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午,一阵急促的铃声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医务部响起——“我们是广元市妇幼保健院(利州区妇幼保健院),有一名刚出生胎龄只有29+1周的早产男婴,因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需输注静脉营养液,请求你们给予支持”,电话的那头传来求助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元市妇幼保健院(利州区妇幼保健院)是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的对口支援单位,她们考虑新生宝宝血管太细小,反复穿刺对宝宝的伤害很大,普通静脉穿刺安置静脉留置针也可能对早产宝宝造成伤害,如果选择PICC置管无疑是帮助早产宝宝补充营养液及抗感染治疗的最好方法,于是打来求助电话,请求帮助其解决静脉穿刺难题。

时间紧迫,生命至上,成妇儿医务部接到紧急求助电话后立即启动预案通知新生儿科组织业务骨干组成紧急治疗小组,火速赶赴广元。

上午还在医院新生儿科忙碌工作的护理骨干林利苹与张华萍,临危受命,携带救治器械,乘坐下午15:27的D1942次动车由成都市赶赴广元市妇幼保健院,飞驰的动车,承载着新生儿家长的期望,晚上18:10,紧急救治小组顺利抵达广元市妇幼保健院,没有停留,立即来到新生儿科对这名早产宝宝进行评估,选择穿刺血管,完成前期准备后经右下肢置入PICC导管,穿刺过程顺利,回血通畅。腹片提示导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标准作业一气呵成,用时仅20分钟,这是一场成都、广元两地医护人员共同接力为早产宝宝开辟生命之路的赛跑,救治结束后,林利苹与张华萍又向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了导管日常维护指导,并对相关注意事项做了交接。华灯初上,林利苹与张华萍又一刻不停地踏上了当晚21:39的动车,自广元返回成都,23:17分列车抵达成都站。成都与广元两地距离近300公里,炎热天气,近12个小时的紧张奔波与抢救,终于换来早产宝宝的生命支持,目前宝宝情况稳定。

什么是PICC

PICC导管的全称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在无菌的环境下,PICC通过引导针进行外周静脉穿刺,以硅胶材料所制成的导管进行置入,使导管的尖端能够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PICC导管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可长期使用的静脉通道,被广泛运用于临床。PICC导管能够放射显影确认导管及其尖端的位置,故穿刺结束后可通过X线拍片或B超定位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在新生儿科一般会用于危重症患儿,早产儿,以及长期禁食的患儿,作为静脉输液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