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曾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写道“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王者以他试图和实际统治的人民的意志为天,而民众则以维持生命的粮食为天,可见食物对人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在饥荒年代,人们甚至不能吃上足够的食物,即使是在人口稀少的地方,这种情况也经常发生。过去农村和城市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人们宁愿吃树皮,啃树根,甚至吃高岭土,最后丢掉性命。古代闹饥荒时,河里鱼虾泛滥,为什么灾民宁啃树皮,也不去捕鱼?

由于地理分布不同,各个地区的地势都存在差异,大多数河流和湖泊都位于南方,那里的粮食储备充足,不用担心吃不饱。然而在灾害更为频繁和严重的北方,河流数量稀少,甚至在现在还要从南到北进行水资源协调,以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历史上水资源短缺的北部地区,如有灾情发生那便是以数十万来计算受灾量。

虽然河流和湖泊里有美味的鱼和虾,但捕捉鱼虾确实是一项需要体力和技术兼备的任务。在大多数受灾者都很饿的情况下,他们没有太多的力气,更不用说跳进水里捕捉敏捷的鱼和虾了。尽管一些渔民精通这项技术,但要养活数十万受害者,需要多少鱼和虾?捕鱼虾是一项相当复杂的任务,尤其是在没有工具支持的情况下,单靠手是没有效率的,然而挖掘野生蔬菜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鱼和虾的美味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光吃鱼和虾是不够的。在河流和湖泊稀少的北部地区,野生蔬菜比鱼类和虾更常见。说到土地,你可以看到到处都是野生植物的田地。此外,煮鱼和虾也同样困难。鱼和虾有一种强烈的腥味,所以煮鱼和虾需要油和盐等材料,与鱼和虾相比,野生蔬菜很容易煮,一锅煮过的野生蔬菜足以填饱胃。

古人宁愿咬树皮也不愿钓鱼,这一事实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其中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地主的收入和官府征收的各种税都压在村民的肩上,使他们难以维持生计。村民们甚至不能在大丰收期间囤积粮食,更不用说在饥荒之后了,即使官府没有强迫他们纳税,他们也没有东西吃。最后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咬树皮、啃树根,甚至有的村民将高岭土吃进肚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官一任,就应该为民着想为民办事,解决百姓的难题,即使在任的时期短暂,老百姓也会牢牢记住。张咏就是这样一个好官员。当他还是杭州知府的时候,正处于饥荒之中,张咏逮捕了卖盐的人,之后仅仅是训斥了几句便释放了他们,下属们都很困惑。张咏说到,现在闹饥荒,百姓只能靠卖盐来维持生计,禁止卖盐,恐会有造反。如等到秋后百姓丰收有了收入,再禁止卖盐百姓也会理解。当百姓听到这个消息时,他们被深深地打动了,而卖盐的人却少得多。

在过去,百姓依赖官府,当饥荒来临时,他们也依赖官府。官府提倡物权政治和商业压迫,所以商人的数量从来都不是很多。在饥荒时期,即使有少数粮食商人在受灾地区出售粮食,价格也会大幅上涨,贫穷的百姓完全不能负担粮食高昂的价格。而官府的救济金只会发放到大的知县,无奈之下,百姓们只好带着全家老小寻找新的住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4]

世间的事情往往如此,需要人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河中鱼虾泛滥,而人们宁愿吃树皮啃树根,也不愿捕捞,其中有环境因素亦有人文因素,在饥荒年代,可能只有经历过痛苦的百姓才懂得其中的滋味。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百姓的生活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参考资料: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