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考验、洗牌与整合,民营医院的赛道已经升级,学科建设正成为支持医院发展与竞争的关键力量。如果民营医疗的专业能力能进入内卷,无论是对行业还是对患者,都是一件好事。

民营医院未来的定位重点:

学科建设

今年7月初,成都市卫健委公布了《2021年成都市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立项、验收和动态考核结果的通知》,确定全市88个项目达到重点学科、专科的立项标准,26个应验项目通过验收并授牌,8个已授牌项目通过动态考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我们注意到,其中有7家民营医疗机构的项目也通过立项标准,1家民营医疗机构的已授牌项目通过动态考核。分别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关于民营医疗机构申请名额的要求:重点学科(实验室):三级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申报重点学科(实验室),每个单位1项;重点专科:社会办医疗机构申报重点专科,每个单位1项。

按照申报要求,这些申报的医疗机构不仅需要自身三年内未发生过重大医疗事故,不存在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或科研诚信不良记录的科室,申报的科室更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无论是临床技术、疑难危重症诊疗还是专科科研。

重点学科、专科以三年为周期。上一次,成都的医学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立项项目还没有这么多民营医院参与的身影,小编查询了2019年成都市医学重点学(专)科建设项目拟立项项目,39个项目中其中仅爱迪眼科一家民营医疗拥有拟立项目。

今年4月,爱迪已经与四川其他6家医疗机构一起晋升为三甲医疗机构,消息一度引起了圈内外的热议,一些眼科机构也开始马不停蹄布局三甲建设了。

无论是三甲建设,还是重点专科,都需要依托学科建设。

过去,民营医院多采取与公立医院差异化医疗服务的竞争策略——选择技术人才要求相对较低、医疗风险较小、资金回报速度较快且民众医疗服务需求无法在公立医院得到满足的专科领域,并在过去数年取得了快速的扩张。

带来的后果便是,民营医疗机构重营销、轻医疗的印象深入人心,即使三甲、重点专科这样的标签贴到了身上,也接受的多是审视的目光。

竞争只有回归医疗本质

才能回应期待

2019年,国家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在这份文件中,社会办医的定位从“重要补充”,变为“重要组成部分”和满足不同医疗需求的“重要力量”。

这之前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还提出,国家将支持28所民营医院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每个项目将获得五百万元资金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政策都是对社会办医在中国医疗体系与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期待。

但在最新的政策中,“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民营医院从“补充”变为“重要组成部分”之后,又回归了“补充”地位。

有媒体认为,这是因为民营医院并未充分实现国家的定位与政策的期待。过去几年真正推动社会办医发展的,是限制公立医院的发展,特别是限制公立医院的规模。而据预计,后期对于公立医院的限制会放松的。

这意味着,民营医疗的生存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将面临着新一轮考验、洗牌与整合。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出重围?

长远之计唯有学科建设!

如果民营医院可以聚焦资源,把某些专科的技术实力做上来,做到特别强,专科带动综合。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增长 难的问题,运营得到良性循环,也会进一步被国家认可。未来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民营医院一定会有非常强的特色科室,真正回到医疗本质的道路上来。

根据要求,申请重点专科的立项需要前3年的佐证资料,从立项到授牌,又需要3年的建设和考核,6年的时间不短,布局学科建设越早开始越好。

▐ 素材来源: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