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主角梅长苏的的老爹,赤焰军主帅林燮被梁帝干掉,林氏一族惨遭灭门,被视为天下奇冤。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林燮的结局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按照剧中的设定,林燮、言侯爷和梁帝三人从小为伴,感情胜似亲兄弟。及长,言与林成为梁帝的文武双臂,在北方大乱后保着梁帝南下,为大梁朝江山之巩固立下汗马功劳。梁帝初登大宝,帝王心思还不重,尚能念及与林燮之间“平等”的兄弟之谊。问题在于,随着君臣名分与地位的确定,林燮应当意识到自己与梁帝之间的关系中,“君臣”排在兄弟之前。他应当服从于梁帝的绝对权威,谨遵上下秩序,恪守臣节,摆正自己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林燮是怎么做的?根据梁帝的说法,林燮“拥兵自重,在外用兵从来不听差遣,一意孤行;不仅如此,林燮与治理内政的祁王关系密切,经常私下往来,甚至明确表示支持祁王”。说实话,林燮这一系列举动放在真实的历史上,够他一家人被处决十次了。

历代帝王最忌讳的,莫过于统兵大将不听差遣。所以,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多数遵循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的原则,武将统兵而文官调兵(极少数朝代如南北朝时期的北朝除外);而在调兵的虎符,由将领和皇帝各执一半,除非合二为一,否则不得调兵。如此复杂的设计,为的就是防止武将通过个人威望驯服士兵为己所用从而威胁朝廷。历史上众多著名武将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在处理与皇帝的关系时都相当谨慎。连一向被认为是“低情商”的岳飞,也从不敢忤逆宋高宗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燮呢?手握大梁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却屡屡违背皇帝的命令擅自行动。有时候,皇帝直接向军队下命令并不单纯是出于军事原因,而是测试自己对军队的掌控能力。林燮的举动,在梁帝看来是在极力排斥皇权对军队的控制,放在历朝历代,那都是妥妥的死罪。根据设定,林燮是个情商和智商都不低的全才,这么简单的道理他能不懂?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林燮确实想利用自己的军权和梁帝在某些地方进行博弈。当然,他不一定是要谋反,更可能的是利用自己的军权来“监督”梁帝。这还了得?

与祁王的私交性质就更恶劣了。即使从亲缘关系上来讲,林燮是祁王的舅舅,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们第一顺位的关系还是“君臣”。祁王本身就被梁帝赋予了辅政之权,而祁王性格耿介,从来都是路见不平绝不讳言,屡屡顶撞梁帝。梁帝本身就对此很不满意,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他也就不责怪。但你林燮却偏偏和祁王混在一起,在某些军政大事上坚定地支持祁王。在梁帝看来,林燮和祁王是舅舅与外甥的关系,两人一个长于内政,一个精于军事,关系又铁,一旦他们想联合起来谋朝篡位,那是轻而易举。在这种情况下,祁王的“耿直”在梁帝眼中便成为了挑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历史,但凡皇子和武将勾结,绝对是要搞事情。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和侯君集勾结,后果如何不用多说。根据设定,祁王的水平远高于李承乾,林燮更是和李靖相当,这俩人勾结起来,皇权岌岌可危。面对这样“险恶”的境地,任何人坐到梁帝的位置上,都会除掉林燮。

不仅如此,林燮还喜欢游历江湖,结交江湖好汉。梅长苏能利用林燮的人脉在短短十年内建立起遍布天下的信息和人才网络,可见林燮的江湖影响力。你一个统领精锐部队的武将本身的威胁已经相当之大,结果还和江湖上那些个形形色色,各怀鬼胎的不安定分子混在一起,你想干嘛?

所以,林燮的种种行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早已超出了一个臣子的行为边界。不要说梁帝,即便是李世民在世,林燮也一定会被除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琅琊榜整个故事的构建,就很不尊重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