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尘埃落定。在这个重视知识的年代,学历几乎等同于知识。公众眼中那些名校毕业的博士们有着知识的光环,在求职市场中自然比普通高校的硕博士更有竞争力。

名校毕业而且成果又好的博士们选择多多,可以留在高校走学术道路,也可以去名企就业,考选调也受人青睐,前途可期一片光明。但那些同样是名校毕业但是成果不太好的博士,可能存在感就比较低了。他们毕业后怎么样了呢?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01 在家待业

李娜,华五有机化学专业硕博连读毕业后,一年多时间里没有找到工作。

『读书的时候,听说博士就业很难,但一直没有轮到自己,所以也就没上心。』当初选择有机化学完全出于兴趣,等读到博士才发现这个专业对女孩子并不友好。科研任务比较重,而且偏体力活儿;每天都要待在实验室里,被各种气味包围;具体反应比较难预判,只能靠试错……

SCI 论文是博士毕业的硬性要求,本校的要求又比其他高校略高,李娜在整个博士期间都在为达到毕业的最低要求而努力奋斗,自然更没有时间关心找工作的事情。

毕业后,李娜感受到行业的内卷。看着手里的论文,李娜知道自己进不了高校。可没想到,仅达到学校毕业的成果,在人才市场上也远远不够。作为化学专业的博士,李娜首选的是去外企做研发。然而,在如今大化学人才回流博士过剩的背景下,杜邦、陶氏、巴斯夫等化工行业巨头几乎不招人,即使有一两个空缺职位,也都给了有显著科研成果的博士生,或者靠熟人内推就占掉了。李娜这种勉强毕业的博士在简历这关就被刷下去了。『两桶油』等国企倒是有些岗位,专业不对口但很稳定,可李娜觉得没有挑战性

李娜也试过技术支持甚至对外贸易这样的工作,在面试中感受到明里暗里的性别歧视。工作需要出差加班,还要倒时差,不适合女孩子……

导师帮李娜联系过博士后的位置,可李娜觉得自己博士成果已经落下一大截了,想靠两年的博后翻身并不现实,况且自己再也不想做学术了。

就这样,李娜参加了很多面试,却依然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好在李娜博士是连读,也没延期,年龄还小;家里的条件还不错,父母也不着急催着找工作。现在,李娜决定先把找工作的事儿缓一缓,多出去走走,感受一下世界的美好再考虑就业的问题……

『我想,博士都毕业了,总不至于饿死吧?』李娜非常乐观。

02 进入内卷

李鹏博士毕业于南方某 211 高校,在毕业前两个月才拿到第二篇 SCI 论文的接收函(学校要求两篇 SCI 论文才能毕业),好歹顺利毕业。

『就像导师说的,博士毕业只是起点』,李鹏的烦心事还是工作。他想留在高校做学术,向很多高校都投递了简历,985、211 高攀不起,就连二本甚至偏远地区的非重点高校都没有向他伸出橄榄枝。李鹏仍然在等待一个理想的 offer。

找工作前,他做过调研。凭自己的条件,985、211 高校无论是不是在中心城市,都很难进;中科院的几个所也进不去,现在要海归;地方重点高校竞争也很激烈,最好是导师能帮忙打个招呼。

李鹏知道自己选择少,所以也不介意『非升即走』。『博士没发高档次的论文,刚好我再继续拼几年。』他说,不管怎么样,能做出论文来,总不是坏事。

经过几番纠结后,李鹏最终选择了中部某地方重点高校的特聘副教授职位。对比之后,他认为这所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支持比较大。相比于稳定,他更看重发展空间

『我做好了内卷的准备,哈哈。』李鹏自己给自己鼓劲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出国深造

国内某 211 大学博士毕业的刘宇翔也是一心想走学术道路。手里论文比较差的他,在国内高校求职中几次碰壁。在导师的推荐下,他正准备德国读博后。

为什么选择德国,刘宇翔说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 德国博后申请不太看重论文数量,比较看重学术水平和高校声望,恰好刘宇翔这两点比较好,所以申请很顺利;

2. 德国这个组的研究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刘宇翔想给自己留个后路;

3. 德国的博后薪水比较可观,他盘算着,节约一下,能攒不少。

4. 德国的组不拼在实验室的时间,更注重学术思维的培养。

5. 德国博后制度比较正规,按照合同休假,假期拿着德国的签证在欧洲可以随便玩。

不过,既然选择了德国,刘宇翔就先得花时间学习德语。『艺多不压身,德语还挺好玩的』,刘宇翔学得很认真。

『去了先适应下看看,氛围好的话也可以考虑留下。』刘宇翔说,想搞学术也未必在国内

04 企业工作

胡海明是国内某 985 高校的理工科博士。虽然连一篇独立一作的论文都没有,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钱途』。

自知者明。胡海明早就意识到自己不是做学术的料,所以读博这五年里,除了做实验,完成导师布置的科研目标以及努力达到其他学校博士毕业的最低要求之外,胡海明一直在为博士毕业后的工作做准备。

他的发力方向是法律。

攻读期间,他就通过了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毕业后他找到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做科技咨询岗,年薪 15 万。一年后,他顺利通过了司考。现在他已经拿到律师资格证,可以独立执业。

『我对技术还是有迷恋的,所以做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行当。』胡海明的目标是成为律所的合伙人。

总体看,如果不是非要留在高校搞学术,大多数名校的博士即使成果不突出,仍然能在企业找到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名校声望和博士学位,本身就自带光环。退一万步,即使想做研究,不少企业的研发岗也值得关注,运气好的话 40 岁之前能实现财务自由。

无论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及早规划都是重要的。名校毕业的博士其实选择面比较广即便专业不对口也比较受欢迎,在进行规划的时候,不妨多发挥一下想象力。

都说选择大于努力,牌已经在手里,怎么打全凭自己。只是,千万要谋定而后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