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肾脏病发生后,会伴有肾脏细胞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基底膜空隙增大,导致大分子蛋白漏出,进而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蛋白尿。

尿蛋白量的多少,与肾脏细胞受损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那么,尿蛋白对肾功能有哪些危害?

检查出尿蛋白又该如何应对?今天关于尿蛋白的很多“谜题”,就大家问得比较多的问题,来给大家一一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个问题:体检查出尿蛋白3+严重吗?

很多人在体检时一般检测的为尿液常规检查,也就是常说的尿常规检查。如果检查显示尿蛋白存在+,也就是呈现阳性,往往提示尿液中可能存在蛋白漏出的情况。引起尿蛋白的原因有很多,肾脏病是其中一种原因,也可能存在泌尿感染的情况。

如果是肾病引起的尿蛋白3+,是比较严重的,对照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为大量蛋白尿,超过3.5克。此时就需要进一步做肾功能相关检查,还有尿液进一步检查,包括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还有血常规、血生化、肾小球滤过率、肾脏B超等检查项目。

尿蛋白漏出的越多,对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越严重,因此如果确诊尿蛋白3+为肾脏病引起,还是非常严重,提示肾脏已经发生损伤,需及时进行纠正治疗。

如果是泌尿系统引起的尿蛋白,则需要及时找到泌尿炎症因素,及时进行抑制,一般可以好转。

第二个问题:尿蛋白只能用激素吗?停激素后易反复如何调理?

肾病引起的尿蛋白多为肾脏内部免疫炎症活跃所导致。因此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对多数肾病导致的尿蛋白,均会用到激素、免疫抑制剂两类药。激素治疗具有冲击力强,见效快的特点。但也有一点缺点就是停药后易反复。为什么呢?

一方面激素本身主要是发挥抑制肾脏炎症的作用,不是针对尿蛋白的,所以炎症反应被抑制后,尿蛋白能得到部分控制,但不能完全消除。而要完全改善尿蛋白,需要针对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进行修补才是关键。

另一方面使用大量激素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水平,导致对抗疾病能力下降。部分患者使用激素期间停药后,易发感染进而诱发病情反复。所以在服用激素期间,也要重视免疫力的提升,同时服用一些提升免疫力的药物,加强身体锻炼和营养摄入,降低尿蛋不复发风险,以维持病情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问题: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克,一定会尿毒症吗?

尿蛋白定量越高无疑对预防尿毒症不是一个有利因素。但并不能完全说超过1克就会肾衰竭。

也需要对照病理因素来看以及肾功能损伤程度看。比如糖尿病肾病本身进展速度较快,早期有微量白蛋白尿,开始慢慢出现尿蛋白,由微量变差尿蛋白再到大量尿蛋白,如果持续超过1克无疑增加了肾衰竭的风险,使病情进展更快。

再比如膜性肾病,本身由于病理因素,系膜细胞损伤较严重,因此导致大量尿蛋白,但不代表肾功能损伤严重。一般早期肾功能损伤比较轻微。

但研究表明尿蛋白确实是导致肾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有限范围内当然控制得越低越好。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肾脏病资讯,可以关注公众号<健康日讯肾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