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2天,俄罗斯的新型单发战机/“轻型战术飞机”(LTS)就将在莫斯科航展上揭开面纱。俄毕竟是传统航空工业强国,用了一点点营销手段就把全吊足了全世界的胃口。

莫斯科航展目前正在忙碌的准备当中,裹着黑布的LTS的转场图片转眼传遍了世界。相信再过2天LTS将会有海量的信息传出,但裹着黑布的LTS已经透露了不少信息,今天北国防务特约撰稿人杨政卫就先带大家“预览”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判断LTS的主要障碍是我们对它的底细一无所知,它的任务定位是什么我完全不清楚

开头要先说一下,虽然现有的轮廓信息虽然说明了一些问题,但毕竟面纱还没有揭开,因此本文的判断未必完全准确,一些出入我们将会在后续报道中纠正。

从公开的“包裹照”看,目前已经可以看到LTS的以下几大特征

其一,V型垂尾、无平尾的尾部构造。LTS看起来没有平尾,而V型垂尾的根部构造稍向后延伸,发动机又偏上方安装,所以发动机侧面都会被遮蔽起来。此外也看得出垂尾根部构造不会太小,它应该跟苏-57一样采用全动垂尾。发动机喷嘴轮廓看起来是117发动机,这比较合理,因为要搞个单发其中一个目的是发动机要跟重型战机通用,那么未来应该就是要用“产品30”,而现阶段当然先用117凑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猎人”无人机的设计中大量沿用了苏-57的设计和技术,LTS应该会与之类似

其二,机身跟机翼应该是中单翼、翼身融合布局。从侧面看,飞机相对而言很厚,这大概是又要单发,又要放内弹舱就一定要变厚。但可以发现在机翼平面的上面与下面都比较厚,显示它不是像歼-20、X-32、F-22这种比较接近上单翼的布局,而是比较像F-35。这种布局比较容易让机身成为升力体。

其三,可以看出座舱盖的轮廓与苏-57很像,看来应该也是采用苏-57的滑盖式舱盖,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弹射时直接炸出去,不用等舱盖被吹开,可以争取一点时间。此外起落架仍然是俄式粗壮风格,连这种单发飞机的前起落架都跟你搞双轮。

其四,最有趣的当属进气布局。从正面远远看,很像F-35的两侧进气。不过当我们放大细看,以及从斜前方视角观察,可以明显发现覆盖布在机鼻附近压出几个很明显的棱线,看起来,它是很像某些想象图中所示的,进气口是从侧面包到下面,很类似机头进气的构造。所以总体来说,这架单发战机在外型上应该最接近X-32,只是在进气布局上有较大的差异。

△从这两张图已不难猜想LTS的进气道真容

那么,现在看起来它是类似机首进气的布局,如果是,有什么特色?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通常会觉得机首进气很落后,是因为那通常是米格-21/歼-7那个年代飞机在用。其缺点是不容易安装大口径雷达,且雷达视野容易受限,此外,在大攻角飞行时,机首进气不像机腹进气那样可以提前整流,所以对发动机工作比较不利。

但另一方面,机首进气的好处还是有的:就气动力来说,它进气条件简单,高速时动力系统不难优化,而就隐身来说,雷达与发动机这两个正面最大的RCS来源,发动机等于被雷达遮蔽,而只要雷达隐身做好,就等于发动机隐身也做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57直通发动机的进气道是隐身设计中被吐槽最严重的的一点,LTS的进气道设计应该不至于重蹈覆辙

想象图中的“类似机首进气”融合了上述优点。首先,它不是真的机首进气,它还是有大口径雷达,只是进气口几乎 “包了半圈以上”而很像机首进气。这样一来不会影响雷达性能、雷达一样可以遮蔽发动机、高速进气条件又与机首进气类似。而在大攻角飞行方面,这种进气口相当于同时有两侧倾斜进气口以及机腹进气口,都可以用机首构造提前整流,确保好的大攻角性能。当然也可以想见在进气口的两侧与下方的部分,流场特性应该会很不一样,因此这种进气口很显然是要有三维流体力学计算能力才能设计的。

除此之外,在照片中我们还可以大概知道起落架的位置,它大约会在前述“类似机首进气口”的 “外面”,也就是说从正面看去,起落架舱、武器舱并不会完全被进气口遮蔽,也就是说,会很像是增加了 “保形舱”来放起落架跟弹舱。

△现在看来,揭开面纱的LTS可能会和这个假想图比较像

直觉上,这好像容易增加阻力。为什么不干脆用两侧进气,用进气口遮蔽后方所有结构呢?像歼-20就是这样,从正面看去几乎所有东西都 “躲”在进气口后面,这可能是要优化阻力跟重量的结果。直觉来看,如果用进气口去遮住后方的东西,那表示气流就被进气口吸进去产生推力了,而像上述这种 “类似机首进气+类似保形舱”的设计,起落架跟弹舱会彷佛在保形舱里面一样,会增加阻力。

不过仔细推敲还是会发现一些值得讨论的点:

第一,两侧进气给一个发动机用,进气道势必要弯曲,反观机首进气会很接近笔直进气,所以两侧进气给一个发动机用的设计,进气效率应该会稍差,这也等效于增加阻力。

第二,两侧进气给一个发动机用的方式较容易产生多余的横截面积,机体难免大一点,容易增重,而增重也等效于增加阻力。

第三,承上,在亚音速时,增加横截面不见得会增加阻力,但在超音速时,横截面跟阻力有很直接的关系,进气口大小也是。如果用两个进气口位在机身两侧,去遮蔽后面的结构,那在亚音速时应当无妨,但在超音速时,进气口面积如果太大,有可能超过发动机需要的总量,这时吸进去的气流反而是阻力来源。

△F-35的略胖的机身影响了超音速性能

所以综合来看,这个新款LTS的进气布局与机身设计,之所以不同于F-35那种两侧进气单发布局,可能就是同时追求低阻与减轻重量的结果,而且可能更重视超音速性能。十几年来,俄罗斯设计师多次吐槽“肥电”F-35的一点,就是因为什么都要,结果机身太胖阻力太大重量太大影响超音速性能,所以它们自己设计单发战机时,应当就会避开这些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这会是一种长得像X-32,但大攻角性能不下于F-35,又更重视超音速的一种单发战机。最理想的情况下,说不定还可以超音速巡航!

在极限机动能力方面,看起来它是采用类似三角翼的主翼,与全动垂尾。且垂尾向后延伸。这样一来,虽然没有平尾,但大攻角低头恢复力不会太差。此外,由于是单发,所以不可能像苏-57那样把弹舱往后放,所以比较不容易出现像苏-57重装时重心可能偏后的现象,那就不一定需要用可动翼前缘延伸,也有机会有同等的大攻角恢复力。

△LTS大概率将会使用苏-57的第二阶段发动机“产品30”,这将让它的机动能力有保证

如果用上三维矢量推力,超机动能力自然是更没话说,而这也会牵涉到以后最终的喷嘴选用:如果要隐身优化,自然是要用扁平喷嘴,但扁平喷嘴无法三维矢量控制;如果是用圆形喷嘴,就有现成的三维TVC可用,在隐身方面,喷嘴侧面都会被垂尾遮蔽,只会剩下后方隐身较弱,但这部分又可用喷嘴内的隐身屏蔽器来弥补,所以综合来说在这种单发战机上应该最终会保持用圆形截面喷嘴。

综上,这个LTS有没有可能是第一种可以超音速巡航、隐身、有内弹舱、机动性又不俗的单发战机呢?也许2天后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