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渝舞,远古巴人的狂欢盛宴

阳云

跳舞是人类的天赋,你看牙牙学语的幼儿,只要听到有节奏的声音响起,他就会摇摆,姑且也叫舞蹈。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

舞蹈兴起很古老,那么在古巴国疆域上流传数千年的巴渝舞,是不是同样古老呢?回答是肯定的。

巴渝舞,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舞蹈呢?巴渝舞是狩猎舞。

远古的巴人,在大巴山崇山峻岭中生存,以狩猎为生,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舞蹈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须。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想象、臆测,舞蹈是他们庄重的仪式。在一阵雷鸣般的大鼓声中,那些头戴兽形面具,身裹兽皮,手持棍棒、弓箭的原始人类,在丛林的空旷草地上,足之蹈之,他们要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以舞蹈祭祀山神,祈祷不受大山中的虎狼豺豹的侵袭。他们以舞蹈来感恩,感谢山林提供族群繁衍的生存所需。

同样,古代巴人用舞蹈作为狩猎出发前的仪式,以舞蹈来号令狩猎队伍,感染场景,激发力量,升华壮士出征前的豪迈。

狩猎归来,收获猎物,他们以舞蹈庆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表达激越的欢愉情感。

大家认可巴渝舞起源于狩猎,是巴人以舞蹈形式创造的狩猎阵法。但我们却无法还原初始巴渝舞的舞蹈动作,怎样吼叫,呐喊,怎样变幻节奏,怎样起跳奔跑。但一切舞蹈形式都是来源于劳作,来自于大自然的灵感。巴人在林中奔跑的步态,树枝的摇摆,风过林梢的啸叫,是否都融进了他们创作与表现的舞蹈内容与形式中?

巴人,是一支雄健的部落族群。3000年前,殷周牧野之战,巴人出巴山,越秦岭,助武伐纣。史书有证:“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后世称曰:武王伐纣,前戈后舞。”巴人将巴渝舞带进了刀光剑影,戈矛箭矢飞舞的血腥战场中。巴人以舞为号,用舞扬力,鼓动舞起,攻势凌厉尖锐,冲杀排浪击空。对巴人之师而言,面对的是人肉之身,与丛林凶猛野兽厮拼相比,那就根本不在话下了,殷人怎见这种阵仗,纷纷倒戈,溃败投降。巴人之师用迷惑战术,以庞大的气势慑服了敌人,是舞的效能,还是人的作用,很难分清,人与舞已融合一起了。

巴渝舞成为一种战舞,发挥了巨大作用,千古一舞,辉耀于历史中。巴渝舞从狩猎舞演进为战舞,其实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原本狩猎也是一种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拼争,采用的是对峙、搏杀、围猎诸种手段,以置对手于死地为最终目标。以舞制胜,除开巴人和巴渝舞,可能没有出其右者。巴人将啸聚山林的狂欢盛宴,在另一种场景中同样高调舞蹈起来,狂欢开来。

狩猎也好,战争也罢,巴人的舞蹈已经独自成篇了。巴蜀在古代为巴国和蜀国的共称,巴国即巴人。巴人住地均为汉朝属地。巴人把赋税称为“賨”。巴人后来又叫賨人。《华阳国志》有“阆中的渝水,賨民多居水咗右”。据专家考证,渝水不单是阆中所在地,古代阆中管的地域很宽,宕渠县西北的汉昌县,即今巴中市都属阆中管。巴水、渝水流经的地区就是古代的巴渝地区,今天的川北巴中地则属该地区域。巴渝舞就是流传在这一带的民间舞蹈。

巴渝舞存在久矣,真正有“巴渝舞”之名却是在汉献帝建安五年,巴西郡守庞羲召流昌賨民为兵,把流传于巴渝二水流域表现狩猎生活的民间舞蹈再次带入军营,在冲锋陷阵时,锐气喜舞,帝善之曰:此舞王伐纣之歌舞也,乃令乐人习学之,才谓之“巴渝舞”也。

巴渝舞自娘胎里就带有剽悍、狂野的血脉因子,天然形成舞风刚烈,音乐铿锵有力的特点。“剑弩齐列,戈矛为之始。进退疾鹰鹞,龙战而弱起”“退若激,进若飞。五声协,八音谐”,其惊心动魄的艺术震撼力,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受,由此得到热捧欢迎,受到朝廷重视。

自汉始巴渝舞就传入宫廷,成为宫廷舞蹈,用来在宴会上表演军旅战斗的场面。表演时,舞者自披盔甲,手持矛、弩箭,口唱賨人古老战歌,乐舞交作,边歌边舞,舞者有36人(班固《汉书》载:“巴渝鼓员,三十六人”),系群舞。由于这种舞蹈是武乐舞蹈,汉哀帝罢乐府后,认为巴渝鼓舞不可废,交由大乐领属,将它列入雅乐舞蹈的系统,史载还留下了部分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本歌曲》等曲目。

巴渝舞发展到魏晋,已完全变成庙堂祭祀性质的舞蹈,至唐代,虽曾数易其名,仍盛演不衰。唐以后,“巴渝舞”在宫廷中销声匿迹,名不见经传了。但民间仍在世代承传,历经演变,原始的武舞变身成祭祀和庆典性舞蹈。

一种古老的舞蹈曾经在巴渝之地广大区域流传,今天还能找到古巴渝舞的影子吗?还有哪一种民间舞蹈有传承它的基因?

人们在考究梳理巴渝舞的历史演变脉流时,认为巴渝舞在土家族的文化基因中有它的舞蹈密码,如土家族人跳的“刀舞”“摆手舞”中就能看到这古老民间舞蹈的影子。跳舞时,身披花布被面,手持齐眉棍棒,口唱古歌翩翩起舞,这就是效仿古“巴渝舞”身披盔甲,手持弓驽之舞装。

而在川北巴中一带,人们认为薅草锣鼓,同样有巴渝舞的血脉流动在里面。 “巴州人春田插秧选歌郎二人,击鼓鸣钲于陇上,放曼声而歌,列唱迭合,丽丽可听,使耕者忘其疲以齐功力”《巴州志·风俗篇》,这段记录为巴州人喧天薅草锣鼓,使用的伴奏乐器与巴渝舞的伴奏乐器相同,其消除疲劳,以齐功力,与巴渝舞助军威振精神目的相似。

今天的人们想复原一场原味的巴渝舞,再现远古巴人啸聚山林的狂欢盛宴,是一件难事,但编排一出能见巴渝舞的杀伐之威和律动之力舞台剧则是可行。

巴渝舞不存,但巴人的旷达气度和昂奋精神可续。

(作者供职于四川省巴中市政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版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