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很多人才之所以不能崭露头角,有时缺的就是一点运气。

显然,汉朝的两位能臣李广、冯唐就缺乏这样的运气,所以他们在朝廷混了一辈子,也没能混到位极人臣的高度上。

说起来,这两位大臣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脾气秉性。此二人性情直率,且不擅长阿谀奉承。这一点,在《史记》之中有明确的记载。因为这两位大臣情商较低,所以在汉文帝、汉景帝乃至汉武帝三朝,他们的境遇天差地别。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能够听得进去谏言的汉文帝手下,两人的境遇明显比在另外两个皇帝手下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透过史料,我们能了解到这样的史实。

某次汉文帝召见群臣,与他们聊起了边患。聊来聊去,汉武帝对目前国家的边境形势十分担忧,发出如下感慨:“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如果能得到李牧、廉颇这样的助力,我何必要畏惧匈奴呢?

听完这番话,群臣汗颜,唯冯唐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就算陛下得到了这样的人才,也未必能人尽其用。这句话有多直接呢?就像是在直接骂汉文帝有眼无珠不识将才。

这件事放在任何一位皇帝身上,恐怕都得让人把冯唐叉出去。不过,汉文帝的素养比较好,“上怒,起入禁中”,只是起身离开,并没有为难出言不逊的冯唐。从这件事我们能发现冯唐何其直率,甚至到了不惜触怒龙颜的地步。

好在,汉文帝的情商比较高,肚量比较大,他并没有怪罪这位直言的大臣,反倒将他约出来进行了一番深谈。

汉文帝问冯唐,为何要当那么多人的面羞辱自己,希望冯唐能给出解释。到了这时,冯唐也不得不说起了软话,他先是说“鄙人不知避讳”,算是向皇帝道了个歉,随后又将原因娓娓道来:

原来,先前被汉文帝免职的云中太守魏尚,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将,此人堪当大用。在此之前,因为魏尚打了一场仗,在汇报战果时多报了六个人头,监军盘对战场时对不上数,因此落罪。冯唐觉得,对于这样的人才,应该宽容一些,放手任用。

魏尚的军事天赋是大家都认可的,正因有他镇守边关,匈奴才有所忌惮,如今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竟将魏将军罢免,着实有些草率。这样的统治者,就算得到了真正的名将,又怎么能人尽其用呢?

听完这番话后,汉文帝当即下令,将魏尚官复原职。除此之外,汉文帝对冯唐的印象也大为改观,对他有了更多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某种角度来看,李广为人处事的风格与冯唐一样。

将形容李广的那句“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放在冯唐身上同样适用,两人因为“不能道辞”得罪了不少同僚。此二人于汉室,就像是两头兢兢业业的老黄牛一样,只知道埋头苦干,从不抬头看路。所幸,汉文帝既能包容冯唐,自然也能包容李广。

李广与匈奴打了很多年的仗,在安定时期也曾有幸陪着皇帝打过几次猎。李广以射术闻名天下,其勇武自是没得说。在打猎的过程中,汉文帝多次见识到了李广的能耐,对其赞不绝口,还曾说过“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当高皇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一类的话。

连汉文帝都看出来,李广这样的人才生不逢时,如果他活在汉初,凭借这样的武功肯定能官拜万户侯。作为庙堂之上的皇帝,汉文帝自是见多识广,以他用人的眼光这一点来看,李广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没有统帅之能,起码也是个难得的将才。

之准

可惜的是,汉文帝死得早,所以冯、李二人的境况急转直下,他们的处境,也随着汉文帝驾崩陡然扭转。

汉景帝登基之初,曾奉文帝之遗旨,派冯唐去楚国担任丞相。不过,因为一些原因,冯唐担任宰相后没多久,就遭到了罢免。具体原因,笔者翻遍文献也未能找到。所以,我们只能猜测,冯唐被罢免与他的性格有关。

从汉景帝的生平事迹中我们能看到,虽然他是一位有为之君,但他的雅量根本无法与文帝相提并论。可想而知的是,直言不讳的冯唐在汉景帝面前很不受待见。以冯唐的脾气,说不准哪句话触怒龙颜,招致不幸,被汉景帝罢免实属常青。

相比于冯唐,李广的境遇稍微好一些。

不过,李广也因为太过耿直,不懂得政治中的“潜规则”,而被皇帝猜疑。七国之乱爆发时,周亚夫担任汉军主帅,老将李广则任大将。从结果来看,参与平叛的众将均受到了嘉奖,立下大功的李广自不例外。然而,在李广夺下敌军军旗,立下彪炳战功之际,却领受了梁王的将军印。身为直属于朝廷的将军,怎能领受藩王的将印呢?更何况,此时正值藩王之乱这种敏感时期,与梁王结交势必会触碰到汉景帝的敏感神经。

就是因为这样一桩小事,李广受到了汉景帝的猜忌:

在叛乱被平定后,参与讨贼的二十九位将官,除李广之外均被封侯,获得了大量赏赐。相比于这些将军,李广之功仅次于周亚夫,可他却因一时疏忽错失了领功的机会。可以说,这是李广一生中距离封侯最近的一次,这样的机会却与他失之交臂了。除此之外,李广今后的仕途不顺,亦与这起事件有直接关系。

汉武帝登基后,面向全国颁布了招贤令,求才若渴。可惜的是,在这一年,冯唐已是九十岁的垂暮老人。“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从这里就能看出,在当时的朝廷,冯唐还是有一定威信的,否则也不会有人举荐他。

不过,此时的冯唐已经年近百岁,已经没有能力继续入朝为官,况且汉朝的官僚制度也不允许九十岁的老人继续当官。对于冯唐而言,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悲剧。

汉武帝对李广的态度,是十分复杂的。可以说,汉武帝在如何对待李广这件事上,心里非常矛盾。虽然,汉武帝重用了李广,“以为广名将也”,提高了他的官职,但是汉武帝也对李广进行了一定压制。

例如,卫青、霍去病、李广三人率军北伐时,汉武帝对卫青叮嘱道:“李广数奇,毋令当单子。”从这件事上,我们就能看出,汉武帝既爱才,又不惜才。

能带着大汉主力军的,必是值得信任的大臣,在文武百官中,唯卫、霍这两位外戚与汉武帝的关系最亲近,其次才轮到其他“圈外人”。只不过,像卫、霍这样既能堪当大任,又值得信赖的“圈里人”毕竟少之又少,汉武帝不得不考虑同时启用李广。

李广为何会招致不幸下场?是因为他没有外戚的身份?还是他的性格直率?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较容易被人忽略的因素是李广的人品存在缺陷,以及他的实绩无法服众。

从文献中,我们能够得知这样的事实:

李广在打猎时,曾被一位小吏所阻,后来竟找个机会杀掉了这个小吏,公报私仇。在与羌人作战期间,在敌人已投降的情况下,李广又将降卒全部坑杀。显然,史官既然能知道这样的细节,想必李广麾下的将士们也心知肚明。所以,李广在军队中的威望恐怕不高。更何况,李广虽骁勇善战,但他一生战功有限,无法与卫、霍二人相提并论,所以他当然不会得到武帝的青睐。武帝一朝的李广,就像是在战场上无偿打工的“志愿者”一样,出力不讨好,再无出头之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根据史料的记载,我们很难找到李广的战功,反倒能找到不少败绩。

例如,在远征途中迷路延误战机,或吃败仗等。所以,许多史学爱好者都觉得,李广有些名过其实。不过,我们不能凭借这一点,完全否定李广的能力。此人一生在行伍中混迹四十年,先后经历过三位皇帝,打过七十多场仗,戍边的范围从渤海湾到甘肃,担任过八个郡的守将。如果李广没有实打实的军事天赋,以及能够使人信服的军功,凭他不擅长逢迎的性子,是很难在西汉官场混得下去的。能够让匈奴人闻风丧胆,并获得“飞将军”美称,足以证明李广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前文中所列举出的那些缺陷,只能说明李广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之才,担任一军之将还是绰绰有余的。

综上所述,李广一辈子没能封侯,原因是综合性的。鉴于因素比较复杂,所以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生不逢时。至于冯唐,则纯粹是因为他缺乏机遇,一辈子没有遇到晋升的机会。

参考资料:

【《史记》、《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