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6日,中国生物官方号消息,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部门组织论证,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在3-17岁人群中紧急使用。中国新冠灭活疫苗正式获批在该年龄段开展紧急使用。

目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3-17岁年龄组已经在河南完成I/II期临床试验。3-17岁人群免后中和抗体阳转率为100%,中和抗体GMT和阳转率与成人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据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介绍,经6万余人扩大临床试验证明,3-17岁人群是安全的,且诱导产生抗体的能力很强。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接种部位疼痛,未见不良反应。

21世纪以来冠状病毒带给人们的灾难

目前人类发现7种冠状病毒,其中3种为高致病肺炎相关冠状病毒,分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2002年末从广东开始出现的“非典”即是SARS-CoV,在国内造成了八千多人感染,七百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2012年,MERS-CoV在沙特阿拉伯首次出现,后在中东地区流行。韩国也于 2015 年发生MERS-CoV 暴发流行,病死率高达35.3%。最近就是新冠病毒蔓延,截止2021年5月1日,新冠病毒全球感染人数已超15000万例,累积死亡人数超过317万例。

这三种冠状病毒同属β冠状病毒属,均易引起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衰竭,极大的危害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根据以往传染病防治经验,疫苗是最好的保护人体办法。从本次广州“塔尔德”病毒感染者中没有新冠疫苗接种者事件中可以得到验证。

那么此次紧急获批的新冠疫苗是怎么发挥抗病毒作用的?

本次紧急获批的新冠疫苗属于灭活疫苗,其诱导自身机体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应答来对抗病毒。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ARS-CoV-2 诱导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过程

新冠疫苗的保护期多长?

目前评价疫苗有效性时常采取的方式是测定疫苗诱导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的滴度。有学者对自然感染新冠病毒并康复的患者进行追踪研究发现,超过70%的新冠康复者在感染后的12个月,体内依然能检测出新冠病毒抗体;根据对1782份血浆样本的分析结果,在症状出现后,抗体滴度逐渐下降,第9个月时,自然感染新冠康复患者体内抗体滴度水平才趋于稳定(抗体滴度比感染之初约降低了64%),但稳定后至少维持至12个月未表现出明显下降。但由于存在细胞免疫反应,抗体滴度的下降不代表保护能力的降低,因此对于疫苗诱发的抗体反应和细胞反应,有可能会有类似的保护效果,疫苗保护效力的评价需要多方面的进行。

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对病毒的抵御程度并不完全一致。新冠病毒感染人体与自身免疫力有关,有的人自身免疫力较强,在病毒突破第一道屏障(皮肤、黏膜系统)进入血液时,就被自身NK细胞、树突细胞等消灭,而有的人则没有消灭病毒,从而进入下一阶段—特异性免疫。

但是12个月还能在康复者体内检查出抗体,说明人体激发了对新冠病毒的体液免疫,有较大可能产生了分泌新冠病毒抗体的记忆B细胞,当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能得到快速反应,分泌抗体抗击病毒。

所以,虽说疫苗不能100%完全抵抗病毒,但是在接种疫苗12个月内能极大地减少被感染的风险。

新冠疫苗的安不安全?

来源于中国疾控中心的一项监测新冠疫苗注射不良反应数据:截止:2021年5月28日,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4月30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65亿剂次,报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31434例,报告发生率为11.86/10万剂次。在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26078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82.96%,报告发生率为9.84/10万剂次; 异常反应5356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17.04%,报告发生率为2.02/10万剂次; 在异常反应中,严重病例188例,报告发生率为0.07/10万剂次。

以上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接种的疫苗较为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一般反应为发热、接种点疼痛,是由于机体对疫苗产生作用所致,一般不予处理可自行消退。异常反应一般为: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头痛、腹泻、关节痛,发生率很低,通常为一过性。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接种后留观半小时的目的就是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所以接种完后一定要留观半小时。

接种点疼痛,是由于机体对疫苗产生作用所致,一般不予处理可自行消退。异常反应一般为: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头痛、腹泻、关节痛,发生率很低,通常为一过性。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接种后留观半小时的目的就是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所以接种完后一定要留观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