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肉食世界中,牛羊猪率领着鱼虾蟹完成了鄙视链的闭环,味道野、长相野、口感野的内脏难得人类的青睐,只能望洋兴叹。

直到它们遇到了不按套路出牌的内蒙古人,野气被更野的方式驯服,终于由此逆天改命,一跃成为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羊杂碎——呼和浩特人的“底气”。

如果你在呼和浩特的饭店听见有人对着老板大喊“杂碎”,千万别觉得青城人民没素质,因为他们只是在点餐。

羊杂碎,说白了就是羊下水,呼和浩特人根据它在碗里的状态简单粗暴的命了个名。

呼和浩特老旧城人对羊杂碎的爱,是刻在骨血里的基因,甚至还为此制定了一个“三料、三汤、三味”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不管如何量化,最终能被呼和浩特人接纳的,只有一个:踏实!

将煮熟的心肝肠肺等一应羊内脏切碎,放入碗里,再加上一块羊尾油、一把细粉条,浇入由羊蹄、羊头熬煮成的奶白色高汤,撒一把青翠的小葱,泼几勺红火的托县辣椒油,一碗里容纳天地万物,这便是羊杂碎的乾坤,也是羊杂店老板的踏实。

升腾的热气浸润过碗里的每一寸疆土,肉香、油香、葱香裹着内脏独特的香,复合却不莽撞,而是和热气一起温温柔柔抚过鼻腔,等再反应过来时,唇舌早已经大快朵颐了起来。汤汁醇厚,粉条爽滑,内脏该柔软的绝不生硬,该Q弹的绝不软耙,该吸饱汁的恨不得一口下去就汁水飞溅,这是羊杂碎自己的踏实。

这是呼和浩特人一天的能量来源,一碗羊杂碎,一般人单吃就足够满足,体力劳动大的“受苦人”会配上焙子一起吃,老饕则讲究“原汤化原食”,必须再要一两烧卖,这么热乎乎的吃上一顿,一天才能“羊”气十足。这也是美餐一顿后,食客的踏实。

羊杂碎,名字起得野,形式来得野,但却踏踏实实的喂饱了呼和浩特人,给了他们一天的活力与能量,让他们能够踏踏实实的过完忙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