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称,“今年,工信部针对APP的治理,开展了专项行动,采取一系列措施,总体效果比较明显。最近滴滴出行APP下架,我们也关注到这个信息。各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依据职责,继续强化APP的治理。”

推荐阅读:

滴滴事件催化政策升级 为网络安全板块带来了什么

滴滴出行被启动网络安全审查,数天内,《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和《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等文件接连出台,让网络安全热度骤升。监管加码的同时,利好也在出现,网络安全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①政策支持,产业规模三年或超2500亿

一系列政策出台,为产业规模定下了明确目标。7月12日,《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

据CCID数据,近三年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复合增速维持在20%左右,2019年市场规模为608.1亿元,预计2021年将增至926.8亿元。

作为顶层产业政策,《三年行动计划》还指出,电信等重点行业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要达到10%,并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和物联网等前沿领域加强网络安全供给。

基于政策端和需求端对网络安全的认可,我国网络安全市场将会长期向好。一方面,监管层面的一系列举动为行业景气度奠定了政策和监管基础,另一方面,政企等机构在网络安全领域加大投入,将为网络安全厂商的技术研发和业绩增长提供持续驱动力。

②国内产业小而不强,投入比重偏低

中国网安发展历程可分为起源期、萌芽期、成长期和加速期四个时期,分别对应通信加密时代、计算机安全时代、信息安全时代和网络空间安全时代。直至2015年,中国才进入加速发展期,开始聚焦网络空间安全概念,该产业在国内依然很年轻。

因此,中国网络安全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IDC的数据,我国企业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的比例平均只有2%-3%,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网络安全意识不足,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比例已达到10%-15%。2019年,中国成为网络攻击中位列世界第二的国家。

工信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专家团队早年曾撰文指出,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仍存在核心技术欠缺、产业规模较小、市场需求不足、产业协同不够等问题,产业小而不强的整体态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与此同时,相关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重合度太高,技术和研发投入有待提升。

③本土企业聚集中游,客户群扩大趋势明显

网络安全产业的范围和市场主体十分广泛。产业链上游为基础硬件提供商,代表性公司包括英特尔和三星;中游主要分为安全硬件设备厂商、安全软件厂商和安全集成厂商,目前国内头部企业集中在中游,包括赛门铁克、启明星辰和深信服;下游主要为各类用户,即政府、军工、电信、教育、金融、能源机构。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兴起,近年来,用户基数的不断增加,网络攻击形态变得日益复杂,下游越来越多客户开始向头部厂商寻求一体化网安解决方案。

过去五年,下游行业客户群变化趋势呈现出两大特点:由中央直属部委向省、市地方政府逐级延伸的态势;由金融、能源行业的总部机构向其下属分支机构逐步推广的态势。

在刚刚结束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安全高端对话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处长裘薇透露,正与网信办协商在今年发布的“十四五”网络安全规划中,把政府和公共事业单位网络安全占信息化的投入比例提升到10%以上。在政策及内生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客户群扩展趋势将更加明显。

④新兴安全需求旺盛,头部厂商增速迅猛

从2019年Q1至2021年Q1营收复合增速看,国内网络安全领域相关企业中,安恒信息、深信服、启明星辰等头部厂商表现亮眼,增速分别达到51%、30%、21%,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其余多数厂商复合增速处于10%以上。

安恒信息作为新兴安全厂商的代表,收入复合增速最快,侧面反映新兴安全需求在疫情下依然保持旺盛。此外,深信服的渠道及研发优势突出,并在安全之外拥有强劲增长点,该公司也保持迅速增长。随着网络安全审查牵引出巨大产业契机,网络安全需求将释放,各大厂商收入增长有望进一步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