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现象很普遍,也很正常。同一个老师教,学生不可能都得100分,因为决定分数有很多原因。每个班级都会有成绩优异的孩子和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关键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呢?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习搞不好,主要原因有3个:不想学、不会学和缺乏好的教育资源。

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教育资源基本是一样的,所以问题应该主要出在学习态度(不想学)和学习方法(不会学)上。

①不想学,即学习态度不好。其实,再往根上来讲,主要是前期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父母跟孩子的沟通方式方法不科学,把孩子天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浇灭了。学习态度是1,其他都是跟在后面的0。没有学习态度,给孩子请再好的老师,教他再好的方法都是白搭。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智商特别高的是极少数,智商特别低的也是极少数。

美国的一位教授埃里克森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指出: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基因的力量》一书中也指出了类似的观点和大量的佐证。所以,学习态度很重要,它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②其次是“不会学”,所谓“方法不对、努力白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万达的王健林和清洁工人都是凌晨4点钟起床,那为何两者创造的财富价值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呢?所以,努力和勤奋一定要讲方法和策略,用对了地方才可能出效果。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效率低下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学习成果 = 学习时间 × 学习效率,所以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仅仅靠勤奋努力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要讲策略和方法,这样才能让努力效果最大化。

个人智商不一样。

俗话说:十根指头有长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商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是造成学生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刘某是我遇到的一位记忆力超常的同学,对于要背诵的课文,虽不敢说他过目不忘,但至少可以说他读过三五遍就能记住。而同班的谭某则恰恰相反,20个字的五言绝句,他常常读上一个小时也背不顺溜。

王某某很有数学天赋,他不仅解题思路清晰,而且速度快,课堂上做题,有时候老师还没有得出答案,他就已经举手了。高考结束后,他很轻松地被武汉大学数学专业录取,现在已经是中央财经大学的教授。而同班的朱某某,看见数学题就头疼,中考时,数学居然没有超过20分,最后,自然连高中也没得上。

学习习惯不一样。

学习习惯不一样是造成学生成绩差异的重要原因。丁某和孙某是邻居又是同学,俩人智商差不多,小学时成绩也不相上下,但初中之后,差别就出来啦,丁某学习成绩长期居年级前十名,而孙某则一直在班上的中等水平上徘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丁某自觉且刻苦,再加上家长平时督促到位,从小学开始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孙某却恰恰相反。

家庭环境不一样。

家庭环境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学习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曾某小学时成绩优异,当年是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分到班上的,但进入初中后,父母亲感情出现了问题,先是吵架,后来是闹离婚,让曾某失去了一个安心学习的家庭环境,学习成绩开始直线下降。父母离婚后,曾某学习成绩一度跌到了班上最后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督促不一样。

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是非观念,自制力也不强,这就需要家长及时督促指导。立斌同学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立斌平时由爷爷奶奶管教,由于爷爷奶奶溺爱孙子,对立斌的学习不会干,也不敢管,致使无人管教的立斌如同脱缰的野马,从小学开始就尽情的玩耍,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听课效果。

同在一个班级,有的学生上课时紧紧盯住老师,用心地听着老师讲的内容,同时大脑飞速地旋转,这样的学生眼睛是亮的,老师每讲一个知识点,他都会牢牢地记住,不明白的马上记下来下课去问了老师。还有的学生,人是坐在教室里,眼神却是涣散的,东看西看,老师所讲的内容模模糊糊,似懂非懂,不懂的内容也不去问老师。日积月累,最后根本就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

吃苦的能力。

学习是苦的,是累的,尤其是到了高三,晚上学到12点很正常。有的孩子能够坚持住,每天写完作业还要复习当天所学内容。能够坐得住冷板凳,也能耐得住寂寞。还有的孩子总认为学习太苦太累了,大好的青春时光为什么要这样浪费呢?于是上课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批孩子在趴着睡觉,晚上不到十点就困得睁不开眼睛,连作业都是上网抄的答案。

目标清晰。

你去问那些学习好的孩子,你要考哪所大学?将来长大要干什么?他会马上信心满满地告诉你,那种憧憬那种向往,你都会感动。目标是他们学习的动力,他们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地去执行。还有一些孩子根本就没有目标,想考哪所大学不知道,将来想干什么也不知道。正因为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学习上遇到点困难就想退缩,单词背不下来,课文太难了,最后成绩是一塌糊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在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教,最后能得多少分是学生个人决定的。

个人分析:

作为一名老师,我不能不说:学生学习好不好,考试分数高不高,这单凭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付出程度,必然会对学生的学科成绩产生影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某个班绝大多数学生考出90多分,且满分就有近半学生。对此,社会上给予该老师的评价一定是“厉害了!”确实如此,该老师本来就是学校数一数二的优秀老师。可是,很遗憾:该班仍有2、3个学生不及格,最低分才30多分。

但我相信,这几位学生的家长是不会说老师不行,怪只怪自己的孩子太不争气。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这几位学生以前只考10多分,而现在能考3、5十分了,进步已经很大了。这不正是老师付出的结果吗?另一方面:即使不同老师教同一个班,采用的是同一套教学方法。可是,同一个班却有几十个不一样的个体。每一个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认知水平、文化基础、智力水平、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特长等,又是各不相同,因此,在考试这件事件,他们的成绩有高有低,是再正常不过了的事!

所以,我们老师在每次考试后,总习惯于责怪甚至冷落那些考得差的学生,却从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合他们。在此,我不想多谈“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出的学生成绩差别这么大”的问题,只想谈一谈我们究竟是如何对待学生的这种差别的。现在一般的现状是:绝大多数老师习惯将自己的培养重点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而极少愿意把希望寄托在差生身上。当然,这不全是老师的错,而是因为这些差生确实没出息,没希望去上学。

然而,几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以后,这些“差生”中的很多人,肯定有比那些“优生”混得更好、更有出息的。我坚信这一种可能性的存在!总之,教师教育的效果是不可单以学生分数来定论的!正如我们不能以分数来断定学生将来是否有出息,是同样道理。

总结语:

同一个班里的学生之间,成绩之所以会有差别,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所以,如果要想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必须从这两方面下手。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虽与老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密切相关,但也深受智商、学习习惯、家庭环境和家长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