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行,恰逢中国互联网大会20周年,在开幕式上众多嘉宾回顾了过去20年的波澜壮阔,反思中国互联网的过去,在审慎的剖析互联网的现状。有些观点颇有些耐人寻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弊端浮出水面

下沉是过去一段时间互联网行业的关键词,谈及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黄奇帆先生提出了“消费互联网的”四个不足:

一是拼命的烧钱扩大规模,打败对手取得垄断,形成的效果在一个领域里几乎是零和效应,没有资源优化配置的增值效应。

二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设计产品,打擦边球,扩大流量,吸引眼球。

三是利用网络平台垄断地位,采取不对等的措施,采集客户、采集老百姓的信息,甚至侵犯隐私。

四是互联网杀熟,原因在于消费互联网没有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利用消费互联网的常规的状态采取的盈利模式。

未来面向产业的互联网服务,不可能像消费互联网一个行为方式一旦确立,可以盗窃全盘推进、全社会推进,形成规模效应,然后追求流量。而必须通过降低成本,产生产业链企业的降本效应,提高效率产生效益。资源优化配置,产生1+1大于2的效益。

分水岭到来

中国工程院、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指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说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政府采取了审慎包容的态度,先看一看,说让子弹先飞一会儿,所以给我们互联网企业的试错提供了很多机会。第二,得益于国内基础设施的超前,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宽带接入数量和5G用户数量可见一斑。第三,发挥中国国情的优势和劳动力红利的优势,互联网实现了一种弯道超车,网络支付就是典型代表。

另外,核心技术的落后、互联网企业出海难、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度不足也是中国互联网的短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提出,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培养出和美国可以相提并论的产业互联网或者to B的产业互联网巨头;中国影响全球互联网几大创新的浪潮,比如移动互联、社交网络、人工智能,中国都没有原创(技术或企业);企业的自律能力,对用户的敬畏、对数据的保护等等这些方面里面可能还是做得不够的,这里面还是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综合来看,利用人口红利实现消费互联网业务的崛起,是过去20年的重要标志。在消费模式上的颠覆与创新实现了弯道超车,但是在原创性和核心技术上的短板仍然存在。产业互联网的起步阶段,已经出现一些雏形和业态,但是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和产业互联网巨头。

黄奇帆指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营业收入的比重将逐步增加。中国未来的的下一步新基建,一是数字工程,二是融合工程。

中国互联网从快速扩张向产业赋能转型

在开幕式尖峰对话论坛上,中国工程院、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院士提出:互联网界有一句名言,“我们不预测未来,我们创造未来”。

面向产业的互联网是无法快速复制的,因为每个行业都有专业知识设置的门槛,互联网的赋能需要减速。简单高效的消费互联网模式和粗放的管理模式都需要作出改变。融入“内循环、双循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融入“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融入“制造强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将促成新的风口。中国互联网融入主流企业将是未来的趋势。所谓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写在后面: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快速扩张迎来的强监管,利用消费者心理收割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反垄断是对互联网行业的重塑,针对大数据杀熟等问题的遏制力度将会继续加强。风口、颠覆、薅羊毛等热词会逐渐降温,追求稳定、为产业赋能的的产业互联网技术将成为新趋势。

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简述,来自互联网大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何桂立开幕式发言。

作为互联网的忠实记录者,《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持续20年跟踪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总结现状、深化研究、探索规律,旨在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现在描绘新的场景,为广大互联网从业者和研究人员了解和认识中国互联网提供全面的参考,共同把握数字发展机遇,推进建设网络强国。《报告》从中国互联网和国际互联网发展综述、基础资源与基础应用、领域应用与服务、治理与发展等方面,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数字展现和行业应用发展来记录中国互联网行业进步的轨迹,下面我对《报告》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综述

2020年可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团结一致、抗击疫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中国互联网在抗击疫情、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全面复工复产过程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并且在网络基础设施全覆盖、网络核心技术创新、互联网产业动能释放、网络安全治理以及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看大屏幕,有一系列的数据来表明发展成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二、基础资源与基础应用

在基础设施领域,2020年我国新增骨干直联点与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新型互联网中心与新技术、新业务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宽带接入网络能力快速提升,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互联网设施。特别是5G网络建设步伐加快,IPv6规模部署广度不断推进,活跃用户持续上升,IPv6的优势尚需进一步发挥。CDN市场合作竞争格局日趋显现,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渗透率继续提升,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增量趋于放缓。总体来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传统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多个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再看云计算这个领域,2020年云计算市场保持高速发展,整体市场规模达到了1781亿元,增速超过33%,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放缓。去年超过了990亿元,同比增长43.7%,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2000亿元。这是公有云。私有云的市场规模也同样在持续扩大,增速平稳,去年达到了791.2亿元,同比增长22.6%。云计算作为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云计算产业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生态日益繁荣,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承载各类信息化设施和推动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驱动力。

在大数据领域,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了718.7亿元,增幅领跑全球数据市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中,中小企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大数据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受政策环境影响、人才创新、资金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北京大数据产业实力雄厚,大数据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35%。大数据在金融、医疗健康、政务几个大领域成绩突出,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控制成本,利用AI技术来提升数据管理的能力,加强联动关联分析技术,来提升隐私计算的水平。也是在去年,在大数据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在人工智能领域,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保持平稳增长,产业规模达到了3031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略高于全球的平均增速。产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我国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深度学习软件架构领域、中文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进展显著。在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疫情监测分析、医疗救护、复工复产等环节的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进程不断加速,深入赋能实体经济,在医疗、自动驾驶、工业智能等领域应用进展显著。人工智能规模扩张趋于理性,增速放缓,从图上能够看出来。

在物联网领域,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迅猛发展,产业规模突破了1.7万亿。近年来,物联网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互联网增长加快。从这张图上能够看得出来,利用蜂窝技术的物联网应用占比扩大,各行业巨头在技术、平台及应用服务层面加快部署,积极构建生态合作圈,通过加强信息协同、资源共享,打造多种多样的物联网生态体系。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各类物联网场景快速应用,我国物联网在发展中应充分关注解决硬核需求和安全问题,应进一步加强与工业互联网标准解析体系的融合应用,以及互联网与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技术融合仍面临许多挑战。

在车联网领域,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的销量超过了303万辆,同比增长了107%。车联网为汽车工业产业的升级提供了驱动力,已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随着车联网技术及应用的日益普及,智能化交通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车联网先导应用应该是在自动出车、自动停车、高速路自动驾驶、特定区域的自动驾驶等等领域。

在VR/AR领域,2020年市场规模约为300亿,VR市场规模约230亿元,市场占比约80%,预计到2024年AR的占比将超过VR。当前,虚拟现实产业呈现出终端产品百花齐放、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云化”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产品和行业标准走向成熟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体验尚不能满足人的要求,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生产、文化娱乐、商贸创意、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五大领域萌发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也面临着技术演进轨道与产业生态尚未定型,缺乏对底层基础与关键性技术的研发投入,产业链发展短板尚待需要补足,产业结合度不足是发展中的新挑战。

区块链经过三年的探索发展,可以说2020年区块链产业,产业链已逐步形成,产业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虽然新增区块链企业的数量从图上看大幅度下降,但是已经出现了真正的实用的行业应用,截止到目前,已有超过80家上市公司涉足区块链领域,积极推进部署供应链包括金融、资产管理、跨境支付、跨境贸易等领域的应用。区块链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存证、自动化协同、价值转移三方面。随着其价值潜力不断被挖掘,区块链技术逐步向实体经济和政务民生等多领域拓展。

工业互联网: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9164.8亿元,当前工业互联网形成了以传统工业当中的技术企业、制造企业、ICT企业、初创企业为代表的四大产业主体差异化竞争的产业新格局。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重点技术领域发展成果显著,工业互联网标准解析体系、基础建设规模出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内涵与功能的定义定位持续拓展。逐渐成为了商业和运营创新的关键载体。到今年六月份为止,五个国家顶级节点已经平稳运行,两个灾备节点已经启动建设,标识注册量超过了229亿。二级节点共计155个,覆盖了25个省级行政区,包括船舶、集装箱、汽车、石化、视频、医疗器械等30多个行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准解析体系的企业17140家。

在网络音视频领域,2020年中国互联网网络音视频规模达到了2412亿元,我国网络音视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从细分领域来看,包括综合视频、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等行业。网络音视频市场依托技术升级、用户代际更替、消费模式转换等变量推动,产业效能持续提升,网络直播规模持续增长,技术和商业模式持续拓展。

三、领域应用与服务。

在电子商务领域:2020年我国电子政务领域,2020年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国际排名显著提升,我国统筹发展电子政务,加快数字化社会治理建设,城市网站建设、信息惠民建设、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础建成。已连通31个省包括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46个国务院的部门,实名用户超过4亿人,浏览量超过100亿人次,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功能开发、数据共享、标准建设和机制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电子商务: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7.21万亿元,规模持续增长,增速是放缓了。从支付机构来看,全国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的网络支付量业务量达到8272.97亿笔,金额是达到了294.56万亿元,规模迅速扩大,但增速放缓。银行处理的电子支付业务是2352.25亿笔,金额是2711.81万亿元,仍占据明显的优势。随着5G应用的持续落地,各类新兴的信息技术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来推动数字驱动的产品研发、数字化工厂和供应链数字化水平提升,赋能产业升级。

网络金融:2020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金融科技市场规模达到了3958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增速为17.7%。到2025年金融科技市场整体规模将超过8900亿元,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8.54亿户,占网民整体的86.4%。随着金融科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金融新基建加速转型,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深,2020年是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细分领域的技术、业务和产品的有效监管显著加强。

网络游戏: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2020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了3405.9亿元,移动游戏占据绝对优势。随着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国家互联网+战略思维的提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网络游戏产业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结构持续稳定,移动游戏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充分考虑使用网络游戏的人员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等问题,是产业必须考虑的严肃问题,关系到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网络出行: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网络出行市场交易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我国网络出行市场交易规模为2886亿元,同比增长-15.7%。但,从中长期发展的势头来看,仍然是非常好的,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深度挖掘利用交通服务数据来建设开放共享、协作的管理和服务平台,引领城市交通智能化转型,赋能网络出行优质发展。

网络教育:2020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了4858亿元,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显著增长,细分市场结构向非成人领域渗透率提升,资本市场保持理性热情,在线教育用户规模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强合规治理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的行为,规范在线教育行业深层次、高质量发展迈进。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在网络教育方面会有增长。

网络医疗健康领域: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快速扩大,达到1961亿元,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疫情防控、疫情诊疗、疾病治疗、卫生管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医疗健康3.0时代特征开始显现。5G+互联网医疗成为产业发展的热点,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四、治理与发展环境。

在互联网治理领域:2020年我国互联网生态治理成效显著,逐步形成了政府监管、平台自律、行业自治、社会监管等多元治理模式,网络治理主体积极参与,主体之间互动频繁,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成效显著。去年,网络治理在围绕网络生态互联网经济等领域基础上,增加了网络直播、网络教育等新业态的举措。总体来看,网络治理日益向纵深发展,网络空间日益晴朗。

网络安全: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约为1702亿元,产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新兴工具不断产生,加剧了基础摄食保护的难度,新型互联网架构使网络安全的边界进一步泛化,安全防护思路进一步优化转变,网络空间与物理世界融合,催生了多样化安全保障需求。另外,兼顾发展和安全,将成为持续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