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的父亲载沣,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他不仅身份特殊,而且人生经历也一样特殊,甚至他做的很多事情都让后人觉得特殊,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人物,从一路平步青云,到成为皇帝的父亲兼摄政王掌握清朝实权,堪称传奇。

可大权在握的载沣,经过一番政治斗争之后,却在清朝宣布灭亡之后神隐了,从此不再过问政事,就连自己儿子溥仪的所作所为,自己也不愿意过多干涉,为何载沣会选择神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殊的身份

载沣是根正苗红的皇室后裔,其祖父是道光皇帝,父亲醇亲王又是慈禧太后的妹夫,光绪皇帝还是自己的二哥,而自己的儿子,又成为了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可以说不管从任何一种角度来看,载沣的身份都是足够特殊,而且足够高贵的。

就是这样一位身份特殊的王爷,人生一路走来,一直都是上升状态,可谓是平步青云,几乎没有遭遇过什么挫折,年仅7岁便承袭了父亲醇亲王的爵位,18岁又成为光绪皇帝的特使出使德国,不仅帮助光绪完成了任务,还接受了一些国外的先进文化思想,深受影响。

回国之后,仅仅两年不到的时间,载沣就被提拔为随扈大臣,官居一品大员,23岁之际,又进入军机处,成为军机大臣实习生,可谓是前途不可限量,然而这一切对于载沣而言,还只是一个人生的开始而已。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二哥光绪皇帝以及慈禧太后和咸丰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都没有子嗣,两人还早死了,所以在两人死后,皇位就空缺出来,虽然说这个皇帝本身就只是慈禧的一个傀儡而已,但是当时可以供选择的人还是不少的。

不过慈禧为了能够继续把持朝政,就找了一个年仅三岁的小孩子来当皇帝,这样一来,慈禧便可以继续将皇帝当傀儡来使用了。这个年仅三岁的孩子就是溥仪,溥仪的父亲则是载沣。

在溥仪继位之后,慈禧为了保证载沣的忠诚,就让年仅25岁的载沣担任摄政王来辅佐溥仪这个小皇帝,这个时期的载沣,可谓是在权力的金字塔中又上了一个台阶,不过他似乎并不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载沣的政治斗争

慈禧原本打算继续把持朝政,可是自己命不允许,在溥仪才继位不久,慈禧便撒手人寰了,随着慈禧的死去,清朝的朝政以及权力分配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毕竟慈禧这个女人,已经掌握了清朝48年的实权了,还是有很大权威和震慑力的,如今突然离去,清朝的政治以及权力组成自然会出现问题。

小皇帝当时只有3岁,想要让他处理什么朝政,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在慈禧死后,清朝的实权实际上就交到了摄政王载沣手上了,载沣的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着清朝的下一步发展。

从前一切顺风顺水的载沣,虽然位高权重,但是真正的实战经验实在还是太少,他想要实现中央集权,想要继续维护清朝的统治,但是自己又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所以载沣开始慌了。

但慌归慌,事情还是要继续做的,于是载沣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干,他最开始阶段想要联合一些进步青年对清朝进行一下改革,可是很快就遭到了八旗贵族以及守旧派的阻挠,以至于载沣这个想法只能就此搁置。

为了迎合当时的八旗贵族和那些守旧派,载沣只能开始开历史倒车,他把袁世凯以及陆军部尚书铁良等人挤出权力中心,随后建立起来一个以清朝遗老和八旗贵族为中心的新内阁。

很快这种做法就引起一些进步青年和汉人的不满,因此对载沣施加很多压力,以至于载沣完全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了,到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之际,载沣更是对清朝的继续表示无能为力了。

最终载沣病急乱投医,把老谋深算的袁世凯给请了回来,希望袁世凯能够帮助自己去处理那些革命者,可是袁世凯当然是不想全力以赴帮助载沣的,而是想要夺过载沣手中的权力。

话说“生姜还是老的辣”,年轻的载沣在袁世凯面前,显得有些不堪一击,只是和袁世凯随便斗了一番,就被袁世凯赶出了权力中心,随着清朝宣布灭亡之后,载沣就彻底神隐,不再过问政事了。

就算是后来张勋复辟还是那些清朝遗老嚷嚷着要复辟之际,载沣都没有站出来说过一句话,甚至连溥仪后来想要继续当皇帝被日本人利用,建立伪满洲国政权的时候,载沣的态度也是很鲜明的,坚决不支持溥仪开历史的倒车,可是溥仪怎么也不愿意听载沣的话,因此后来父子两人关系就变冷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载沣要选择神隐呢?

实际上想要搞清楚载沣神隐的原因,只需要结合他的生平事迹,就足够了。在我看来,载沣神隐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害怕,一个是不想,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我继续分析。

说载沣害怕,那是因为他从小就见证了慈禧掌权下的一些为了争权夺利而做出的害怕举动,不管是同治皇帝,还是载沣的二哥光绪皇帝,在慈禧的控制下,都是十分委屈的,载沣深刻明白这种恐惧,所以一直只想安分生活,对权力不敢抱有太多奢望。

同样的道理,在自己和袁世凯的权力斗争失败之后,载沣很清楚要是自己继续执迷不悟,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他害怕,在自己辞职回家之际,载沣说的第一句就是“以后我终于可以好好抱抱孩子了”,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充分说明了载沣对袁世凯以及政治的恐惧与害怕,他不想再卷入其中了。

说载沣不想,其实就更容易理解了,他从小就是锦衣玉食的,就算自己不做官,也一样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他不像其余的很多大臣,做官的目的就是为了财富,自己已经拥有无尽财富,何必再去提心吊胆地当官呢?

此外,载沣从小接受的都是比较先进的教育思想,而且自己还留过洋,思想是比较先进的,在当时的那种局势下,他基本已经看清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再出来和历史逆向而行的话,结局毫无疑问都是凄惨的,自己何必自讨苦吃呢?

既然于情于理,载沣都没有必要出来做什么了,所以他自然就在家好好过幸福生活,从此神隐不失为最佳的明哲保身之举,但凡自己稍微关心一下政治,也许都会导致小命不保的。

说一句比较俗气的话,当时的载沣,就像今天很多超级富二代一样,有花不完的钱,他们何必再冒着风险出去做事呢,在家里好好生活,不要惹麻烦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结语

载沣算是清朝时期一个比较开化的人了,他虽然位高权重,一度成为权力顶峰的人物,可是自己十分清楚时局的变化以及走向,与其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些没有结果的事情,还不如选择什么都不做,好好过自己的幸福生活,岂不是更好,这是一种人生大智慧,也是载沣能够守住晚节的关键所在!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