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这句话耳熟能详的话,我们很多家长都知道,但真正能够做到的有多少?

即使有些家长做到了,那陪伴孩子需要做什么呢?

最近看了一篇国外的研究报道,深有感触,和大家分享一下。

英国曾经做过一项横跨70年的纪实追踪,从1946年开始,记录下近7万个孩子不同的成长轨迹,试图寻找出让孩子优秀背后的原因。

调查前期,如预期的那样,五代人的调查数据揭露出扎心真相:

孩子的成长、成就受家庭社会、经济水平影响,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注定一生平庸。

然而在调查中后期,另一份数据揭示:仍有20%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最终能够突破家庭环境限制,成功逆袭。

调查结果显示,改变这些孩子命运的关键是:他们都拥有从小会陪着他们长大的父母。

虽然父母收入不高,但他们用最大的可能关心着孩子,这样的家教环境让孩子变得自信而又勇敢,有勇气和闯劲去改变自己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言说:“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可是当我们很多的家长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别人家优秀的孩子时,我们有没有回头反思过自己:你是那个别人家陪孩子长大的父母吗?

那么我们到底要怎么样陪伴自己的孩子呢?

1、陪孩子,陪的是关系

也许很多家长会发出疑问:说工作多么多么忙,没有时间陪孩子,陪了孩子就要放下工作......

找这些理由的时候,我们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我们的孩子到底要什么?

试问:你有认真地问过你的孩子这个问题吗?

一位朋友跟我分享过她在幼儿园里曾经做过这样一件小事情,感触很深。

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很简单,就是收集孩子们的心愿,但当老师听到孩子们的愿望清单时,有些惊呆了,因为大多数孩子的心愿都是:

希望爸爸早点下班回家;

希望妈妈能够早点来接我放学;

希望能跟爸爸妈妈周末一起去游乐场;

这里面很少有孩子要求父母给自己买个玩具或者买一份好吃的。

可见孩子内心的心声是多么的单纯。当我们的家长们以物质来满足孩子需求的时候,也许孩子心里真正想要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拥抱,一份片刻的亲密相处,或者简短的鼓励,暖心的眼神等等,都可以温暖我们幼小的心灵。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陪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考量,也不是简单的陪着孩子,你写你的作业,我打我的游戏,而是父母真正去花心思,用尊重的态度,用爱去链接你跟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陪伴,陪的不是本身,而是陪伴过程中,孩子从父母身上感受到传递过来的爱,这样的爱,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自信,也能让孩子学会爱他人,会给孩子一份发自内心的安全感去拥抱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高质量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一生充满各种各样的考验,能否胜出,其实是一种教育的比拼。

父母作为孩子链接世界的启蒙,陪伴的方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孩子对自我认知的构建。

在《朗读者》中,董卿说过这么一句话:“陪伴也是一种力量,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培养孩子的品格和技能。

孩子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在培养他各种各样的习惯,品格和技能,而真正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还是这些。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孩子好的示范,帮助孩子约束不良行为,培养孩子的的成长型思维,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父母的养育方式,影响着孩子的未来,这个陪伴,也许与时间多少无关,但与父母重不重视,愿不愿意花心思有关。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保质期的,这个保质期就是孩子最依赖父母的那段时间。这个时间也是培养孩子自律和习惯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未来就只有摇头叹息的份了,所以教育孩子要趁早,与其未来花十年时间去重塑孩子,还不如花十年时间去培养孩子。因为未来的十年对我们家长来说也同样重要,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时间做很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期待我们的每一位家长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改变。

教育的宗旨是把千万个孩子培养成千万个样子,而不是把千万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样子,我是果爸,关注我,与您一起享受养育孩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