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的政策总是对中国足球商业化发展背道而驰的,放眼中国足球这两年的起起落落,不!!!好像没有起这个字,前两年至少是疫情前一年中国俱乐部足球联赛还是那么有观赏性的比赛,就连我这个只看欧洲联赛的人来说都逐渐回归观赏起了中超联赛,现在渐渐地已经被很多人抛弃,除了铁杆球迷以外,这是中国足协过多地插手俱乐部的独立化商业经营功不可没。(压根中国足协就不想联赛商业化,这个蛋糕没人想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来看看限薪和工资帽的实施确实是打击了很多俱乐部对于高薪外援的引进以及续约,其实现在中超联赛的观赏性又确确实实是这些外援撑起来的,总体来说对于外援的工资帽确实是足协的昏招,为什么没这么说呢?中国球员整体足球素养真的不在国际足球这个档次上(当然对于国内球员的限薪大家都是很支持的),中超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外援支撑观赏性我们会看到中超俱乐部打法不是下底传中就是大脚长传。在过去几场的世界杯预选赛就可以看出中国球员打中路渗透是多么的吃力,况且场上还汇聚了中国一流的中场球员,传出的致命威胁球屈指可数,(不要跟我说我们还有武磊,那是牺牲了中锋埃克森的代价的结果,武磊在西甲西乙,也只是个角色球员武磊自己根本就没有自己创造得分这个属性)

总体来看足协的新政核心就是让俱乐部减少投资,以及给球员薪水加工资帽,我们首先来说俱乐部减少投资,规定俱乐部每年支出不得超过6亿人民币,一个俱乐部投入多少直接影响俱乐部来年的联赛成绩,预备队,一线队,引援,球员工资,职员工资,这都是要算在里面的,为什么加这个条款,中超,中甲,中乙,已经有很多俱乐部扛不住了,中乙每年最低投入都是1000万元,还是下游球队的支出想要升级必须加大投入引进更好的球员,但是从市场经济来看足协这条新政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世界上绝大多数成绩优秀的球队是靠不停地补充球员引进好球员来不断巩固球队成绩的,巴萨,曼联,皇马,那一年不是高级别的引进,然后倒卖球员增加俱乐部收入,足协在怕什么,足协在怕中超,中甲,中乙,最后因为各家俱乐部的投入高低而恶性竞争导致没钱的俱乐部背后的企业争相退出的局面到来,我相信足协推出这项政策也是受到了背后多家没钱投入俱乐部的喊话。其实越是这样中国足球越是会回到从前,很多人认为建立一个足球俱乐部完全就是烧钱基本就没有什么收入可言,每年就靠着中超的分成补贴下俱乐部,其实中超有几家俱乐部已经渐渐摸索出来俱乐部如何职业化运营并且挣钱的模式了,恒大俱乐部就是其中之一,17年至18年恒大俱乐部是盈利的,广告,球员的转会,以及各个比赛的分成。这个大环境的市场下本来就是优胜劣汰的,没钱球队真的没有成绩,不要和我说英超莱特斯特城的神话当年他球队夺冠的阵容也值2.6亿人民币,还不算俱乐部的其他投入和职员薪水。所以说我想说的是足协发布这个条政策是在保护一些没有钱投入的中下游球队。这样有保护性的市场大家认为会有发展性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国内球员的工资帽其实这个我是非常赞成的,甚至6年前就该开始实行,中国球员价格一直虚高,虚高的可怕,动不动就几千万,有的上亿,u23政策出来的是时候部分不错的u23球员身价甚至超过部分外援,看似足协在想办法让年轻球员有上场时间其实这完全违背了球场规律,国外u23已经是成熟球员了,这个年纪还不能靠自己的技术和努力打上比赛那么基本就等于废掉了。国内还在保护u23球员,都这把年纪了还在靠政策出场不值得羞愧吗?工资倒是高得离谱。关键还是青训,现在的大部分职业的年轻球员的学历令人堪忧,职业素质基本是入门阶段,青训真的是重中之重,日本韩国已经远远的走在了前面,我们的校园足球还停止在用手拍球跳操的阶段。

其实中国足协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其实都是在平衡国内足球经营者的市场,中国足协怕底层球队退出后地方足协来接烂摊子,怕一部分由于缺少资金的球队“闹事”。总体来说就是中国足协领导怕在任期内出现不可收拾的问题,但是这些政策看似息事宁人的政策却是对中国足球商业独立化的道路上添加绊脚石,足协该放权了,不然中国足协任何商业化都是在老体制下运行。

最后我还想问问足协,那么多罚款还有引援的调节费哪里去了,各地基层足协青训,场地费还是小孩家长平摊,教练还是照样要收费关键是还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