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能够听到大人们十分得意的说道,“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吃穿都不用愁,想要什么父母给买什么!”这句话看起来说得很有道理,可是现在的孩子真的就更快乐吗?此前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儿童抑郁低龄化的趋势越发明显,有更多的孩子他们正承受着心理抑郁的困扰。那么为什么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会出现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师镜头下的80年代和10后的孩子,他们看似生活得更好了,可是眼里却没有光了

此前有摄影师将自己在30年前拍的一组儿童照片和前不久拍下的照片一起发布到了网上,虽然镜头中都是年龄相仿的孩子们,但是80年代的孩子和10后的孩子却已然有了明显的区别。

在摄影师的镜头下,80后的孩子们总是咧开嘴笑着看向镜头,他们会花费一下午的时间玩老鹰捉小鸡,他们会在课间时兴致勃勃地玩起掰手腕,放学后他们会手拉手地一起回家一路上有说有笑。那时候孩子们的生活很简单,可是他们的笑容却一点都不少。

而10后的孩子们,他们显然生活得更好了,他们不用穿妈妈亲手给缝制的裙子,也不会为夏天喝到一瓶北冰洋而高兴不已。可是与此同时的是,他们因为作业太多不得不背上两个书包去上学,手指也因为写作业起了茧,甚至连瞌睡的时候手里的笔也没放下。

同样是准备一场演出,80后的孩子们化着浓浓的舞台妆,眼睛里写满了期待,而10后的孩子们却满脸的疲惫,眼睛里写满了委屈。虽然孩子们都是八九岁的年纪,可是很明显10后的孩子们眼里没有了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年过去了,为什么生活得更好的孩子们却抑郁了呢?

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值也更高了。父母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表现的更好一点,于是自己在被教育焦虑所裹挟的同时,也不忘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童年时期的快乐被父母们选择性忽视了,他们只想看到孩子能够拿到更多的证书、更好的成绩。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父母们自身因为承受着较重的生活压力而不得不压抑着情绪,慢慢地他们变得麻木而不自知。为了能够少一点麻烦,他们忽视孩子的情绪状态,不允许孩子有情绪发泄的出口,一味地要求孩子服从、妥协,完全忘了积聚在孩子心里的负面情绪只会越积越多。

父母们比以往更加爱攀比了,他们希望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教育付出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让孩子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炫耀的资本。于是父母们看不得孩子落后于人,即便是考了八九十分,也会因为有人考到100分而对孩子大加斥责。

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父母们应该怎样做?

社会竞争固然激烈,但是真正能够影响孩子未来成长发展的除了他们在试卷中获得的好看的分数以外,他们身上的情商发展以及性格表现都会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父母们有必要放下教育的唯分数论,让孩子的童年可以从无止境的试题中摆脱出来。

孩子也有心理承受能力的阈值,一旦超出了这个阈值,孩子的成长很容易出现偏差,所以父母们在面对当下更为早熟的孩子时,更加应该主动关心他们的心中所想,更应该重视孩子们的情绪表达。每个孩子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有所不同,父母们不要觉得孩子矫情,为其找到正确的情绪发泄出口才是正解。

父母们有必要端正自身,对于孩子的成长认知,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拔尖的那个人。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人生轨迹,父母只能是孩子的领路人,而不是她们人生的操纵者。承认孩子是一个普通人,这并没有什么难的,因为普通人也有幸福感可言,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信乐观,有幸福感的人,这未尝不是教育的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孩子的身上,如果他们可以表现出朴素的笑容,率直的眼眸以及无所顾忌的快乐,那么这才是父母给予他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放下教育焦虑的父母,才真正能够看到孩子身上的天赋和潜能,逼着孩子往前跑的人生并不一定都能够看到美好的风景。当孩子越来越不快乐时,父母们不该吐槽他们“玻璃心”,反而应该为自己的冷漠和麻木而愧疚,最好的教育是不会偷走孩子眼中的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