,十二指肠平滑肌 、幽门括约肌收缩,最终致使胃排空延迟,增长了胆汁反流对胃损害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胃动力紊乱

胆囊切除术是致患者解剖结构异常与肠胃动力紊乱的主要因素。由于患者胆囊被切除,造成胆囊的贮存、调节胆道压力与浓缩胆汁的功能消失,胆总管压力增髙,造成胆汁排放异常,从而引发幽门开放异常,十二指肠逆蠕动,更容易引发胃肠蠕动功能紊乱,致使胆汁逆流入胃。有学者借用胃电图检查的方式发现患者的胃肠动力在腹腔切除手术后有一定减弱;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在空腹或者餐后,都存着肠胃功能紊乱的情况。

3、胆囊功能异常

胆囊切除前,胆汁由进餐相关的间歇性排出方式变成胆囊切除后的持续性排出;与此同时,由于胆囊调节功能(即浓缩、储存、 间断排泄胆汁的功能)丧失,使胆汁酸的肝肠循环时间缩短,次数增多,流经十二指肠胆汁量增长,导致胆汁反流入胃的机会增大,空腹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早发现、早治疗

# 该怎么办#

· 目前临床上对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汁反流性胃炎尚无明确的诊断金标准、西医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及治疗金标准。主要选用胃黏膜保护剂、增强胃肠动力、抑酸等治疗,短期疗效尚可,但复发率高。

· 在“无症状”或“轻症”阶段的胆囊结石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切勿拖延。在胆囊尚存功能,症状还不明显的情况下,微创保胆取石手术是一种最优的治疗方案。

重视胆囊的功能

发挥胆囊的作用

保护胆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