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的起家,是从做编辑开始的。

只上过小学四年级的他,在人生最迷茫的时刻,常用读书来安慰自己。26岁那年,他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讲述的是一个车间女神爱上普通车工的故事。

彼时,描写纯朴爱情的故事,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这篇小说按今天来说成了一个大爆款,上千万的阅读人次,让马未都一炮而红。他也因此顺利进入《青年文学》杂志社当上编辑,一个月工资60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未都年轻时

十年的编辑生涯,马未都可以说是很多人的伯乐。莫言、余华、刘震云、史铁生等人的文学作品在他手中流过。他又力排众议,发表了王朔的《橡皮人》,让后者红遍全国,引领了整个80年代。

那个时代的人,有一种顽主气,一边嬉皮笑脸,一边又在文章中讨论严肃的社会主题。大院子弟里走出来的京圈文化,再加上当时的文化氛围,造就了一批肆意挥洒,毫无顾忌的知名作家,也成就了文学的黄金年代。

可就在声誉达到巅峰的时候,马未都却主动辞职,带着圈内人尊称的“瘦马”笔名,彻底从文学圈消失。

究其原因,引用1993年冯骥才的一句话:“那个曾经惊涛骇浪的文学大潮,那景象、劲势、气概、精髓,都已经无影无踪,魂儿都没了,连感觉也找不到了。”

马未都和王朔

文学圈变成了名利场,已经不纯洁了,那就自己主动离开吧。

离开杂志社后,马未都先是用积蓄开了一家海马歌舞厅,一面营业赚钱一面也是和朋友们聚会的地点。没想到的是,人脉广阔也有不好的地方,朋友们消费后不爱买单,加上歌舞厅鱼龙混杂,经常发生冲突。

最终歌舞厅以倒闭收场,马未都因此亏了43万元,而当时北京一个小套四合院也才1万出头......

郁闷的马未都找王朔喝酒,二人一合计,既然写过那么多精彩的故事,见过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现实,何不把众多作家聚集起来,将故事变成剧本拍成电视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马未都又与王朔、海岩、刘震云等人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拍了电视剧《海马歌舞厅》,策划了电视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个个都是爆款,可谓全民追捧,最夸张的收视率达到了惊人的98%,马未都也因此在90年代初,就赚到了600多万的身家。

钱也有了,名也有了,可马未都依然还不满足,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欲望和理想往往容易弄混,他说过一句话:“理想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快乐的。欲望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痛苦的!”

影视圈是比文学圈更加残酷的名利场,马未都也不喜欢,既然赚够了钱,干脆头也不回的离开,去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马未都与其恩师王世襄

从此以后,马未都走街串巷,与工匠、民间艺人混在一起,俨然一幅“收破烂”的形象,作家、编剧的名头一去不复返了。

原来收藏古董,才是自己的最终梦想!自从接触了收藏之后,马未都感觉到:文学是烟卷,文物是雪茄,抽完雪茄后,烟卷也就没味了。

早在1988年,他就认识了令自己受益一生的恩师王世襄,听这位一代大家聊古董文物、聊历史文化,灵魂仿佛在这瞬间腾出一片净土,和外面那个虚伪的世界隔开。

为了找到自己喜爱的藏品,马未都成了“街溜子”,主动去大爷大妈家里当“保姆”,脏活累活抢着干,就是希望能把人家嫌弃的破旧锅碗瓢盆惠让给自己。图书馆和故宫变成常去的地点,学到经验后就立马进入市场实战,小学都没毕业的他,眼力却练得比那些资深专家还厉害!

马未都在节目中经常说自己当年捡漏的故事,也让不少人产生了误解,好像他就是利用“信息差”欺负别人不懂,才收藏了那么多顶级古董文物,貌似就是个为了赚钱的文物贩子。

其实,在八九十年代,民间古玩收藏才刚刚解禁没多久,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收藏的概念,要么当破烂扔了,要么就便宜卖给二手贩子,很多文物也因此流失到国外。那时候古玩收藏也不像现在,个个炒作到天价,很多藏品买下来就等于接到最后一手,纯亏钱的,不是有一腔保护文化的信念,根本坚持不下来。

如果纯粹是为了赚钱,马未都大可以倒买倒卖,只收热门藏品,比如瓷器、字画、家具之类的,完全没必要再收其他冷门藏品。但马未都也经常花高价购买一些藏书票、破旧民俗物件等,赚不到钱,但收藏到的是情怀。

正是有了这种情怀,才成就了马未都后来京城第一收藏家的名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复博物馆“松溪草堂”实景陈列

文物有价格,但文化是无价的,如若一味地将金钱与文物联系在一起,那文明就变成了行尸走肉。马未都用十数年时间,收藏了数千件精品古董文物,并且建立起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这些藏品有些是他在拍卖会上高价拍下来的,有些是在朋友那里“死缠烂打”收过来的,也有很多是往年几十元、几百元低价捡漏到的。时间是检验成功藏家的最好的专家,如今它们都变成了天价,随便一件精品都价值数百上千万,整个博物馆的藏品加起来,总价值高达上百亿!

有次在昆仑饭店遇到王朔,当时王朔炫耀自己的小说卖到国外,赚了50万美元,马未都轻描淡写地回应:“我几块钱买的瓷器,转手就能卖400万!”王朔被呛得说不出话来。

的确,马未都靠自己的努力,能很轻松的成为百亿富翁!但他却做了一个决定:以后要将这些藏品全部捐赠,自己一件不留!

之所以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因为马未都活明白了!人生就是一个名利场,年轻的时候追名逐利实属正常,当名利都有了之后,接下来要追求的就是“吾灵魂归处是吾乡”。

到了马未都的境界,再说赚多少钱,收藏了多少官窑家具,已经没有意义了。他已经进入享受的过程,古物之中的文化艺术内涵,可以有益健康,提高素养,传递着高雅的美和享受的趣味。

现在观复博物馆搬迁到寂静之地,养了许多猫,慵懒自在,快活灵性。当初马未都用文学影视来抒发意见,张扬个性,追求名利,如今却早已云淡风轻,读书、品物、撸猫,远离了古玩界的是是非非,这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