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市政府印发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纲要明确,全力支持沂水县撤县设市、莒南县撤县设区、临港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另外,《纲要》还就绣针河内河通航、打造卧佛名胜、精品钢制造业基地、建设丘陵油茶业区等内容提出要求。一起来看看吧: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

现代化强市远景目标

在区域发展中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主要领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综合实力进入第一方阵,经济实力、科研实力、城市竞争力大幅跃升,成为全省发展重要的新增长极;产业发展进入第一方阵,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率先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文化软实力进入第一方阵,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根和魂,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泉,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第一方阵,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基本实现;改革开放水平进入第一方阵,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塑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城乡融合发展进入第一方阵,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城乡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

社会治理水平进入第一方阵,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平安临沂、法治临沂达到更高水平;民生建设进入第一方阵,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充分展示现代化建设丰硕成果。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经过五年接续奋斗,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加快推进“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在“六强、六富、六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推进“由大到强”转变。由大到强,就是紧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由大变强、以强促大、大强并举。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跃升,全市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县域综合实力在全省位次逐年提升,实现全国百强县零的突破。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跃升,沂蒙精神影响力持续放大,书法、兵学、孝悌等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产业走在全省前列,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人口大市向人才强市跃升,人才政策更加积极,高层次人才、高能级科创平台量质齐升,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由传统产业大市向产业强市跃升,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塑成优势,八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重大进展,数字经济富有活力,“四新”经济占据重要地位。由商贸物流大市向商贸物流强市跃升,“商、仓、流”实现一体化发展,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交易中心、价格发布中心和国际商贸物流枢纽。由交通大市向交通强市跃升,城乡快速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省前列,力争县县通高铁,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加快推进“由美到富”转变。由美到富,就是着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由美变富、以富促美、美富一体。重点是百姓富,群众充分就业,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经济增速。财政富,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相匹配,人均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政府财力更为充足。村居富,村村建有增收项目,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收入稳步提升。企业富,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指标大幅提升,企业有钱赚、企业家有信心。城乡富,基础配套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精神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开放包容、向善向美、诚信互助成为新风尚,沂蒙人民信仰坚定、精神富足。

——加快推进“由新到精”转变。由新到精,就是聚焦全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由新变精、以精促新、新精并重。城市建设更精致,城市布局科学合理、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城市管理更加高效、城市特色充分彰显,建设五星级新型智慧城市,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生态环境更精美,城市山水交融、生态宜居,乡村绿树掩映、干净整洁,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常态,“山水沂蒙、生态宜居”品牌叫响全国。政务服务更精准,简政放权、数据共享、政策集成、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等取得新突破,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办事不求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社会治理更精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推进,信访化解、矛盾调处、为民服务等机制进一步健全,圆满完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任务。能力本领更精湛,专业素养、法治思维持续提升,打造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实的人才队伍。群众生活更精彩,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多样化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向前迈出一大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十四五”时期

具体工作怎么做

这些与你密切相关

力争到“十四五”末

力争到“十四五”末,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天然氧吧”“农业休闲”“温泉康养”品牌目的地。

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超过200亿元,打造国内首家中国设计师品牌服装产业基地。

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超过450亿元,向绿色高端建材转型,建筑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打造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建筑业强市。

力争到“十四五”末,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超过500亿元,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力争到“十四五”末,高端化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超过800亿元。

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机械电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机械智能制造名城。

力争到“十四五”末,精品钢制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重点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绿色高端的精品钢产业集群。

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食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打造全国闻名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力争到“十四五”末,兰山区、费县、平邑县、临港区以板材生产、家具制作、木业机械为主体的木业企业提升整合到3000家左右,木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巩固扩大“中国板材之都”品牌优势。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长效机制。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合同管理制度。深化教育干部管理改革,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

深化中小学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增量机制。

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计划补充事业编制教师2万名以上,为农村学校补充公费师范生1500名,引进重点师范类大学优秀毕业生200名,培育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教研员1000名。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加快建设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和临沂艺术学校,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区(园),加快建设临沂科技教育创新城。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费县)迁至主城区,争取建成以理工为特色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推进省市共建临沂大学,支持临沂大学等高校开展国家“双一流”和省“双高”建设,谋划组建临沂大学医学院,大力发展医学教育、医学科研。积极引进高校院所,服务老区高质量发展。

优化构建产业布局

坚持集群化、园区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探索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初步构建“东钢、西木、南智、北食、中新兴”重点产业布局。

“东钢”以莒南县、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建设东部精品钢制造业基地。

“西木”以兰山区义堂镇、费县探沂镇和平邑县卞桥镇为主体,建设高端木业产业集群。

“南智”以兰陵县、郯城县和临沭县为主体,打造智能制造新中心。

“北食”以沂水县、沂南县、蒙阴县和平邑县为主体,打造农业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带。

“中新兴”以兰山区、河东区、罗庄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临沂综合保税区为主体,打造创新要素驱动核心功能区。

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建设集旅游观光、文化展演、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公园(绿道)消费新场景新地标,打造“网红打卡地”“网红旅游地”。

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无障碍通道、适老化家居环境等建设。

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长租房、机构租赁、房屋托管等业态创新,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住房需求。

完善鼓励消费政策措施,放宽消费市场准入,创新消费金融模式,大力发展免税经济,实行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加快乡村振兴“三步走”

【打造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基地】积极开拓长三角地区市场,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米袋子”等直供基地。

【打造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后花园”】发挥沂蒙山区生态、红色、山水、温泉、乡村、田园综合体等旅游资源优势,谋划布局一批吃、住、行、游、购、娱重大节点工程,吸引长三角及其它地区游客。

【打造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大后方”】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示范带动作用,承接发展新材料、信息通信技术、医养健康等产业。加快承接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现代金融、供应链管理、工业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转移。

对接融入区域战略布局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打造山东省对接长三角的门户】全方位对接长三角,做好濮阳-菏泽-枣庄-临沂城际铁路、临沂-枣庄-徐州城际铁路等前期工作。

【引领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合建设鲁南高铁枢纽城市群,形成区域同城效应。推进国家级园区与省级新区政策联动,放大省级新区政策效应,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助推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坚持“一心引领”,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支持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打造总部经济、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坚持“三极联动”,规划建设平邑县、沂水县、临港区三个市域副中心,布局市级重大平台和产业,打造全市发展新增长极。

坚持“两轴集聚”,规划东西走向的鲁南城镇发展轴、南北走向的京沪城镇发展轴,吸引人口、产业向两轴集聚发展。

坚持“多点相拥”,加强郯城县、兰陵县、沂南县、费县、蒙阴县、莒南县、临沭县等7个县和重点发展镇与中心城区联系,实现相拥发展。

全力支持沂水县撤县设市、莒南县撤县设区、临港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

按照“以河为轴、沿河发展,北城做靓、老城提升、南部腾笼换鸟、西部产城融合、东部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的思路,拓展中心城区发展框架,为迈向“两河时代”夯实基础。

以河为轴、沿河发展,重点以沂河、沭河、祊河为轴线,连通水系网络,沿河梯次开发,保持大水面、大生态、大通道、大景观特色。北城做靓,重点依托茶山、万亩荷塘等生态屏障和高铁枢纽,做新做精北城三期。

老城提升,重点抓好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更新基础设施,让老城显韵味、换新颜。

南部腾笼换鸟,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退城入园、退二进三,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活力新城。

西部产城融合,重点加快木业、商城转型,打造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的产业新城。

东部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重点依托国家级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临沂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国际生态城(科创城)等功能区,打造临沂发展新的增长极。

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力争到“十四五”末,建设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加速铁路建设。开工建设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济莱临连高速铁路,开展临沂至连云港高铁、鲁中高铁、临沂至枣庄至徐州城际铁路等规划研究,构建高铁“135交通圈”(即1小时通达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京津冀、长三角中心城市,5小时通达珠三角、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全国主要经济区域),以及“两纵两横两联”客运专线网。推动临沂至连云港、临朐至沂水等普速铁路规划建设。

优化公路建设规划建设临淄至临沂高速、临沂至滕州高速、临沂至东海高速、蒙阴至邳州高速、临徐高速、董梁高速、临滕高速东延推进G205、G206、G327、G342、G518、S225、S229等建设,构建“一环两圈九通道”市域快速路网和“两纵三横一连”沿河快速路网,实现中心城区至各县、各县之间便捷通达。

推进民航建设。建成临沂启阳机场候机楼改扩建及附属工程,进一步开通优化国际国内航班航线,加大航空口岸开放力度。建设完成费县、临沭通用机场

推进水运通航推动兰陵陶沟河复航工程,莒南绣针河(临港-岚山港)、刘家道口闸至骆马湖、兰陵西泇河至中运河等内河通航。进一步做好沂沭河水系连通工程、沂河复航工程、城区水上客运通道等重大内河水运工程整体筹划和前期研究工作。力争“十四五”末,打通与枣庄市、徐州市内河水运通道,实现临沂内河水运历史性突破。

完善客货运枢纽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一批有效衔接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客货运枢纽。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功能和级配结构,合理布局道路网络,有序推进轨道交通、有轨电车等多种形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着重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科学设置互通立交、过街天桥等,完善慢行交通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造“一带一路”东方商都

统筹发展“线上”“线下”两个市场,打造全国电子商务发展新高地。力争到“十四五”末,临沂商城市场交易额突破7000亿元。

改造123个传统批发市场,加快城区内大宗生产资料市场搬迁,提升低端生活资料市场。

规划建设临沂商谷示范区、东部商城等重大项目,引领市场提档升级。

发展“直播+电商”模式,打造江北最大直播电商基地。

加速国际陆港和沿G2新型科技物流基地建设,形成物流与仓储、市场与产品、生产与销售协调发展格局。

积极与青岛、日照、连云港等港口开展物流合作,发展基于海向通道的国际物流业务。

新建连接青岛、日照、连云港港口的疏港铁路线,串联临沂国际陆港和临沂东站物流园区等,大力发展国际铁海联运。

其他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严格执行限价、限转、双限一竞调控政策,精准施策,切实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开展王羲之故居扩建、琅琊书院复建,以及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汉墓竹简博物馆、东夷文化中心等建设。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按意愿在城市便捷落户,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

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延长阅读场所的开放时间,打造更多24小时图书馆。

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重视并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擦亮“沂蒙无孤”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