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发生在中国境内的野生象群长距离迁徙活动,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来自云南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十余头亚洲断鼻象,突然离开活动领地,一路北上数百公里。对此,云南省政府集结大量人力紧急处置,并通过车辆与无人机不间断监控,最终实现“人象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云南亚洲象一路向北迁徙(来源:央视报道截图)

此次象群迁徙事件备受瞩目,如 “小象滑滑梯下山”、“离群独象使坏现场” 等消息不时登上微博热搜,外媒也曾报道称:“在中国漫步的大象成了国际巨星。”

7 月 3 日,The Innovation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是什么引发了亚洲象穿越云南西南部的北迁?》(What triggered the Asian elephant's northward migration across southwestern Yunnan?)的文章,详细探讨了本次亚洲象北迁的原因。

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谢平担任该论文通讯作者。

图 | 相关论文(来源:The Innovation)

人象领地冲突加剧

亚洲象一路向北,几乎横跨半个云南省,这种长距离迁移在过去并不常见。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境内的亚洲象上一次的长距离南北迁徙,还是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

例如,在全新世(Holocene)地质时代早期,亚洲象就有过多次大规模迁徙,活动区域甚至一度到达黄河流域。

随着人类活动加剧,亚洲象的生存区域逐渐缩小,一路退缩至现今的云南省附近,也就是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目前,超过 90% 的亚洲象种群都生活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云南亚洲象迁徙路线图(来源:The Innovation)

此次,亚洲象群北迁,虽然无法知晓确切原因,但显然无法摆脱一个既定事实,即人与动物的领地冲突加剧。事实上,近年来国家自然保护区周围已发生过多起人象冲突事件。

另外,也有专家猜测,可能是地磁爆引起地磁强弱变化,让习惯云南原本磁场的亚洲象们极难适应,不得不更换领地,从而一路寻找 “熟悉的感觉”。

不过,目前还尚未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这些猜测。在谢平看来,“大象迁徙是一个复杂的生态过程,在持续时间、距离、时机和原因上可能各不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将于 10 月在昆明举行,恰好临近象群活动区域,或许会对该事件作出最终结论。

多重因素协同诱使象群北迁

人与野生动物的领地之争由来已久,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此次 “断鼻家族” 一路向北迁移,既有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有近年来环境变化的原因。

第一,云南象群的生存地与几十年前相比已大幅缩小。

农业和种植业等大规模第一产业的发展,大大蚕食了野生象群的生存空间。

该论文研究数据显示,在野生亚洲象曾经分布的区域,自然森林覆盖率从 1975 年的 69.3% 下降到了 2014 年的 57.8%,耕地面积由 21.13% 减少到 6.45%,而橡胶树和茶叶种植园从 1975 年的 9.3% 增加到 2014 年的 34.7%。

而另一方面,伴随着栖息地的缩小,云南野生亚洲象数量却在持续增长,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现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象群迅速扩增至近 300 头,几乎倍增。

图 | 亚洲象(来源:Pixabay)

以亚洲象的巨型体格和巨大食量来看,逐渐缩小的自然区显然越来越难以满足野生象群的生存需求。

比如,为引导象群在云南玉溪走向设置路线,工作人员投置了近四吨的菠萝、玉米等食物,但象群只用了 8 小时便将这些饮食一扫而空。亚洲象的食量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气候干暖化导致保护区内草本和灌木植物急剧减少。

自 90 年代末以来,云南西双版纳的年平均气温一直在稳步上升,与此同时,这一区域降水偏少,高温伴随降水不足导致该地区出现严重干旱。

2020 年初,云南的干旱指数达到了一个极低的数值,而数值越低则干旱越严重,这意味云南气候状况正急速恶化。恰在此时,亚洲象开始集体向北迁徙,让人不得不将大象北迁原因与环境的日益干旱化联系起来。

图 |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情况(来源:The Innovation)

该论文分析了云南大象保护区过去 60 年间气候的变化趋势,以及近 5 年的月均干旱指数和草木植物覆盖率的月均变化趋势。结果证实,“干热的自然环境确实影响象群北迁” 这一猜测。

气候变化对象群生存影响巨大,随着保护区内草本和灌木植物减少,亚洲象群以及其他大型陆生哺乳动物甚至会面临死亡威胁。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全球范围内时有发生。

较近的一次是 2021 年 3 月,彼时,非洲博茨瓦纳经历了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非洲象群为了缓解饥渴,饮用了含有大量蓝藻毒素的水源,这种毒素会在干旱条件的刺激下疯狂滋长,最终导致大批非洲象死亡。

与此悲剧相比,云南亚洲象的一路北行,相对就充满了轻松氛围,更像是一次集体出游,甚至会出现偷吃烤酒而醉倒的 “呆萌” 瞬间。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和群众对云南象群给予了足够的包容和关怀。

不过在围观和调侃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我们应关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气候)的协同效应,以便制定适应性管理策略,如重新设计自然保护区以增加栖息地,加大迁徙廊道的连通性,以及增加食物资源等等。” 谢平在论文中提出建议。

可以预见的是,极端天气在未来仍然会反复出现,气候恶化甚至会更严重。因此,如何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实现人象的和谐相处,仍将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End-

参考:

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 (21) 00067-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