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言影响人口增加的因素主要就是3点,即:政治、经济、科学技术。

从这3点去看清朝的人口,就能清楚知道其从7000万迅速增长到4亿的原因了。

1616年在明朝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明朝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皇太极建立大清,1644年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

那时候明朝的人口数量,因为明朝官员欺上瞒下所以存在争议,这里取一个差不太多的值——7000万。

也就是说,清朝的人口其实是建立在明朝的人口之上的,不过清朝入关前后都对明朝的人口进行过“清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王秀楚所载的扬州屠城——“扬州烟爨四十八万,至是遂空”“查焚尸簿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

还有1645年多尔衮颁布剃发易服令,引发南明江阴人民的强烈抗议,他们坚守81天,最终被杀了17万人。

等到1661年,南明彻底灭亡,台湾也成功收复,清朝才算初步将社会稳定了下来,并且意识到民生凋敝,需要从政治上来进行干预了,不少皇帝开始轮番大显身手,为清朝的做出了突出的开创性贡献。

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康熙是这第一位,1669年他废除“圈地令”,土地从八旗子弟手中回到了老百姓的手中。

1712年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雍正接过康熙的棒子,实行“摊丁入亩”,革除了之前的丁银制度,老百姓的赋税压力减轻。

而处于清朝全盛时期的爱新觉罗·弘历,体现了“重农恤商”的宽松倾向,老百姓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商人的自由度也逐渐变高。

如此一来,就为之后的经济的全盛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地,那就要想方设法种植更多的农作物,当时就引进了不少新品种,比如马铃薯。

马铃薯“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农政全书》)”,还有玉米,玉米在墨西哥产量一般,但到了中国——“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吃得好的同时,就有更多精力去干别的事情增加收入,商业因此开展起来,当时主要就是棉纺织业、瓷器等。

后来就形成了十大商帮,他们发明了股份制,共同经营,一家富天下富,就有“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一说。

另外科学技术在这两点上其实帮助很大,虽然说清朝的科学技术相较于当时的世界来说总体是一个落后的情况,但比起之前的朝代,还是有不少进步,至少农书数量就是之前所有朝代总和的2.09倍。

比如浙江桐乡人张履祥一直过着一边教书,一边隐居耕田的生活,在日复一日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又在几千年无数人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个详细的总结,撰写了《补农书》,将更多优秀的技术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

因为有不少像他这样的人存在——“清以前亩产量最高是明代,为346市斤/市亩,清代的亩产量达到了374市斤/市亩,分别比汉代增加了41.6%,比唐代增加11.9%,比明代的亩产量高了8%。”清朝出现了一年三熟制,亩产达到全中国历史巅峰。

然后很多人不知道,在1840年鸦片战争的刺激之下,很多人更关注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这些,也有人在埋头弄蒸汽机。

这个人就是陈寿,他认为工艺制造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科学技术原理借工艺制造体现,于是从博览群书的爱好中走出来,致力于研究科学技术,并成为中国第一个制造出蒸汽机的人(1862年)。

尽管是借了西方的理论知识,某种程度上并不算清朝自我发展起来的商业科技,但好歹让整个清朝也稍微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而蒸汽机之于商业的作用是尤为突出的,有了蒸汽机,就会有蒸汽轮船,就会蒸汽工厂,当时江南机器制造局赚钱赚到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以上,医学也在清朝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是时间累积到一定情况自然会出现的进步。

也就是说清朝有数百年无内外大规模战争的安定,清朝百姓有吃饱喝足轻松愉快的生活,也有收入正常数量不多但相对较高的工作。

于是他们没事就唠唠嗑、聊聊八卦,天一亮就做点事,天一黑就吹蜡烛睡觉,贾仲名《对玉梳》又言:“食饱衣暖之时,则生淫欲之心。”可想而知他们关灯那是在干嘛。

这样一来,清朝的人口在道光帝时期就达到了4亿的程度,在没有大规模西方战争入侵时还在增加,人人言其为“爆炸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