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徐其崇)7月18日,记者前往宿城区龙河镇武圩村采访,刚到村头,就看到一座牌坊矗立在西沙河畔。牌坊的上方镌刻着“陆家庄”字样,两边立柱上是这样一副对联:“昔日抗战名村,今朝和谐家园。”

武圩村党支部书记陆金启告诉记者,这个牌坊是10多年前建立的,陆家庄是武圩村的一个居民小组,包含两个自然村落:小陆庄和大陆庄,现有住户280户,人口100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金启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有无数革命英雄和人民群众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被后人著书立碑,广为传颂。陆家庄也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在当地老百姓中口口相传。

据陆金启介绍,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江华曾经在陆家庄率领部队开展抗日斗争。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江华与陆家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如果说江华是在陆家庄战斗过的外地人,而陆家庄土生土长的抗日英雄则更是当地老百姓的骄傲。

武海峰,原名从赢,1904年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其父武少田曾是当地乡董。其长兄武仰宣继承父业,拥有土地300亩,是当地颇有声望的大户。武海峰幼年读私塾,16岁到宿迁钟吾学堂读高小。“五四”运动后,受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影响,他积极参加查日货活动。校长沈新平不准学生参加爱国运动,学生群起反对,武海峰等热血青年给沈新平戴上写着“卖国贼”字样的高帽,架出游街。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宿迁地区有共产党组织活动,武海峰与地下党员经常来往。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逐步认识到官府豪绅的反动面目,认识到地主剥削农民的残酷现实,他毅然决然地背叛地主家庭,积极参与组织农民暴动。他拿出钱来充作革命活动经费,1928年,在他的倡导下,陆家庄成立了农民协会。1930年秋,他参加党组织领导的农民暴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他主动回家卖地买枪,武装群众,成立抗日自卫队与日伪顽开展斗争。

1938年宿城沦陷前夕,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武海峰收集当地枪支,建立抗日自卫队。1938年秋,日军占领宿城。国民党宿迁县长鲁同轩收编土匪,建立常备队,活动在陆家庄周边的苏圩、马园、罗圩、陈夹河一带,打着抗日的旗号,强收苛捐杂税,搜刮盘剥群众,并扬言要收编武海峰的抗日自卫队。武海峰反对常备队强收税款、欺压人民群众,坚决抵制鲁同轩收编自卫队。鲁同轩对武海峰恨之入骨。1939年7月,鲁同轩带领常备队20多人,进村将武海峰软禁起来。当地壮士武恭甫、陆文启、王守正等暗携武器,将武海峰解救出来。

1940年农历六月初八凌晨,宿城日军和洋河伪军约500余人抵达陆家庄。武海峰领导抗日群众武装,立即做好战斗准备,架起各种土炮数十门坚守圩门。敌人向圩内发射数百发炮弹后,在密集火力掩护下,向圩门发起进攻。待敌人接近圩门时,各种土炮同时发射,当场炸死日伪军18人。敌人第一次进攻失败后,更加疯狂地向圩内发起进攻,守圩队员和群众伤亡不断增加。武海峰被弹片炸伤前额,鲜血淋漓,仍坚定沉着指挥作战。守在他身旁的陆家裕回家抓来一把麦面,捂在伤口上才止住血流。王守才掏出手帕给他包扎好,在大家劝说、要求下,武海峰才撤下阵地。

村里竖立的“抗日纪念碑”

有相关文献记载,武海峰曾率部队转战苏皖等地。武海峰于1977年9月24日逝世。武海峰是陆家庄村民永远怀念的抗日英雄,在陆家庄抗战群英谱中,还有陆子龙、刘建廷等多位战功显赫的英雄人物。为了纪念村里的抗日英烈,2000年农历六月初八,村民自发在村里立了“抗日纪念碑”。

当地老人对当时流传在陆家庄的“抗日民谣”记忆犹新,这些民谣用宿迁方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有一首是《八路军来到俺苏北》:“八路军来到俺苏北,拯救百姓打日本鬼,赶走日本鬼子呀,抗战胜利人得味……”还有《游击队中的“酒令歌”》,歌颂的是陆家庄的抗日志士:“统一战线,打日本!弟兄二人,打日本!(指王守才、王守正弟兄二人同时参加抗日自卫队)桃园结义,打日本!新四军,打日本!武海峰,打日本!陆子龙,打日本……”

“我们村是革命老区,由于地处偏僻,当地老百姓思想较为保守,不太富裕。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家的思想观念都转变了,都在为建设家乡出力。”陆金启介绍,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充分挖掘陆家庄的抗战文化来激励村民,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如今的陆家庄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村里沟渠纵横,岸柳成行,有健身场地,有花草绿地,一派欣欣向荣的乡村景象。

“牌坊见证了我们村以前的贫穷,也见证了村民过上小康生活。”陆金启说,通过鼓励村民创业就业,近年来,村里不少人开办了企业,还有许多人进城打工,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