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秋高气爽,大地一片金黄,正是丰收的好时节。

在北京,一场盛大的授衔典礼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怀仁堂,毛主席亲自为十大元帅授衔,表彰他们在战争年代的卓越贡献,另一边,周总理亲自主持的将军授衔仪式,亦在同步进行中。周总理面带微笑,为评出的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分别授衔。

金秋九月,正是丰收的季节,我们的名将们,经过二十多年的征战,也到了该收获的时候了。授衔结束后,典礼上出现了动人的一幕,只见三位开国上将,迈着矫健的步伐,联袂来到一位中将面前,齐齐举起右臂,向中将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齐声喊道:首长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中将面带微笑,对于上将们的大礼坦然受之。看官们也许会百思不得其解,缘何三位上将会向一位中将行此大礼?缘何这位中将能坦然受此大礼,而没有诚惶诚恐呢?此事说来话长。

这位中将是詹才芳,向他行礼的三位上将分别是陈锡联、许世友和洪学智。要论名气的话,詹才芳远不如后三位上将知名,但是要论资历,詹才芳却远在他们之上。在鄂豫皖苏区,在红四方面军中,詹才芳可以说是一位开创者。而陈锡联、许世友、洪学智三人,都曾经跟随过詹才芳,詹才芳是他们的老首长。

詹才芳,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高桥区黑石咀村人,出生于1907年。1907年,正是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开启所谓“预备立宪”之时,清政府用假立宪的手段蒙骗大众,维系自己已经摇摇欲坠的统治,但对百姓的盘剥却丝毫未减。

庚子赔款、马关条约的庞大支出,早已压垮了清政府的财政,他们将负担转嫁到百姓身上,变本加厉,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一片亡国之相。生活在这个年代,又出生于贫农家庭,詹才芳的家境可想而知。

詹才芳家连一亩薄田都没有,只能靠给地主家做工过活,饥寒交迫,吃了上顿没下顿。辛亥革命一声炮响,送走了满清,又来了个做皇帝梦的袁世凯,詹家的日子越发贫困。詹才芳九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12岁那年,父亲和二姐在挖野草充饥时,误食了有毒的野菜,无钱医治之下中毒而死。

年仅12岁的詹才芳顿时成了孤儿,孤苦无依。幸好大姐向他伸出了援手,将他接到家中,好生照顾。虽然年龄幼小,但詹才芳非常懂事,他白天替地主家放牛,补贴家用,晚上向姐夫求教,读书识字。

詹才芳的姐夫叫做余楚臣,是一位接受过马列主义熏陶的革命者,在姐夫的熏陶下,詹才芳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为何会一贫如洗?地主资本家不干活,为何有锦衣玉食?洋人在我们的地盘上,为何能欺男霸女?中国人有四万万之多,为何会被洋人欺负?

当詹才芳想通了这几点时,他已经成长为一名革命者了。可以说,姐夫余楚臣是詹才芳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第一位老师,第一位革命同志。

1923年,在姐夫的帮助下,詹才芳找到了一份工作:到武汉中学做校工。武汉中学的校长是董必武,如果要论起辈分来,董老是詹才芳的父辈,两人还有一点亲戚关系,因为余楚臣的母亲就是董必武的姐姐,董必武是余楚臣的舅父。

在武汉中学,詹才芳受到了董必武的照顾,半工半读,一边做校工,一边读书,就这样在武汉中学待了两年。这两年时间,对詹才芳的人生至关重要,他不但获得了知识,为日后在红军队做政治工作打下了好基础,而且在董必武的安排下,开始参加一些革命工作,可以说弱冠之年的詹才芳,已经正式参加革命了。

1925年,詹才芳与姐夫余楚臣回到黄安高桥区,在当地开办农民学校,宣传革命思想。一年后,黄安高桥区农民协会宣布成立,詹才芳担任农民自卫队的队长。1927年,詹才芳入团,同年入党。此时的詹才芳与余楚臣,手下掌握着一支革命武装,随着黄安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他已经看到革命的光明未来了。

此时,412政变发生了,余楚臣惨遭杀害。詹才芳来不及悲伤,就要擦干眼泪,准备“谋大事”了。1927年10月,中共黄麻特委召集多位成员,在黄安七里坪召开秘密会议,传达了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在黄安、麻城举行起义,武装对抗反动派的迫害,中共建军史上至关重要的大事:黄麻起义蓄势待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秘密会议的有潘汝忠、吴光浩、詹才芳、李先念、王秀松、王树声等黄麻特委骨干,此时的他们,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和战斗精神,为了革命,他们不怕流血牺牲,既然国民党迫害我们,我们就与他们战斗到底!

一切准备就绪,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打响。在攻打黄安县城的战斗中,詹才芳率领30多人的敢死队,冒着守军的枪林弹雨,一举攻入县城南门,为起义军攻克黄安县城立下了奇功。

攻下黄安后,起义军成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所部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詹才芳被任命为排长。之后,起义军遭到了国军的镇压,在撤出黄安县的战斗中,义军总指挥潘汝忠牺牲,余部在吴光浩的率领下转战到木兰山,开展游击战争。

在国军的追击下,鄂东军损失惨重,到达木兰山时,只剩下了72人,这就是著名的“木兰山七十二英雄”。在这七十二位英雄中,有不少日后鼎鼎大名的人物,比如王树声、陈再道,都是战功赫赫的名将,而詹才芳,亦是其中的一员。

随着鄂豫皖地区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共先后举行了商南起义、六霍起义,成立了多支革命武装,国军顾此失彼,对木兰山游击队的压力骤然减轻。1928年,詹才芳来到黄安南部地区,组织游击武装,亲自担任黄陂游击大队大队长,与商南、六安等地的革命武装遥相呼应,成立一支统一的红军武装的时机成熟了。

1930年4月,红一军成立,10月,红十五军成立。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

1931年11月7日,鄂豫皖地区的各支红军武装,齐集黄安县七里坪,宣布成立红四方面军,由徐向前担任总指挥,陈昌浩担任政委,刘士奇担任政治部主任,詹才芳则被任命为红10师第30团政委,而担任团长的,正是詹才芳在黄麻起义时的老战友:王树声。

王树声是小学教师出身,脑子灵活,打仗讲究战术,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与王树声搭档期间,詹才芳专抓政工,王树声负责军事,配合得相得益彰。詹才芳曾经就读于武汉中学,有一定的文化水准,口才极好,擅长组织,并且颇有识人之明,日后的开国上将陈锡联、洪学智等人都是他慧眼识英才提拔起来的,陈锡联甚至还是他亲自招进红军队伍中的。

陈锡联出身贫寒,幼年时期便食不果腹,在我军的宣传下,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红军。但此时的陈锡联只有13岁,年龄太小,若想参加红军队伍,十分困难。

怀着忐忑的心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陈锡联来到了黄陂游击队,请求参加红军。队长詹才芳一眼就看中了陈锡联,将其招入队伍中。建国后,已是开国的上将陈锡联回忆往事,不胜唏嘘,他曾询问自己的老首长,为何会看中一个只有十三岁,又黑又瘦的孩子,詹才芳哈哈大笑,说道:锡联啊,你虽然幼小,但我从你的眼神中,看到了一股劲,一股不服输的劲,这正是我们革命军队最需要的。

陈锡联先是被詹才芳安排做自己的警卫员,年龄稍大后便下连队做基层指战员,不到20岁便做到了师级干部。在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陈锡联更是大发神威,屡立战功,做到了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此时他的老首长詹才芳,是四野的军长。当年的警卫员,进步速度之快,令人赞叹。

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历经血战,先后取得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次进攻战的胜利,击退了国军三次反围剿,队伍发展到4.5万人,控制了东起舒城,西到平汉线,南抵黄梅,北达固始的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根据地人口超过350万,总指挥徐向前用兵如神,王树声、陈锡联、许世友等将领英勇善战,陈昌浩、李先念、詹才芳等政工干部宣传到位,组织能力出众,红四方面军一片欣欣向荣,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只可惜,四方面军的当家人是张国焘,此人对内排除异己,大搞肃反运动,对外屡犯军事错误,多次干涉徐向前的正确指挥,他的乱搞,最终酿成了苦果。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

在张国焘的错误指挥下,红四方面军作战不利,军事骨干蔡申熙牺牲,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局面,最终被迫离开鄂豫皖,前往川陕地区发展。

在川陕地区,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正确指挥下,先后击败了川军的三路围剿、六路围攻,歼敌超过十万人,创建了比鄂豫皖苏区更为强盛的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的实力迅速得到扩充,共下辖红四军、红九军、红三十军、红三十三军、红三十一军五个军,詹才芳做到了红九军政委,他的老搭档王树声,则担任方面军副总指挥、红31军军长。

詹才芳担任红九军军长时,军长是有着“小诸葛”之称的何畏,副军长则是少林寺出身、人称“许和尚”的勇将许世友。何畏有智,许世友有勇,詹才芳沉稳,这个铁三角的组合,正是红九军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的最大保障。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使得许世友对詹才芳感激备至。当时根据地粮食紧缺,为了节约,张国焘下了军令:全军禁酒。这道军令可愁坏了嗜酒如命的许世友,你让他不吃饭都可以,但不喝酒,那可真是要了他的命。军令传下来后,许世友坐立不安,急得团团转。

就在许世友无比焦虑之时,詹才芳找到了他,轻描淡写地对他说道:“世友,组织上决定了,你是特例,可以允许喝酒。”

许世友欣喜若狂,想不到自己的首长如此轻描淡写,就解决了自己的难题。建国后,已经是开国上将的许世友每逢遇到詹才芳,必定提到此事,对老首长感激不尽。

长征时,红四方面军两过草地,遇到的困难是三大主力中最大的。过草地时,为了充饥,战士们被迫杀掉战马,以马肉补充能量。詹才芳从小食素,一生不食肉,粮食没了只能吃草根树皮,就这样一路挖草根、剥树皮,詹才芳走到了陕北。

抗日战争时期,詹才芳先后在晋察冀第三军分区担任参谋长,在冀热辽军区做副司令员,与黄永胜、程子华、李运昌等名将搭档,开始从政工干部逐渐转为军事干部。

抗日战争胜利后,冀热辽军区部队大批进入东北,李运昌、曾克林、詹才芳、程子华等冀热辽干部全部归入东北民主联军的建制,接受林彪司令员的领导。

东北民主联军在逆境之下,凭借三下江南四保临江逆转了局势,将国军分割包围在沈阳、锦州、长春等大城市中。老蒋先后派杜聿明、陈诚、卫立煌等人主持东北战事,依然无济于事。1948年,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一举歼灭卫立煌集团47万人,将东北的国军势力连根拔起。

随后,四野回师南下,通过平津战役、衡宝战役、两广战役等一系列战事,彻底消灭了蒋家王朝的主力部队。

在这个期间,詹才芳先后担任东野第九纵队司令员、四野第46军军长等职务,参加了解放湖南之前的所有战役,立下了不凡的战功。

经过抗日战争时期数年的磨练,詹才芳的军事才能已经非常不错了,到了解放战争,詹才芳得到了林总的重用,他的第九纵队,实际上是由冀东地方游击部队改编的,战斗力原本比较一般。在詹才芳的整军下,这支部队在东北战场进步神速,表现不俗。

在辽沈战役中,第九纵队从锦州南门神速突破,一鼓作气杀入锦州城内,活捉东北“剿总”副司令官范汉杰,歼敌1.5万人。随后,詹才芳指挥九纵从锦州直扑营口,歼灭守军,阻断了国军从海上的逃跑路线,为辽西歼敌立下了奇功。

湖南解放后,詹才芳并没有随四野继续南下,而是率46军留在湖南,担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进行湖南的战后重建,以及剿灭湖南境内土匪的事宜。1955年的授衔典礼上,詹才芳获授中将军衔。

当时参加授衔的将军中,有三位上将都曾做过詹才芳的部下,他们是陈锡联、洪学智、许世友。虽然詹才芳的军衔不如他们高,但在他们心目中,詹才芳永远是自己的老领导、老首长。

授衔典礼结束后,洪学智、许世友、陈锡联相约而定,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来到詹才芳中将面前,齐举右手,郑重地向詹才芳敬礼,向自己的老首长问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詹才芳面含微笑,心怀欣慰,自己一手带出来的三位部下,齐齐成为开国上将,他们的赫赫战功,更是在全军中受到瞩目。

詹才芳的一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除了洪学智、许世友、陈锡联三位上将外,王近山中将也曾做过他的部下。王近山人称“王疯子”,骁勇善战,作风勇猛顽强,他在二野时,对二野名将杨勇都颇为不服气。但是对于自己的老首长詹才芳,他却是心服口服,对其十分尊敬。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李先念也曾做过詹才芳的部下,黄麻起义时,李先念就是詹才芳的部下,两人一起参加了起义,共同成长为红四方面军的高级指战员。李先念曾经担任过新四军师长、中原军区司令员,以他的职务来说,属于大将的级别了,而李先念日后更是做过国家主席,级别之高,不可限量。

詹才芳的部下中竟然出了一位大将级别,三位开国上将,不得不叫人佩服他的识人之明了。纵观詹才芳的一生,他担任政工干部时组织、宣传工作样样拿手,担任军事干部时不仅善于指挥,而且善于练兵,将一支二线部队带成了四野的劲旅。詹才芳,正是开国名将的杰出代表,他不求名不逐利,颇有君子之风,纵然只被授予中将,也毫无怨言,为革命任劳任怨,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1992年12月2日,詹才芳与世长辞,享年85岁,从一个饥寒交迫的穷小子,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名将,英雄一世,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