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几百万年的人类认知演化过程中,人类与动物一样靠采集和狩猎为生,饿了“工作”,饱了“休息”。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开始农业革命,对所处世界的“数字”越来越重视。地球绕太阳运行需要356又四分之一天,每天有24小时。

中国古代历法中,一年360天,被分为24个节气,72候,即以五日为一候,因此汉朝官员有“五日一休沐”的传统,后来唐朝还出现十天一休沐的“旬休”。

普遍认为,一周七天的说法出现在大约4000年前的古代巴比伦。古巴比伦人认为构成太阳系的七颗行星格外神圣,决定七天为一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人类要等到近代科学迅速发展的工业革命时期才有了“周末”的概念。实际上,使“周末”成为现代人生活一部分的除了工业革命,还有宗教信仰的关系和工会对工人权利的追求。

18世纪60年代,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从棉纺织业技术革新开始,英国开始了一场席卷全世界的工业革命。

大规模的机器生产需要众多的工人,但在信奉基督教的英国,礼拜日是去教堂的日子,没有人被要求工作。于是一周七天中有了礼拜日休息的传统。

但是,很多人在礼拜日这天吃喝玩乐,纵情享受,工厂面临周一很多工人旷工的窘境。英国的工厂主为了确保工人周一准时出勤不得不妥协:周六多给半天休息时间。

据考证,“周末”(weekend)一词的最早记录出现在1879年的一本英国杂志《笔记与疑问》(Notes and Queries)中。

杂志中写道:在斯塔福德郡,如果一个人在星期六下午结束一周的工作后离开家,与远方的朋友一起度过星期六的晚上和接下来的星期天,那么他就被说成是在某处过的周末。

但周末从一天到一天半,再变成两天经历了数十年。

1908年,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家工厂允许有两天的周末,以便犹太员工能够遵守安息日。对犹太工人来说,星期六是安息日,即从星期五的夜幕开始一直到星期六的夜幕,是一周中最神圣的时刻。

这在工人中很受欢迎,并导致附近的其他行业也开始效仿每周五天工作。

1926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的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Henry Ford)规定员工周六和周日为休息日,并实行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每天八小时每周五天的工作制成型。

福特的五天工作制,虽然被称为是以工人福利为出发点的利他主义行为,但他也因此获利。这是继他在1914年大幅度增加工人薪金至每日5美元之后的又一个极大刺激生产力的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经济学家认为,100多年前因为福特公司大规模推广五天工作制,美国汽车工人成为有现金又有时间的中产消费者,对振兴美国经济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美国在1932年正式采用五天工作制时,却是为了应对大萧条造成的失业问题。

英国五天工作制出现在1933年。连锁药房博姿(Boots)的董事长约翰·布特(John Boot)面临着工厂产能过剩,必须裁减工人的困境。

布特当年的解决办法是将工厂在周六、周日关闭, 不裁员也不减薪,用缩短工作时间来减少产能过剩的问题。减少工作时间还给博姿带来了另一个意外的好处:工人有了更多时间休闲、照顾家庭后,周一早上回厂上班时精神抖擞、效率很高。

研究表明,每周两天的休息时间减少了缺勤率,对生产力有积极的影响。

每周五天工作制在宗教团体的支持下,在工会组织的推动下,从1930年代开始在美、英等西方国家实施。

不过,五天工作制在中国的普及则比西方国家晚了几十年。