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市滨北桥即东江桥附近发现的“龙人”头骨,或将改写人类的进化史,这一巨大的发现,使哈尔滨松花江流域的化石引起广泛关注。近日,哈市市民吴先生找到记者,说他在东江桥附近的砂场中,捡到一些古生物的化石,经黑龙江省博物馆古生物化石专家认定,这些骨骼是数万年前晚更新世的“鬣狗”“猛犸象”“披毛犀”等动物的骨头。

松花江畔现“化石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先生捡到的各种第四纪化石,三个牛头分别属于东北野牛、原始牛与王氏水牛

吴先生住在哈市道外区民富村,他家距离松花江直线距离2公里左右。前些年,吴先生在江边的沙子里发现了几枚较大的动物牙齿。旁边的村民有的说是牛牙,有的说是马牙,吴先生上网一查,有可能是披毛犀牙。披毛犀,这是早已灭绝冰川期动物,意外的发现,引起了吴先生的兴趣,从那开始,他没事就去江边转转,在沙堆里寻找类似的骨头。

吴先生在研究第四纪化石

几年下来,他捡拾到的各类骨头,大大小小超过百块。记者在吴先生家里看到,这些骨头,有各种头骨、牙齿、股骨、肱骨,颜色土黄或是黝黑。骨头普遍很沉,拿在手上感觉像拿着石块一般,明显重于同体积的家畜骨头。

“这三个牛头,分别是‘王氏水牛’‘东北野牛’‘原始牛’的,都已经灭绝了。这块是猛犸象的臼齿,这块是鬣狗的牙……”吴先生对自己捡到的“宝贝”如数家珍。“我一开始,啥也不认识,捡到骨头后,就上网查,或是问身边的人,几年下来,能辨认一些骨头化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猛犸象的巨大臼齿

“这块鬣狗的头骨很完整,很珍贵,就是从距离‘龙人’化石出土不到千米的江边发现的。”吴先生展示一块黝黑色的头骨,头骨还带着多枚牙齿,其犬齿粗壮如人的拇指,尖端部分已经磨平,臼齿边缘薄如刃,寒光闪闪,如锋利的镰刀,乍一看这块头骨,还能感觉到它的凛凛杀气。

罕见的鬣狗化石

“这种鬣狗,可能是已经灭绝的‘最后斑鬣狗’,当年,它是这片土地的顶级杀手之一。这个头骨的大小,与如今的虎类相仿,说明它的体型很大。你看它的牙齿,锋利如刀,专门是吃肉的。松花江边成年鬣狗的下颌骨,普遍粗壮,甚至比一般虎类的下颌骨都要宽一些。”

化石猎人

吴先生介绍,这几年,松花江边出现不少捡石人,圈内人都戏称他们叫‘化石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中淘宝

“这几年,我捡了这么多骨头,有些人找我,要买,比如那块鬣狗头骨,有南方人出价上万元,我都没卖。我琢磨,这些东西都是松花江里出来的,属于咱们黑龙江属于咱们哈尔滨的,可能与‘龙人’有关,它们离开这边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有机会,这些化石我打算捐给国家,或是能在江畔建一个松花江骨化石的展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松花江里的这些宝贝。”

捡到一枚疑似鬣狗犬齿

专家:松嫩平原是古生物化石宝库

带着吴先生等人的化石图片,记者采访了古生物化石专家、黑龙江省博物馆自然部主任杨秀娟。在仔仔细细看过图片之后,杨秀娟表示,这些骨化石,基本都属于距今1-4万年的第四纪更新世晚期的古生物化石。吴先生对化石的种类的判断,也基本正确,鬣狗的头骨很难得。

杨秀娟表示,吴先生能在松花江里捡这么多、这么完整的化石不容易,“我看有些化石的品相还不错,而且化石种类比较齐全,有一些化石上的发现还挺有意义。”

为什么松花江流域的古生物化石这么多?杨秀娟解释,在距今1-4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晚期,受冰后期的冷凉气候环境与新构造间歇升降运动影响,松嫩平原形成了广袤的疏林、草原的地理景观,养育了耐寒的动物群,成为猛犸象、披毛犀等动物生活的乐园。后来,随着气温变暖,松嫩平原成为动物的重要迁徙通道。由于独特的环境变迁,使松花江流域成为埋藏古生物化石的宝库。

如今的松花江流域,埋藏着丰富的第四纪古生物化石,像猛犸象、普通马、披毛犀、普氏野马、斑鬣狗等种类达到70多种。其中70%的大型哺乳动物已灭绝了,让这些化石,增添了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