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法上的差异罢了,有人在一家公司就是做不久,有人就喜欢老实呆着。

以下三点思考,值得你好好借鉴一番。

一、有没有发现,遇到同样的问题,别人跟你的想法不一样?

同样看到一件事情或接受一个信息,每个人的认知维度是不一样的。

对信息和行为的深度解读,以及如何去处理消化,这个就能体现你到底是不是一个职场高手。

可能这个信息是陈旧的,但是如何把这些转化一下,表现为个人的真实体验,这个就需要水平。很多东西现在看上去没有答案,但是理解消化以后比较有新的机会点。

所谓职场中的位置,就是个人的发展定位,说大一点叫个人的成长战略,想在事业中发展不错,一定要找到个人可以成为头部的位置。

要么是第一,要么第二,想一想在公司里面你有没有这样的位置和可能性?

通常来讲,可以从以下的几个维度去进行思考,取其交集就是个人发展的关键位置。

第1:你能做什么

第2:你应该做什么

第3:你只做什么

第4:你不做什么

无论你现在在什么行业,在公司什么岗位,其实每一天每一个周期,都要持续思考这4个问题。

然后,取这些问题的交集,就是你的发展位置和聚焦的方向。

这样长期持续行动,你在公司的价值体现才具有差异化。因此,重要的不是每天在公司里做了什么事情,而是如何用做的这些事,体现你个人的优势和价值。

就像打广告一样,每天我们一出门就会看到各种纷繁复杂的广告,广告其实就是一种传播。

二、工作想法的不同,根源在于每个人的技术差异,你懂技术吗?

曾经跟一个做餐饮的朋友闲聊,他分享了一个很经典的理论,叫做千米7次。

简单说,就是你的门店在1公里半径范围内,品牌广告至少要重复7次。再具体说,比如店里面上了某一款新品,那在你门店1公里半径范围内,这个新品的广告,至少要让顾客能够轻松看到7次。

这样行动的点单率和售卖,才会获得理想的营业额。

所以,这也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基本动作,消费者看到同样的内容,7次以上就很容易被吸引,从而购买相关的产品,这是一种隐形的法则。

回到职场里,所谓成长,就是在公司里面要找出更多,输出个人价值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专注于常规动作。

因为普通的事情,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来代替你,而非常规的动作才是你的价值体现。

当然,每个人不可能一出生就很厉害,或者一到公司就是高手。

当你进入某一个环境,尤其是新的平台,一定要留心学习.

把那些高手的东西萃取过来,自己要懂得消化吸收转化成你的东西,这个就是基于别人的经验来萃取技术,最后整合输出成个人的职场产品。

在事业中,其实每一个人的核心技术只有一个,就是萃取技术。

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吸星法则”,身边所有的人事物,别人所有的智慧看上去是别人的。

只要你懂得吸收运用,一切都可以为你所用,带来新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如何把别人的本事学过来,让个人不断成长?

就像彼得.德鲁克所讲:“用人所长,是投资。用人所短,是成本。

你跟团队成员的互动,跟领导的交流,其实要么是投资,要么是成本。每一天的动作,无非是这两者中的某一项而已。

当你懂得投资,那么你每天的价值就在提升。当你每天都在付出,个人的成本不断的损耗,那么你每天其实都非常的疲惫。

现在,你结果不好没关系,但是要站在未来看现在,懂得趋势。

也就是至少要看到某个专业或者行业,三五年,甚至十年以后,大家或者你可能都在干什么?

站在这样的一个角度去分析,你的维度就跟普通人是完全不同的。

每个人都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标签,一个没有标签的职场人士,很难形成个人影响力。

很多时候,决定我们自己的并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要懂得赋予经验某一些意义。

而这种所谓的意义,就是一种个人的标签。一旦有个人标签,在别人心目中就已经占据了一种位置。

工作中的你,一定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要觉得自己是老员工,就可以好逸恶劳,所有的高手都明白一点,总有一个比你更忙的人在学习。

优秀的人,根本就停不下来。职场里,我们常讲的工作专业度,其实就是看谁的颗粒度更细。

为什么?因为你所具备的,是别人没有的本事。你所表达的语言别人听都没听过,这就是你的认知优势。

一旦具备这种所谓的发展机会,你的危机感比普通人就会要弱一点,这是个人的一种“特殊才能”。

记住,你的颗粒度越细,所体现出个人的专业表现就越具体。人们对你更信服,自然你的事业发展筹码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