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势则从,无势则去。利丰则聚,利尽则散。“人际关系对于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它是人们无法挣脱的一张网,越是挣扎,它或许捆得越紧。要学会融合、配合,当然,人从幼时慢慢长大,人际关系也不断地变化着。这张人际的网也人越织越紧密,就要看怎么调整自己,与其和平相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还咿呀学语时就有玩伴,那时候家长们会教自己学会分享,学会怎么和小朋友相处,要学会礼让。慢慢长大,上学后,那就是和老师、同学们的交往,一个学生在学校里不可能独来独往,进入一个集体后,就要面对如何处理与周围同学的关系,学会和同学团结友爱。

经历学生时代的纯真年代后,步入社会,这张人际关系的网也就越发复杂,与同事、家人、伴侣、孩子的关系,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个人活着,一辈子不可能自由自在,不管不顾,总会有牵扯到自己的关系,因此一定要好好去思考,处理。

1044年,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年曾写过一篇非常特别的奏章给宋仁宗。这篇奏章叫《朋党论》,其中有句非常经典的话:“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此中之意一目了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同理。一个君子,他的社交圈就以君子为主,而同时,小人的社交圏可能就以小人居多。

所以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也很明显的解释这一道理。欧阳修写这篇奏章的目的,就是要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清白,并不是自己不与他人交友,只是君子是与君子相交,才会更加相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间有那么一句俗语:“人到中年两不交”,是说人一旦到了中年,有两类人就不适合深交了。那么究竟是哪两种?一类是伪君子,其实伪君子比小人更加可怕,表面看起来是那么正面,受人信任。但他们隐藏在内心的那份邪恶,不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是难以发现的,正如明刀易挡,暗箭难防,所以时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清朝《围炉夜话》里说:“孔子何以恶乡愿 ,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 ,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人心肠。”王莽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伪君子,篡位前,他谦恭勤俭,礼贤下士,上位后,他露出真正的面目,以往的至交都被他连累。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写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第二类是自私的人,这类人心里只有自己,什么事都只为自己谋划,比起伪君子,这种人要好一些。“患得患失,尽是俗人心肠”这句话诠释了这类人的核心。在他们眼里,只盯着眼前的利益,只盯着自己所谋的位置,对于任何事,自己是决不能吃亏,想要得到的东西决不可能让步。

在生活中,我们不时会遇到这两种人,正所谓人心隔肚皮,谁也不知道谁肚子想什么,只有甚是了解的人,才会大言说:我就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伪君子这类人,其实交往并不会让人累,因为你之于他们有利用价值,才会接近,一旦目的达成,或许就会弃你而不顾,受伤的永远是还蒙在鼓里的你。

那么自私的人,起初相处就会让人不适,不容别人去侵犯属于他们的任何利益,之于每件事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可能就是一些人称的“俗人”。

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却不能单独的存在着,必与外界联系,慢慢地,人与人相处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人际。往往几个好友之间都有相同的特质,才能融合到一起。到了中年,一个人身上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所谓上有老,下有小,这个年龄段的人承担得太多,更不能为其他事分心。

因此说要慎交,不要一时糊涂,又跌一脚。这个年龄段的人,再无精力分辨真伪,也无精力去礼让他人。人处中年,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序也到顶峰,没有孩童时候的纯真,也没有老年人的朴实,所以,身为中年人,所处理的事务繁多,也只能说化繁为简才是这个年龄应有的处事原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